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契丹、南诏与吐蕃

历史地理2023-02-08 06:09:47百科知识库

渤海、契丹、南诏与吐蕃

渤海、契丹、南诏与吐蕃。唐与五代时期的边疆地区,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独立政权,它们都和中原地区有着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其中有东北边疆的渤海与契丹和西南地区的南诏、吐蕃〔bo播〕等。

渤海为靺鞨〔mohe墨河〕族所建,位于粟末水(松花江)忽汗河(今牡丹江)一带,其首领大祚荣自立为振国王,后被唐封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其后振国即称渤海国。其盛时有五京15府、62州,都城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与唐在经济文化方面交往甚密。后为契丹所灭。

契丹为唐松汉都督府辖境内的一支鲜卑族牧民。在其杰出领袖阿保机的领导下,他们统一八部,形成国家,号契丹,并逐步向外扩展。到五代后唐时,石敬瑭以割地、称臣、称子为条件,取得契丹帮助,得以登上后晋的帝位。他不久病死,侄儿继位,契丹以其不恭,又大举南下,在晋都开封大肆抢劫,遭到人民强烈的反抗。契丹主耶律德光还在开封着汉衣冠,受百官朝贺,并从这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他不久死去,灵柩由他儿子兀欲护送北返。辽取得后晋所割土地后,进一步接受中原文化,也成为角逐中原的一支巨大力量。

南诏的政治中心在今云南大理,原称蒙舍诏,是当时由乌蛮、白蛮组成的六诏之一。六诏指六个奴隶主政权,其中南诏最强,兼并各诏后即以南诏为国名。都城为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唐王朝曾封其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政区仿唐制,分全国为弄栋、拓东、会川、剑川等六个节度区和会川、通海两个都督区,地名中有很多带睑(或写作赕、[贝佥])字。有人认为相当于州。南诏和唐虽然也常有一些冲突,但资源、技艺、文化人才方面的交流,密切了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两者关系的主流。

吐蕃为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初赞普(王的意思)松赞干布建立统一国家,都于逻些(今拉萨)。吐蕃王曾向唐求婚,因而有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两次远嫁的佳话。虽然两者之间也曾有过青海与大非川(青海湖西南)之战以及争夺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的斗争,但比起“和同为一家”(吐蕃君长上玄宗表的话,见《旧唐书·吐蕃列传》)来,则是暂时性的。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吐蕃君长请求会盟,次年即派人盟于逻些,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和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汉藏人民间的团结友爱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本文标签: 中国地理  中国地名史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