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的历史沿革

历史地理2023-02-08 07:42:26百科知识库

北京市怀柔区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怀柔是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考古人员在怀柔区多处发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迹。

春秋战国时代,怀柔是燕秦活动的战略要地,属于燕国范围,距燕国都城“蓟”最近的渔阳郡的首府即位于怀柔区北房镇的梨园庄村。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仍设渔阳郡,秦始皇对渔阳一带边远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视,筑长城、修驰道,都路经渔阳。

西汉时,渔阳在经济、军事、民族交流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

西汉中期汉王朝在渔阳设铁官,冶铸农器、兵刃和制造五铢钱,还不断在渔阳一带与少数民族交战,并曾派重兵屯戍。

渔阳地区长期处于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锋的前线,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魏以后,渔阳郡的战略位置逐渐衰落,西晋正式废除渔阳建制,怀柔属于燕国范围。

十六国时,虽然恢复了渔阳郡名称,但先后迁至武清、三河,隋、唐迁至今天津蓟县,位于怀柔的渔阳不复存在。

隋、唐至元朝末年,怀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建制,唐朝建立的怀柔县为现今的顺义区。

明朝元年(1368年)12月,改顺州为顺义县,改檀州为密云、怀柔二县。

明正德元年(1506年),升昌平为州,怀柔为昌平州属县。

清顺治初年,怀柔县为顺天府所辖22县之一。

民国元年,北京地区设京兆地方,怀柔为京兆地区20县之一。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怀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有了“怀柔”这个名称,公元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与今天的怀柔区管辖范围基本相同。在古代汉语中,“怀”是来的意思,“柔”是安抚的意思。“怀柔”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2001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

2002年2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2002]6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柔县,设立怀柔区。以原怀柔县行政区域为怀柔区行政区域。怀柔区人民政府驻怀柔镇府前街。在怀柔镇内设立泉河、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余乡镇建制及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4月16日,怀柔区正式挂牌。

本文标签: 专项地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