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摩崖造像的简单介绍

历史地理2023-02-08 07:49:06百科知识库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最西端,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东汉末期佛教石刻。1988年,孔望山摩崖造像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望山一名来源于传说。相传孔望山东部在三百年前还是大海,因孔子曾来此登山东望大海,遂得名为“孔望山”。

关于孔望山摩崖造像,明代早有记载。《淮安府志》谓孔望山“有诸贤摩崖像,冠裳甚古,如读汉画”。而孔望山龙洞中留下的“安纯题记”记载,“大明成化十年春三月朔日,直隶淮安府同知安纯,抚民之暇,偕知州陶昺,因观古圣贤遗像,来游此洞,三慨以书。海州书吏钱铸,老从刘宣。”这当是有关孔望山摩崖造像最早的文字记录。

孔望山是一座东西长约700米、高129米、东西走向的孤立山丘。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

在摩崖造像东侧约70米处,有一尊大型圆雕的石象,长4.8米、高2.6米,长鼻巨牙,卷尾粗足,体貌丰腴粗壮,上刻一丁字形头式的象奴,手持钩鞭,脚带镣铐,右书“象石”二字。

石像南25米处有一高4米、直径3米的巨大石碣,俗称“馒头石”,顶部刻有长方形碑槽。造像群南150米处的山凹中,有一圆雕蟾蜍。

20世纪80年代初,专家考察鉴定,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群融佛、道教于一处。孔望山摩崖造像佛教内容表现的多以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为主题,有涅槃图、舍身施虎图以及佛像、供养人等,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雕刻,比人们认为最早的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366年)还要早约200年,它是中国佛教的早期雏形。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道教内容,主要表现道教的崇拜形象。孔望山摩崖造像群的中心便是三尊高1米以上、身着汉民族衣冠大型人物像。

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世俗性内容。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晋谒”、“宴饮”等。人物各具神态,其精雕细凿的手法使线条飘逸有致,堪称后世“白描”绘画的楷模。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道教和佛教艺术的开端。其首次采用本土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反映外来佛教题材。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佛教史、道教艺术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标签: 建筑与名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