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尼达和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位于古巴中部地区圣斯皮里图斯省的南部,因其建设见证了食糖贸易最繁荣的岁月,1988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特立尼达是16世纪初期为纪念复活主节而建立的,是征服美洲大陆的桥头堡。其18世纪和19世纪的建筑,包括帕拉西奥-伯尼特宫殿和帕拉西奥-坎特罗宫殿,都是在食糖贸易最繁荣的岁月建造的。
特立尼达特立尼达位于古巴中南部的圣斯皮里图斯州,距首都哈瓦那东南约280千米。它临近埃斯坎伯利山区,有停泊条件优良的港口可通向加勒比海。它建于1514年,历史上是一个工业城,特别是制糖业的中心。1988年与附近的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6世纪初,该城享有三位一体的盛誉,是美洲大陆征服者的桥头堡。1518年特立尼达港口是西班牙人从科尔特斯到墨西哥远征的出发地。当时传出墨西哥发现黄金的消息,于是人们纷纷离开特立尼达,从此,这里成了偷渡者和海盗横行的地方。从16世纪末开始,这个港口的战略功能逐渐被其经济功能所取代。17世纪古巴岛的养牛业、蔗糖业、烟草种植业发达。由于西班牙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特立尼达逐渐繁荣起来。18世纪末在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建立起了制糖工业,开办了56个砂糖工场,1.2万名黑奴在这里劳动。很多黑奴是从西非贩运来的,被迫在这里从事十分繁重的劳动。19世纪在特立尼达出现了大型建筑,如布鲁内特宫和坎泰诺宫。这时建筑的繁荣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蔗糖贸易。至此,特立尼达达到了它繁荣的顶点,并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三大城市。到这时,18世纪制定的城市规划终于呈现出今天的面貌。
城市的规划是从最高点的普拉萨•梅厄向下发展,包括一些狭窄笔直的街道。从广场向四周辐射出交通干道,一些干道还延伸出了城市。通常以不同的角度相交的那些街道形成了不规则的栅栏。
构造普拉萨•梅厄的大的建筑包括一座宫殿、一座教堂和一座修道院。早期殖民地的住所、教堂和修道院构成了这一城市的布局。传统的家庭建筑以低矮的房子为其特色,狭窄的石子路旁是装饰着斑驳多彩瓷砖的矮房。大街上那些两层建筑,多是庄园主的居所。
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是位于古巴特立尼达外部12千米处的一片山谷的总称,包括圣路易斯、圣罗莎和迈耶。因为曾经作为一个制糖业中心,又被称作糖谷。1988年,山谷和邻近的特立尼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特立尼达和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
这一片山谷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是一个制糖业中心,在古巴工业达到顶峰时,50多个甘蔗糖厂和遍及山谷的甘蔗种植园在这一地区经营,雇佣工人超过30,000余人。总面积270平方公里,曾经共有超过70个制糖厂。
在西班牙定居者1512年带着甘蔗茎最早到达古巴的时候,糖业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并在特立尼达及周边地区开展商品贸易。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糖类成为该地的主要产业,该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糖类生产商之一。气候和土壤均适合甘蔗种植,位于港口附近和内陆交通的便利促进了糖的出口。为了防止糖在运输途中丢失,该地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修建了一条铁路专用线,该线终点设在洛斯因赫尼奥斯山谷,连接了山谷、特里尼达和距离特立尼达6km的海边港口卡西尔达。
山谷由几条河流提供水源,包括安格巴马河、克莱克斯河、德拉河和图牙巴河。古巴人被为奴隶对待,为西班牙种植园主在甘蔗田和工厂里工作。
如今,虽然大部分的制糖作坊已经被毁坏,但部分保存下来的建筑仍有完整的结构,例如格拉青南格,那里的种植园的房子就还大体上存在。番茉莉•伊斯那卡的遗存中保留着一个塔,曾经供奴隶居住的房子仍然存在。现已改建为餐厅的房子和伊斯那卡塔得到了很好的维护。45米的伊斯那卡塔建于1816年,由当时土地的拥有者组织修建。据专家介绍,曾在塔顶上挂着铃铛,它是宣布奴隶一天工作开始与结束的信号,同时也作为在早上、中午和下午为圣母祷告的信号。它也用于火灾发生或奴隶逃逸事件的报警。该塔的高度和壮丽显示伊斯那卡在制糖工业和当地社会的地位之高,在当时,这是古巴最高的建筑物。伊斯那卡塔证明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物质文化的繁荣,这一观点已经被该地区公认。现在,铃铛安置在塔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