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列岛

历史地理2023-02-08 06:41:14百科知识库

庙岛列岛

在山东半岛的最北端,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古称登州,今叫蓬莱。从蓬莱之丹崖山上极目远眺,但见茫茫沧海之上,森森烟波之中,撒落着一群苍翠如黛的岛屿,宛若镶嵌在碧波上的颗颗宝石,这就是被人们誉为“海上仙境”的美丽岛群一一庙岛列岛。

庙岛列岛,扼踞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由大小30多个岛屿组成。自北向南,可分为三个岛群:北岛群有南陛城岛、北陛城岛和大钦岛、小钦岛等;中岛群育花矶岛、高山岛、花矶岛等;南岛群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等。其中以南长山岛最大,面积为20.4平方公里。庙岛列岛属山东省,为渤海门户,既是旅游胜地,也是军事要道。

庙岛列岛,古有蓬菜、方丈、赢州海上三神山之称。据《史记》记载,秦皇汉武都曾不辞跋涉,停步歇马于丹崖山畔,望海中神山,乞求长生。有海市时,长山的形状又变幻奠定,方士们就对皇帝说海中有仙山,这仙山指的便是长岛。唐诗曾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当年站在蓬莱海岸上,北望长山诸岛,不由得赞叹道:“真神仙所宅也!”《西游记》、《镜花缘》等神话小说更把这里描绘成为一个虚幻缥缈、超脱凡尘的世外桃源,海上仙境。

庙岛列岛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曾考证:早在旧石器晚期,即约1万多年前,这里便有人居住。商代时人们在此穴居的遗址、古人的墓葬贝缘、古城墙土城的废墟……均有出土和发现,证明庙岛列岛具有悠久的历史。

庙岛列岛迷人的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旅游观光。这里有著名的海上幻景一一海市唇楼;有各种海蚀地貌和海滩;有石岛、鸟岛、野兔岛、蝮蛇岛等;有各种海产品和工艺美术品;更有迷人的海景和宜人的气候……。在诸多景色中,以海市唇楼最为奇特罕见。据历年的记载报道,出现海市唇楼最多的是长岛一带,如在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庙岛、大钦岛出现了神奇的海市唇楼景象。不仅可见岛屿上的层层山峦、丛丛绿树,而且可见岛屿上的建筑物、街道、车辆、游人等,出现在海面之上的半空之中。

那么,如此奇丽的海市唇楼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海市唇楼是大自然的一种光学现象,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当近地面或海面的空气层中,存在着几层不同折射率的空气层,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与弯曲,使得原来直线传播的光线,变为折线传播,产生全反射现象,因此,远处本来不能看见的“市楼”,现在可以见到了。古人因不知其因,误认为这种幻景是由唇吐气而成的。据说唇是一种蛟,能吞云吐雾,故称其为海市唇楼。

由于海市唇楼的形成条件较为特殊,所以平时极为罕见,游人难得去蓬莱及庙岛列岛一趟,更是不易看见海市唇楼现象。但是,据以前的有关记载,海市唇楼的出现也不是一点规律没有,而是可以初步掌握其出现最多的时间。大多海市唇楼出现在盛夏的7月份左右。尤当雨过天晴,海面上还有云雾海气,刮起微微的东北风时,最有可能出现神奇的海市唇楼景观。

古人对海市唇楼早有记载和赞美。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一书中,对蓬菜海市唇楼现象作了科学描述:“登川海中,时有云气,如官室、台楼、城碟、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亦曾作诗吟海市奇景: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力象,岂有贝}朔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巧,据传,苏东坡登蓬莱阁时,不是海市出现时节,东坡也不曾观赏到海市奇景,这首《咏海市》诗,是根据人们传说而作的。经过诗人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加工,好像写的如真一般,何况苏东坡系一代名豪大家,故此诗仍被镌刻于蓬莱阁的石壁之上,传至后世。

海蚀地貌奇观也各有特色:有的突儿群聚,有的孑然孤立,有的像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威武的雄狮,昂首伏波;有的像一对情侣摩肩擦臂,亲密无间;有的像窈窕少女,凝神静坐,若有所思……这些奇礁怪石或雄浑粗犷,或古朴清幽,或玲珑剔透,神韵各具,形成了庙岛列岛的奇景。海滩之景,以北长山岛上的半月湾为最,此湾内卵石浑圆,有的洁白如美玉,有的鲜红如玛瑙,有的橙黄如蜜桔,有的绛紫如雕檀,有的晶莹如玻拍,有的漆黑如黛墨。颗颗卵石,均为佳品。至于大黑山岛的蝮蛇和古墓,花矶岛上的石块,大、小竹岛的翠竹,车由岛上的鸟群,大钦岛上的蝎子等等,均是岛岛有景,景景各异。

如此奇美的庙岛列岛是怎样形成的呢?据考证,庙岛列岛原是山东半岛的一部分,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后因地壳运动,山地海面升降的变化,造成了庙岛列岛与大陆的分离,成为海中之岛群。组成庙岛列岛的主要岩层是震旦系的变质岩,局部有燕山期的花岗斑岩,在大黑山岛的顶部有上第三系到第四系的玄武岩。在构造上,这些岛屿排列在北北东向的断裂带上,岩层走向近于南北。它们大抵与渤海海峡断陷同一时期形成,可能为第四纪时期。在各岛上,还见有第四系堆积物,如中更新统的红色坡堆积物,上更新统的黄土堆积,黄土以大钦岛、大黑山岛保存最为完好,其上限达到海拔60米左右,黄土中夹有海相和陆相软体动物化石。在晚更新世冰期低海面时,黄、渤海海底变为陆地,庙岛列岛只是陆地上的小丘。在渤海和黄海南部的海底,发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大型食草动物残骸,也证明了这一点。冰后期海侵以来,庙岛列岛地处潮流、海流的进出通道,海底受到了强烈冲刷,在老铁山水道的最大深度可达79米。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蕴育了丰富多采的海边寄景;宜人的气候和洁净的海水,生长了众多的海生动物和植物。庙岛列岛地处渤、黄两海之间,是多种鱼虾回游的必经之地,有对虾、鱼巴鱼、鱼台鱼、刀鱼、妒鱼、鱼昌鱼、虾蝶、黄花、螃蟹等2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加上庙岛列岛海域辽阔,港湾众多,水质肥沃,是一个良好的天然海上牧场,盛产海带、紫菜、裙带菜、贝类等贝藻生物。珍贵的海产品有鲍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之冠。扇贝也是一种珍贵贝类,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核黄素等,是食用和医用的良好海产品,经济价值极高。扇贝的闭壳肌,制干后就成为干贝,是美味佳肴。此外,海参、海胆也是十分珍贵的海产品。海参营养丰富,可以补胃壮阳、益气滋阴、通肠润燥、治病健身、延年益寿等,自古以来被视为海中珍品。海胆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是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

庙岛庙岛,古称沙门岛,因古时此岛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岛上渔人为求海神保佑,在沙门岛凤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宫,又称娘娘庙,庙岛之名即由此而来。

庙岛之东、北、西三侧,均有一些岛屿分布。它们围成了一个半圆形,形成了一个阔大的海上塘湾。塘湾内常常是风平浪静,古称庙岛塘,塘内港口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港口之一。围绕庙岛的三面岛屿各有特色:东面是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两岛之间有一坝相连,即玉石街,宛若兄弟俩,手牵着手,形影相随。在北长山岛的北端,山甲角突然转向西,耸起一个山头,临海处尽是高崖危壁,十分险峻,和它对峙的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圆圆小岛,即太阳岛,俗称烧饼岛。两岛之间有一海峡,为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路,号称珍珠门。再西,即是膛螂岛、犁惧把岛、小黑山岛,排成一字长蛇阵,成为北面的屏障。与小黑山岛鸡犬之声相闻的是大黑山岛,它像一只卧虎,一只爪子向东伸出,即是有名的虎爪崖。它俯伏于湛蓝色海中的身躯,渐渐向南,最后将虎尾一甩,弯成了南北方向,在那里是一溜儿沙岗,十分漂亮。沙岗上的沙子粒细质软,在阳光下闪出光亮,惹人喜爱。在沙岗的尾端有一个礁花,岿然屹立在海中。

在庙岛上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山前村,另一个和岛屿同名。村庄的盛衰,与庙岛塘海港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前,登州曾是我国重要港口,登州水域之内,曾是桅杆林立,歌舞达旦的富贵繁华地,一时商船来往骤多,港口向海面平静、水深良好的庙岛塘发展。于是庙岛塘便成了登州的外港。庙岛之经济亦随之愈加发达起来,南来北往的各地经商之人,有的就定居在庙岛而成为当地人了。

最热闹的场面是每年夏间的“海神娘娘”庙会。从农历七月初七开始,在娘娘庙前的戏楼上开演戏文,往往一演就是七八天,十来天,有时竟长达29多天!庙会期间的盛况,将南来北往的船客吸引住了,纷纷在庙岛上驻足观赏。附近的船也纷纷前来,一清早航行至庙岛,一直闹至深夜戏散,才点上灯笼,各自摇桨归家。

庙岛上的这座娘娘庙,又称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扩建,有前殿、后殿、山门、钟楼、鼓楼及戏楼等建筑,共占地90亩。门前正上方,有咸丰皇帝亲笔题的“神功济运”匾额。海神娘娘铜像即正居暖阁之内的龙墩上,暖阁里,4尊侍女;暖阁外,4尊妃女;还有12尊巨大的站班。这些塑像多是宋、元时期的作品。此外,还有碑褐 ,铜鼎、壁画、船模等,是研究我国航海史的重要资料。由大殿到后官组成的后院,二者之间有串廊联结,后宫内塑像与大殿的大体相同,但这里有巨大的铜像,2米多高的青铜穿衣镜及爵、鼎等铜制用品。现在,又新收宗了不少文物,如邓世昌当年在致远舰上用过的大铁锚,有数百年前的缆绳等,成了长岛县航海历史博物馆了。

在庙岛诸多的旅游景观中,最吸引人也是最为罕见的要数海市唇楼现象了。每年夏季来临,是观赏海市唇楼现象的有利时机。虽然对大多数旋游者来说,要观赏到海市唇楼是十分难得的,但若有运气的话,并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地方,有时还是可能观赏到海市唇楼这一大自然中的神奇景色的。

记得1981年农历七月初七下午,当时天气晴朗,海凤微拂,波浪不起,海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雾。刹那间,在庙岛南侧的海面上空,隐隐约约现出了两个小岛。岛上道路蜿蜒,楼阁清晰,峰峦叠起,林木葱笼,蔚为奇观。人在楼阁之中出没,车在街道之上奔驰,溪水在峰峦之间流淌,花在丛林之中争艳,宛若仙境,却又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高高悬在半空之中,令游人叹为观止矣!这次海市唇楼历时长达40多分钟,当时的游人真是眼福非浅。

据最近报道,1988年6月17口下午14时20分至19时,在蓬莱阁对面长达100多公里的海域内,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是从未见过的岛屿,忽而见高大的烟囱和高楼大厦,在波涛万顷的海面上现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山东电视台作了实地拍摄,记录下了这一罕见的海市唇楼奇观。

如今,在庙岛的港湾内,还开辟了不少水域,以养殖扇贝等海产品,既为庙岛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庙岛增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点。

北长山岛

南岛群中除了庙岛之外,还有一个以美丽的月牙湾海滩而闻名遐迩的小岛,这就是北长山岛。

北长山岛的礁石景观亦颇为壮观,但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岛屿东端的月牙湾。月牙湾,又称半月湾,是一个长达2.5公里左右的海湾,面向正北,东西两处衅角突出于海中,将海湾环拘起来,在海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相当规则的半月形海摊。站在山头或衅角处,俯视月牙湾,在那湛蓝的大海衬托下,宛若一轮金黄色的明月静卧在海湾之中,格外神奇迷人。

月牙湾,不仅本身形态优美,而且湾中海滩上有着无数色彩斑斓的卵石一一珠巩石球,它们在海边形成一道长达1000多米、宽逾50多米的彩色石带。游人至此,宛若进入一个珠光宝气、五彩缤纷的神妙世界!那光怪陆离的珠巩石球,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红似玛瑙,有的碧若翡翠,有的亮赛明珠;有的大,有的小,各种色彩,各种形态,令人目不暇接。游人每至月牙湾,无不俯身拾上许多,带回去留作纪念品。

月牙湾的卵石,并不是一般海滩上所经常见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卵石,而是一种甚为珍稀的美玉般珠巩石。早在宋朝,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十分赞赏北长山岛月牙湾内的珠矶石球,形容它为“五彩斑斓”、“香色粟然”,还专门为一位珍藏月牙湾珠巩石球的朋友写了一篇《北海十二石记》的文章。

北长山岛月牙湾的珠巩石球,不仅仅因其外观美丽而被用来观赏珍藏,而且还可以作为陶瓷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这里的珠巩石球系隧石质地,即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硬度极高,能在绝对零度中不变形,达到炼钢的热度而不溶化,是金属制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炼钢厂、化纤厂等工厂里,用珠巩石来做催氧机械的填料,起着分离过滤氧气的作用,而搐瓷厂、陶瓷厂、油漆厂、石墨厂等又把它作为球磨机的最佳填料。现在,当地渔民每年要从这里拾拣大批石球支援工业建设。

那么,如此美丽的五彩珠巩球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据地质地貌学家对长山岛的考察,认为组成长山岛的主要岩石是震旦系的变质岩,也有一些中生代的燕山期花岗斑岩,这些岩石中富含硬度坚固的石英、雄石成分。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庙岛列岛便出露在汪洋之中,成为点点岛屿。在海浪的长期冲蚀下,有些低洼及软弱的地方,便被海浪冲击成小湾,口久天长,便渐成海湾。山岩亦随之崩落,在海浪的磨蚀下,便渐成圆球,堆在海湾之中,形成了今天的月牙湾。

南长山岛

从北长山岛到南长山岛,需通过一条海上公路,名叫玉石街,其宽有8 ~9米,长达1000多米,为人工修成。

由于相传这条海上仙路用长山岛美石所筑,故名玉石街。在长山岛上还流传着一个神仙修路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南、北长山岛是孤立海中的两个岛屿,中间隔着一个海峡,没有陆路相通。唐太宗东征时,住在南长山岛的南城之中,而正在生病的大将尉迟敬德,却住在北长山岛上,唐太宗每次去看望尉迟将军,都得乘船过海,来往颇不便利。有一天,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要是南、北长山岛有路相通,我一定每天都来看望你。”唐太宗这种爱臣之心感动了神仙,当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海中浪涛翻涌,十分惊骇人心。天亮以后,在南、北长山岛之间,便有了一条玉带似的长街,横卧碧波之中,将两岛连结在一块。

其实,玉石街的铺筑完全是靠长山岛渔民的双手劳动。据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编成的《寰宇通志》的记载:“长山岛分为南北两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巩石,名玉石街,又名一宿街”。显然,这里称为“一宿街”,源出唐太宗探望尉迟敬德这一传说故事。

为了防止浪涛的冲击侵蚀,在玉石街的东西两侧,沿堤摆满了三角形的大麻石。靠西南的浅海之内,辟成了一个海带养殖场,用来固定海带绳索的无数玻璃球,一排排浮在海面之上,一直延伸到很远,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若仲夏时节至南长山岛,正是海带收获的季节,只见海滩上晒着海带,公路旁堆着海带,房前屋后摆着成捆的海带……这里简直成了海带的世界。

如今的玉石街又有了一个新名称一一千鼠坝。因为在南、北长山岛上,随着渔民火鼠活动的开展,老鼠无路可逃,便纷纷逃避在这连接两岛的玉石街上。它们在堤旁的裂缝洞穴内生活,以捕捉小鱼虾蟹等小海生动物为生。如今,老鼠在玉石街上大量繁衍,大有成为玉石街主人的趋势。因此,游人们有感于此,便将玉石街谑称为“千鼠坝”了。

长岛之景,还有一奇,即是候鸟馆。候鸟馆坐落在长岛烽山松林苍翠的山顶上。它是一座楼阁式的仿古建筑,红柱黄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楼阁四周,有台阶及汉自玉回廊相通。站在这里,可以俯览长岛和渤海景色。

陈列馆前有一座高8.5米、重16吨半的雄鹰雕塑,它是鸟展馆的标志。

陈列馆内目前陈列各种鸟类标本120余件。这些标本制作精良,将鸟类飞翔、觅食、追捕、登枝、求偶等诸多生活中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展出的标本中,最多的是鸣禽和攀禽。鸣禽是鸟类中较高级的鸟群,它们娇小玲珑,叫声婉转动听,羽毛光滑艳丽,可谓声色俱佳,故常是人们笼中的宠物。如黄鹏、歌鹃、三宝鸟、白眉鹤,沙百灵、燕雀等,均能在陈列馆中找到其标本。

攀禽是向树上攀援生活发展的一种鸟群。它们身体敏捷,爪钩锐利,擅长跳跃攀援,亦是比较美丽的鸟类。常见的如杜鹃、戴胜、啄木鸟、岩鸽、夜鹰等,都能在陈列馆中发现它们宛如在自然界生活的精美标本。

陈列馆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猛禽鸟类标本。猛喃生性凶猛,行动迅疾,是捕猎其它鸟类及小动物的能手。这里陈列的有苍鹰、蜂鹰、雀鹰、游华、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鹜等数十种。

还有不少珍稀鸟类也有其标木。如白鹤、大天鹅、海鸿鹅、豆雁、针尾鸭、白眉鸭、黄嘴白鹭等。据说白鹤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繁殖的一种鸟类,为数极少。而天鹅则以优美的舞姿,获得人们的长期青睐。

据最新资料表明,目前全球鸟类共9000余种,中国有1200种左右,其中560多种是候鸟,即育迁徙的习惯。而长岛正是这些候鸟迁徒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据长岛的观测资料,每年春秋过往长岛的候鸟种类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有41种,属世界上濒临火绝的珍稀鸟类有9不中。

众多的鸟类光临,为长岛增添了独特的生机与景色。每当春秋季节的晨昏时分,成群结队的鸟群,叽叽喳喳在林中鸣叫、追逐、嬉戏,一旦受惊飞起,顿时蔽天遮口,蔚为奇观。

几乎岛上的所有角落,都能找到鸟的踪迹:水中的礁石、岸边的岩洞、街头巷尾、屋后房前、树林草丛,甚至海上行驶的帆桔、住宅的门窗与阳台,亦是鸟的栖息之地。有的游客行色匆匆,不慎会有飞行中的鸟禽投入怀中。

长岛除拥有大量的候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留鸟。值得一提的是,庙岛列岛上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鸟类来栖息繁衍,还与当地人们的爱护有很大的关系。长岛人不仅爱岛,而且亦爱与他们一样生活在岛上的鸟类。为此他们在岛上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宣传爱鸟的好处,成立专门的机构及制定了爱鸟的法规等等,这些是值得普遍提倡的。

大黑山岛

大黑山岛坐落在庙岛列岛的最西边,其面积较大,东侧靠近北长山岛和庙岛的海面上,有一黑山岛与它相伴。大黑山岛上,以蝮蛇、古墓和隧石三样景色最为著名。

大黑山岛上,山石磷峋,草木丰茂,地面阴湿,十分适宜于蝮蛇的生存繁衍。蝮蛇是一种剧毒蛇,它的头部呈三角形,身体呈灰褐色,且多有斑纹。每年7~9三个月份时,大黑山岛上漫山遍野,到处是蝮蛇,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蛇岛。虽说,大黑山岛上的蝮蛇数量和密度比不上大连老铁山附近的蛇岛,但其丰富的蝮蛇资源,也许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二大蛇岛了。

目前,初步估计大黑山上的蝮蛇总数已超过1万多条。蝮蛇虽有剧毒,但浑身是宝,可治疗多种疾病,在医学上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故调查研究大黑山岛上的蝮蛇资源,并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将会使一宝贵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大黑山岛上曾发掘出多处古墓葬,并伴有大量古代文物,成为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大黑山岛上的又一绝景。据考证,这里著名的北庄母系氏族社会村落遗址,生动地展现出了5800年以前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在考古史上与闻名中外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齐各。已发掘出来的40多座房屋遗址和两座30-40人的合葬墓,以及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物,就其数量和质量而言,均已超过了西安半坡遗址。大黑山岛虽小,但出土了如此丰富的1万多件历史文物,并可以按历史序列将其排列起来,成为中外罕见的“海上博物馆”。它对庙岛列岛的开发史、我国人类的文明史以及文明起源于何处等等重大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大黑山岛上的隧石也是十分有名的。在庙岛列岛之中,以膛螂上出产的炫石为最佳,其次大概要数大黑山岛上出产的隧石了。石工们将熔石采出后,把它加工成方块形状,可成为工业上磨光机上磨光的填料;把它口nnc加工磨成圆状,可做大型名贵建筑之中的装饰

竹山岛

竹山岛有大竹山岛和小竹山岛两个,分布在长山岛的东面,是两个较小的海岛。

竹山岛上,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小河淌水,房屋错落,翠竹簇簇,小鸟婉嗽。在茫茫沧海之上,浩森烟波之中,这样两个弹丸小屿,竟有这般景色,岂能不令游人赞赏不已?!

竹山岛是庙岛列岛30多个岛屿之中,唯一生长竹子的岛屿。传说这里的竹子是这样长出来的:“有一天暮昏时分,水天尽处,岛屿点点,刹那之间,出现了海市唇楼般的幻景,竹林隐现,秀美深幽,海风吹来,摇曳舞动。等到幻景退去,那水天尽处的小岛之上居然长了半坡的翠竹,东西两片,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今在竹山岛之上,仍可看见这片生机盎然的翠竹林。

究竟竹山岛上的竹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尚须进一步考证。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在距今数千年前,气候甚暖湿,竹子大片在温带区域生长,当时就有可能在竹山岛上生长,它的种子也有可能随着古人的船只带过去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数万年前,海面下降,比现代海面为低,当时渤海海峡露出水面,庙岛列岛也成为陆地上的一些山丘。此时大陆之上,翠竹丛生,作为山丘的庙岛列岛亦是有翠竹生长的。后来随着海平面的抬升,陆地上的山丘渐渐被海水淹没,成为庙岛列岛,而岛上生长的翠竹则一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仍可在竹山岛上见其婆婆身影。

花矶岛

花矶岛处于庙岛列岛的中间,南有长山岛、庙岛、大黑山岛等组成的南群岛,北有南、北陛城岛和大、小钦岛组成的北岛花矶岛之景,在于三绝:砚台石、盆景石和彩色石。故花矶岛又称为石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花矶岛西侧的清泉池处,开采的石料石色青黑,质地坚硬,油润细腻,金星闪烁,雪浪翻涌,是我国著名的鲁砚石料之一,名曰“金星雪浪石”。经能工巧匠们的一番精心加工制作,成为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赏识,是历代地方官吏敬献皇帝的贡品。乾隆皇帝育一次得此地方砚台一个,观后十分欣赏,便赋诗一首赞砚台。诗曰:陀矶石刻五蟠璃,受墨何须夸马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效寒。

从诗中可看出乾隆皇帝对花矶砚台的喜爱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花矶岛上的盆景石和彩色石亦同样十分著名。由于岛上岩石之中常有白色的石英和蓝绿色的绿泥石相间共生排列在一起,组成蓝白相间的条带状彩色石块。把这些彩色石制成盆景,竖直而置,若万泉争流,气势磅礴;横卧而放,则白云绕峰,缥缈神奇。若再适当加工成一定形伏,进一步让其天然之色彩显示出来,并配上恰当的名称,那么,花矶岛上的彩色石块就变成了一个个玲戏剔透、仪态万方的精美盆景了。用“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采描绘花矶岛盆景,大概是再恰当不过了。

彩色石是花矶岛上的又一大特产,其最大特点是色彩斑斓,图纹多变,色则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俱全,纹则直曲长短粗细皆有,一块块被海浪冲蚀成各种形状的石头,分布着这些美妙绝伦的图案,恰如一幅彩墨酣畅、走笔龙蛇的中国泼墨山水画,细细观之令人倍感逼真生动:有的如同行云流水,江河奔流;有的如同江心沙诸,画面充满诗意,有的如同雕梁画栋,钩心斗角,……姿态各异,形象不一。整个花矶岛,就宛若一个神奇的壁画世界,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天地,一个天然的艺术回廊。游人至此,无不留连忘返;诗人至此,诗兴勃发;画家至此,更是自叹丹青不及。

大钦岛

大钦岛位于北岛群的南端,在其北面有一小岛相随,名为小钦岛。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南方渔民在渤海捕鱼,遇到风浪后泊锚于大钦岛避风。上岛后,他发现大钦岛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成群的蝎子在岛上抱成蛋、滚成球,漫山遍野都是蝎子。他想到自己南方的家乡没有蝎子(传说古代南方无蝎),闲来无事便捉了些蝎子带回家中,谁知一到南方竟有人出高价购买。于是,这个渔民灵机一动,索性弃渔从商,改行贩运蝎子,做上买卖了,不到一年功夫便发了大财。故此大钦岛便常被人称为蝎子岛。

大钦岛上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蝎子生长繁衍,与大钦岛上特殊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这里林木茂盛,花草丛生,枯叶成堆,顽石遍布,为蝎子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由于大钦岛上人烟稀少,捕捉蝎子为数尚少,故蝎子在大钦岛得以大量繁衍。

蝎子喜爱群居,至少三五成群,多者几十甚至上百的聚集在一处适宜隐蔽的地方。在一些堰俱或石堆里,你着仔细去观察一番,有时可发现上百只大小不一的蝎子抱在一起,形成奇特的“蝎子球”。

大钦岛上,也是经常可见海市唇楼的地方。1984年7月29口下午4时,在大钦岛的正西方向,曾连续出现过两次海市唇楼。在4时40分左右,只见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片层层叠叠的山峦坡谷,其上遍布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各种建筑物,尤其是那高大的烟囱十分引人注目,烟囱里还冒着黑烟呢!还有各种车辆在街道上穿梭来往,路上有许多游移的黑点,影影绰绰,极像街上行人。这次海市唇楼持续40分钟,至5时20分才逐渐消失。正当游人们余兴未尽,留连忘返之际,海面上又一次出现极为壮观的海市唇楼,时间只离第一次10分钟,即5时30分,再一次使游人大饱限福。

车由岛

车由岛,是庙岛列岛中一个十分细小的岛屿,面积仅有0.044平方公里,位于庙岛列岛的东部。

车由岛,素有万鸟岛之称,因此岛是多种候鸟迁徙的一个中转站,每年来此岛生息的候鸟十分多,无法精确计算究竟有多少只。据初步估计,仅在车由岛上繁衍生息的夏候鸟就达1万多只,故将车由岛誉为“万鸟岛”。

每年的4,5月间,海鸥在这里双双对对地度完了蜜月,雌鸥便在岛上孵卵化雏了。刚出壳的小海鸥十分惹人可爱,雌雄双亲便在巢中轮流照看雏鸥,又轮流外出觅食。其它像海鸥一样在车由岛繁殖的鸟类,还有不少。

据统计,庙岛列岛之上共有220余种鸟类,占山东省鸟类总种数的67},而其中车由岛上的鸟类无疑是异常多的。每年来这里的侯鸟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白肩雕、大天鹅、鹦鹰、比利时红华、丹麦云雀、瑞典鸟鸦、萨尔瓦多蝠鹏等等。它们在南迁途中,过山越海,路途漫长,十分宰劳,需要找地方憩息,在飞越渤海海峡时,庙岛列岛无疑是它们最好的中途栖息地。故此,庙岛列岛素有我国北方的“候鸟旅站”之美名。兔岛兔岛邻近车由岛,相隔不过三、五里水程。它不像万鸟岛上有那么多的鸟类,但却有大量的野兔。

据说,兔岛上的兔子是渔民泊船于兔岛时带上去的。那知,一旦带上几只兔子上岛后,不消数年时间,兔子以其旺盛的繁殖能力,一下子使岛上“兔口”骤增,弄得漫山遍野全是兔子。兔子平时在农家饲养,应是属于温驯类动物,并不那么野性十足。但兔岛上的兔子却已是名副其实的野兔了。这些兔子似乎与饲养的兔子完全两样:居住在山崖洞穴之中,奔跳在山间累石之上,攀爬于崖石藤萝之间,爬树、上山、跳跃等等,技能远非一般家兔所能比拟。进化论云:“用进废退”。看来兔岛之上才是兔子们的真正乐园!

本文标签: 中国地理  地理百科  中国名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庙岛列岛
2023-02-08
菊花岛
2023-02-08
蛇岛
2023-02-08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