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栖秘繁衍,遗址遍及全市各县,遗址出土文物极为丰富。远古为禹贡九州之荆州地。但直到春秋末期楚国向南开发湖南地区并开始征服今贵州一带才开始建立统治。战国时楚设黔中郡,怀化市境基本属楚黔中郡。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派司马错发兵伐楚,攻占楚黔中郡地。三十年,重新设立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秦亡后,西汉政权建立,怀化市境为荆州刺史辖地武陵郡,但郡治改治义陵,即今溆浦县城南三国时属孙吴,仍为武陵郡地;以后多有变迁,东晋时省镡成县并入舞阳县;南朝齐时改舞阳县为氵舞阳县;南朝梁时,辰阳县改名建昌县,氵舞漾县改名龙檦县。设南阳郡,治建昌;析沅陵县置夜郎郡。南朝陈将建昌县复名辰阳县,析武陵郡置沅陵郡。
隋统一后,怀化市地属武陵郡、沅陵郡。唐代州郡并称。为加强对州郡的监督管理,
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又依山河形势分天下为10道,玄宗时增为15道。怀化市境属黔中道,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县。
五代十国湖南境内马殷创立了楚国,怀化市境分属辰州、锦州、叙州等。
宋代怀化市境属荆湖北路,治所在鄂州(今武昌)。基本上分属辰、沅、靖三州。
元代怀化市地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湖北道,分属辰州路(宋辰州)、沅州路(宋沅州)、靖州路(宋靖州)。
明代属湖广布政司(治武昌)。省下改路为府,府领州、县,部分州直隶布政司,也领县。怀化市境属辰州府(治沅陵)和靖州(直隶州)。
清康熙三年湖南设省,怀化市境划归湖南省,属辰沅永靖道。
民国成立后,废府存县,保留“道”一级,清辰沅永靖道被改为辰沅道,靖州直隶州改为靖县。晃州直隶厅改为晃县。
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以专员兼任驻在地县长。其中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顺、泸溪、辰溪7县,专员驻沅陵;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7县,专员驻黔阳;麻阳县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又将全省重新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怀化解放后,历为怀化县、县级怀化市和怀化地委、行署机关驻地。
1979年4月,新置怀化市。
国务院1982年12月24日批准撤销怀化县,将该县行政区域并入怀化市,1983年3月正式撤县。国务院1997年11月29日批复(国函[1997]105号):撤销怀化地区和县级怀化市,设立地级怀化市。怀化市设立鹤城区、中方县。
鹤城区辖原县级怀化市的迎丰、城中、城北、红星、坨院5个街道和盈口、杨村、鸭嘴岩、石门、黄金坳、芦坪、贺家田、凉亭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府星路。中方县辖原县级怀化市的泸阳、花桥、中方、牌楼、铜湾5个镇和炉亭坳、桐木、下坪、聂家村、龙场、铜鼎、丁家、新路河、袁家、新建、蒋家、石宝、接龙、铁坡、活水、锦溪16个乡及黄吉坪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中方镇。
1998年4月底,鹤城区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