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北美洲的西部为一高大的山系所盘踞,北起阿拉斯加,南接中美地峡,总称科迪勒拉山系。它是科迪勒拉地槽由于美洲板块的西移,太平洋板块直接俯冲到它的下面,将它挤压、抬升而成。科迪勒拉山系不仅高(一般海拔2,000~3,000米),而且也很宽(800~1,600公里)。整个山系是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高原、盆地、谷地组成。从整体看,它大致可分为三个纵列带:即以落基山脉为主体的东带、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西部太平洋边缘山地带。
东带:北起布鲁克斯山脉,南至落基山脉。海拔2,000~3,000米,许多高峰在4,000米以上,峰顶终年积雪,并发育着现代冰川。这一山带形成于拉拉米运动,经后期上升和外力侵蚀,存在着一个准平原面——落基山准平原面。
太平洋边缘山地:包括东西两道山带和中间夹着一个不连续的陷落地带。东西排列三个纵向带:
(1)东部山带。北起阿拉斯加山脉,经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南到内华达山。北带山地形成较早,主要是侏罗纪至白垩纪初的内华达运动,为一强烈褶皱、岩浆侵入和变质地带。由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花岗岩大面积出露,部分地段又由于后期的火山活动而被熔岩覆盖。在第三纪末至更新世又复抬升,所以现在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有的高山也发育着现代冰川,阿拉斯加山脉的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是北美的最高峰。
(2)西部山带。指太平洋边缘山地的外侧部分,它北自阿拉斯加半岛上的阿留申山脉,东经楚加池山脉,折向东南伸入加拿大境内为圣厄来阿斯山脉,入海以岛山形式出现,包括亚历山大群岛、夏洛特群岛、温哥华岛等,再向南为美国海岸山脉,其北段包括奥林匹克山等,南段为加里福尼亚海岸山脉,具有褶皱和断层构造,著名的圣安德列斯大断层就座落在这里。该带属新生代造山带,山地形成较晚,多地震。
(3)中部陷落带。介于东、西山带之间,因断层作用或向斜式沉陷而形成一系列谷地,有的已成海湾。总之,太平洋边缘山地的东部和西部山带分属中生代和新生代造山带,三个纵向带的分异则始于上新世末与更新世的地壳运动,即东西两侧以背斜形式、中部以向斜形式发生不等的升降运动。地壳至今还处于不稳定状态,火山、地震时有发生。
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在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内华达造山带与拉拉米造山带之间,自北而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它们也呈南北纵列,分布范围很广,各部分的构造地形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