[拼音]:Yemen Minzhu Renmin Gongheguo lishi
[外文]:history of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Yemen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简称民主也门),原名南阿拉伯联邦,1967年11月30日宣布独立时改名为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70年11月改用现名。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西和西北与阿拉伯也门接壤,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与阿曼为邻,西南扼曼德海峡。面积336869平方公里。人口216万(1985)。居民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多数属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亚丁。(见彩图)
历史上民主也门和阿拉伯也门是一个整体(见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历史)。1538年土耳其人占领亚丁。180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亚丁的统治者拉赫杰苏丹签定了第一个贸易条约。1839年英国出动军舰强占亚丁港,亚丁遂成为英国殖民地。尔后英国又迫使亚丁附近20多个苏丹国、酋长国签订了保护条约,组成“亚丁保护地”(分东、西两部分)。1904年英国与统治萨那的宗主国──土耳其签订条约,规定从丕林岛向东划一条疆界,从此也门人为地形成南、北两部分。1934年2月英国迫使也门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划也门南部为英国保护地。
从19世纪30年代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殖民当局对也门南部各酋长国、苏丹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后则采取策划成立伪联邦、假独立的手法,企图达到长期霸占目的。1959年2月英国把亚丁保护地的6个苏丹国、酋长国组成“南阿拉伯酋长国联邦”。过了3年左右,英国又把另外5个苏丹国、酋长国拉入“联邦”,并改名为“南阿拉伯联邦”。至1963年3月,“联邦”成员共有14个。1957年英国把它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阿拉伯半岛,司令部设在亚丁。也门南部人民为反抗英国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1963年10月14日,民族阵线(简称“民阵”,见也门社会党)领导人民在拉德凡山区发动反英武装斗争,经过4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将英国殖民者赶走,于1967年11月赢得了民族独立。
也门北、南两部分在各自建立共和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关系有些紧张。1972年9月双方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同年底在阿拉伯国家联盟调解下签署了统一协议,双方关系有所改善。1974年阿拉伯也门指挥委员会主席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哈姆迪执政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1978年6月24日阿拉伯也门总统艾哈迈德·侯赛因·加什米被暗杀,宣布与民主也门断交。1979年2月双方又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同年3月双方在科威特发表联合公报,重申遵守1972年统一协议。1981年11月两国元首组成“也门最高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统一计划和步骤。1983年8月民主也门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和阿拉伯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在萨那举行最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南北统一事务,决定双方公民可凭身份证自由来往。
独立后,民主也门人民在“民阵”领导下继续完成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1969年6月22日,“民阵”内部的一派发动“纠正运动”,推翻首任总统卡坦·穆罕默德·沙比,成立以萨利姆·鲁巴伊·阿里为主席的总统委员会。同年11月颁布国有化法令,把36家外国银行、保险公司、轮船公司、石油销售公司等收归国有。1970年11月颁布第一部宪法。同年颁布了土改法,将苏丹、酋长、封建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此后又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和渔业合作社。1971年起,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1978年6月26日,鲁巴伊被杀,成立以总理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为首的总统委员会。同年10月修改宪法,取消总统委员会,12月成立了以阿卜杜勒·法塔赫·伊斯梅尔为主席的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1980年4月伊斯梅尔辞职,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担任主席兼总理。1986年1月发生政变,海达尔·阿布·巴克尔·阿塔斯任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近年来,民主也门的民族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约13.3亿美元,人均收入约324美元。
至1985年,民主也门已同8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68年1月31日与中国建交。1979年10月,与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合作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