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故城东南隅宝轮寺旧址上,是目前中国仅有的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陕州直隶州志》载:“(宝轮)寺建于唐代,塔建于金大定年间。”宝轮寺塔第二层所嵌塔铭上刻有“金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五月八日竣工”等字样,由此可知,宝轮寺建于唐代,而塔建成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由于历史上战火频仍,宝轮寺早毁,独塔至今耸立800余年。1991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整修,加固塔基和塔身,修复台阶和塔心室,恢复塔刹及回廊,使昔日古塔重现风采。2001年6月,宝轮寺塔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为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高27.2米,塔周长21.6米,系用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5.5厘米的青灰砖三顺一丁垒砌而成。
塔身下方有方形台基和形制不明的台座。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线形。自第一层塔身以上,每层均辟有半圆形拱券门或设佛龛、窗洞等。
塔檐下砌拔檐砖和菱角牙子砖,四翼角下均悬有木质角梁,下悬风铎。
塔身第一层南壁辟一半圆形单券拱门,两米多长的甬道与略呈方形的塔心寺相连,室顶用叠涩砖砌成四角攒尖形。塔身东、西壁外面各有一龛,西壁龛内有一唐代残石经幢,上雕有一佛二菩萨像;东壁龛内原有石刻造像已不存。北壁上开门,门内为方形小室,室壁上凹砌脚蹬,由此可入第二层塔心室。
第二层塔心室长1.17米,宽1.14米,高2.06米。塔心室四面墙上各有一个半圆形拱券门,门内各有一个方形小室,室内和塔心室的顶部都是菱角牙子砖和叠涩砖砌成的攒尖形藻井。
第三至六层平面布局与第二层相似,六层以上砌实。塔刹基座为石质莲花形,上置五重相轮和宝瓶。
宝轮寺塔周围景色优美,偶尔有风吹来,每层塔翼四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很是悦耳动听,给这座肃穆孤寂的青灰色佛塔增添了几分灵性和生气。
宝塔濒临黄河,登塔远眺,可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胜景。
宝轮寺塔造型雄伟庄重、挺拔俊秀,轮廓线条优美,各部比差协调,是我国现存的典型佛教建筑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