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水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系,无论是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亚马逊河上源有二,即马腊尼翁河和乌卡亚利河,均发源于科迪勒拉的东坡。两河穿越崇山峻岭后汇合,成为亚马逊河主流,沿途接纳了数以百计的支流,如内格罗河、马代腊河、托坎廷斯河等都是源远流长的大支流。最后在巴西的马腊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若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6,48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据最近美国地质考察队经过实地测量,确认亚马逊河全长为6,751公里,为世界第一长河。)
亚马逊河的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将近南美洲陆地面积的40%,大于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一倍多。河流水量很大,在河口附近高水位时平均流量达12万立方米/秒,全河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达3,800立方公里,相当于密西西比河的6.5倍,几乎等于全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十分之一,因而使离河口300公里以内的大西洋上形成一片“淡水海”。
亚马逊河主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幅度比较和缓,洪水期河口一带的平均流量为12万立方米/秒,最高可达22万立方米/秒;但枯水期平均流量为3.5万立方米/秒,最低也有 2万立方米/秒。这主要是因为亚马逊平原地区和安第斯山低纬东坡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中、下游两岸支流流域的雨季彼此协调,使主流水量能在不同时期内都得到补充。由于亚马逊平原及其水系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水系主流介于赤道与南纬5°之间,因此,主流水量的变化主要决定于赤道以南的支流,而赤道以北的支流只对主流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的水量起补偿作用。亚马逊河一年有两次洪峰,高洪峰发生于3~6月,次洪峰出现在10~11月,枯水期为6~9月。
亚马逊河河面宽阔,在一般情况下,上游在马腊尼翁河与乌卡亚利河汇合处为1~2公里,中游马瑙斯城附近已超过5公里,下游为20公里,河口处宽达80公里。由于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比降微小,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河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在上游上涨幅度可达14~17米,下游也有7~13米,洪水淹没两岸数十到数百公里的平原谷地,呈现一片汪洋。由于河流的排泄量很大,每年携带出的泥沙也极为可观,据估计每年向海外输送的泥沙量约有10亿吨之多,但含沙量并不太高。又因河口地区近期下沉作用,入海泥沙又为沿岸海流带走,所以没有出露三角洲,而是宽敞的喇叭状三角湾。
亚马逊河水量大、深度也大,从塔巴汀加到河口约3,400公里,平均水深达15米;但是比降却很微小,上述河段平均每公里比降不到1.8厘米。在主要河段无任何瀑布险滩,更无冰冻期,而且还可与各大支流的下游直接通航,因而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3,000吨的海轮可沿干流直达伊基托斯,7,000吨的海轮也可达马瑙斯,整个水系内可供通航的河道长达25,000公里。此外,在许多支流从山地或高原进入平原的接触带上,多陡落成为一系列急流或瀑布,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水力,估计达440万千瓦左右,但现在尚未开发。
总之,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干流河宽、水深、比降微小,水量巨大而季节变化和缓等,是亚马逊水系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有密切关系。由于该水系横贯于北纬2°至南纬15°之间,主要发育在亚马逊平原上,地域广阔,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降水丰沛;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和山地所环抱,平原东面向着大西洋敞开,地形上有利于聚水,所以河流水量很大;同时上游地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中、下游两岸流域雨季相互调节,使主流水量季节变化相应比较小,充分体现了赤道带水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