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aiwantisi Saweidela
[外文]: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
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1547年10月9日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是破落贵族,当过律师。父亲罗德里戈·德·塞万提斯,是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长年在瓦利阿多里德、马德里、塞维利亚等地行医。由于家贫,只上过中学。以后跟随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569年充当胡利奥·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随从,前往意大利,游历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70年从军,1571年10月7日,参加抗击土耳其军队的勒班多海战,英勇冲上敌舰,身负重伤,左手残废。1572年4月伤愈,重返军队,10月又参加纳瓦里诺海战和占领突尼斯的战役。1573年,随军驻防那不勒斯。1575年6月,携带统帅和总督的保荐信同弟弟罗德里戈回国。船至马赛海面,遭到土耳其海盗袭击,被虏至阿尔及尔。由于身带重要信件,海盗索取高额赎金。家人无力付款,只好先赎出罗德里戈。1580年5月,神父胡安·希尔和安东尼奥·德·拉·贝利亚前往阿尔及尔营救俘虏,才被赎回国。从1582年开始,陆续写了几个剧本。1584年写出悲剧《努曼西亚》和田园牧歌小说《伽拉苔亚》第一卷。1585年6月13日,父亲病故。由于家境贫困,曾于1587年上书请求差务,被委派担任无敌舰队的军需。在负责采购粮油工作中,受乡绅的诬陷,1593年被控非法征收谷物而入狱。获释后,改任税吏。1597年,因储存税款的银行倒闭,无力赔偿欠款,又被革职入狱。获释后,曾上书国王,要求去美洲殖民地服务,未果。直至1603年,始脱离税吏工作。在这十余年间,往返跋涉于城乡之间,目睹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1602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3年,迁至瓦利阿多里德的下等公寓,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完成了《堂吉诃德》第一卷,于1605年在卡斯蒂利亚出版。一年之内,再版六次。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街谈巷议,到处传诵。然而作者贫穷如故,而且屡遭不幸:1605年6月27日,以门前有人被刺涉嫌下狱。1611年8月,又为女儿陪嫁事被控告,出庭受审。同年,法院又责令偿还当税吏时所欠公款。不久,妻子去世。但他仍然顽强地坚持文学创作。1613年相继完成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和《训诫小说》,并继续《堂吉诃德》第二卷的写作。与此同时,有人化名阿隆索·费尔南德斯·阿维利亚纳达,发表《堂吉诃德》第二卷伪作,因而促使他紧张写作。1615年,《堂吉诃德》第二卷出版。1616年4月19日,虽已卧病在床,还写完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的献词。 4月23日,因水肿病在马德里逝世。
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末西班牙王国走向衰落时期的社会现实,它暴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他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小说方面。他主张作家的想象力应与历史的真实性统一起来,在作品中进行道德说教应与作品的艺术性统一起来。他强调发挥作家的才情,提倡积极反映生活。他最早的诗作是1568年为悼念腓力二世的王后伊萨贝尔·德·巴洛伊斯逝世而写的三首哀歌。1577年,在阿尔及尔被俘期间,曾给西班牙首相写过一封诗简,题为《致马特奥·瓦斯盖斯书》,陈述被俘的痛苦,要求国王派兵捣毁土耳其海盗的巢穴。1587年,写过两首歌颂无敌舰队的十四行诗,表现爱国主义的激情。1596年,又以一首题为《梅迪西纳公爵上任记》的十四行诗,讽刺军队的统帅梅迪西纳公爵在英军进犯时仓惶失措的丑态。他自认最满意的一首诗是《在塞维利亚大教堂里,腓力二世的灵台前》,1598年写成,它讽刺教会僧侣利用国王葬礼大肆铺张,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1613年,发表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全诗共分八章,写太阳神阿波罗要驱逐蹩脚诗人,水星神奉命来到西班牙,命塞万提斯集合西班牙的诗人参加论战,结果使末流诗人理屈词穷,狼狈逃窜。作者在诗中赞扬了他所推崇的诗人,嘲讽了他所厌恶的文人。他的剧作约有二、三十种。前期比较著名并流传至今的有:1584年创作的悲剧《努曼西亚》,以古代西班牙努曼西亚城四千居民抵抗八万罗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城破后仅存的一位少年,拒绝向敌军交出城门钥匙,面对着罗马军队的统帅西比翁,毅然从高塔跃下,坠地而死。剧中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1585年根据被俘的经历写成《阿尔及尔的交易》。主人公奥雷略是个基督教徒,在战争中被俘,与妻子希尔维亚失散。不料她也被俘,归属于同一个摩尔人奴隶主优素福。优素福看中了希尔维亚,女主人萨拉爱上了奥雷略。后来经国王出面,这场纠葛得以解决,夫妻双双获得自由。
后期的重要剧作有1615年出版的《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八出喜剧中,《阿尔及尔的浴场》、《有胆识的西班牙人》和《伟大的苏丹王后》,是根据作者在阿尔及尔被俘期间的生活创作的;《幸运的妓院老板》则描写塞维利亚的流氓和妓女的生活;《佩德罗·德·乌尔德玛拉斯》叙述流浪汉佩德罗的种种奇遇,刻划从吉卜塞人至王公贵族的各种人物形象。《嫉妒之家》、《爱情的迷宫》、《有趣的女人》,则根据宗教故事改编而成。八出幕间短剧《处理离婚案的法官》、《丧偶的妓院老板》、《达甘索地区选村长》、《小心戒备》、《伪装的比斯开人》、《萨拉曼卡的山洞》、《奇迹集锦》和《爱吃醋的老人》,属于西班牙“黄金世纪”时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情节简单,短小精悍,通常在正剧幕间休息时演出。
塞万提斯的第一部小说是田园牧歌体的《伽拉苔亚》,发表于1584年2月。作者显然受到意大利诗人雅科波·桑纳扎罗的影响。作品也以牧羊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穿插了许多惊险情节,如土匪抢劫、海盗出没等等,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小说,出版后影响不大。
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写作时间在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卷出版至1613年之间,收入12个短篇,大致可分三类:
(1)属于流浪汉小说风格的作品,如《林高奈特与戈尔达迪略》,《爱嫉妒的厄斯特勒马都拉人》,《大名鼎鼎的洗盘子姑娘》,《骗婚记》。
(2)哲理性对话作品,如《玻璃硕士》,《狗的对话》。
(3)模仿意大利小说,注重情节的作品,如《吉卜赛姑娘》,《慷慨的情人》,《西英女郎》,《鲜血的力量》,《科尔内利亚夫人》,《两姑娘》。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吉卜赛姑娘》,叙述市长的女儿普雷秀萨自幼被拐骗到吉卜赛人的部落,与贵族子弟安德烈斯相爱。有个镇长的叔父依仗权势,企图霸占普雷秀萨,安德烈斯失手将对方杀死,被判处死刑。后审理此案的市长认出普雷秀萨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并查明安德烈斯是王室贵族,于是下令赦免,成全了他们的婚事。
《林高奈特与戈尔达迪略》写两名惯偷一路行窃,来到塞维利亚城。当地小偷王国的最高首领莫尼波迪令手下向他们提出警告,如不马上入伙,将驱逐他们出境。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成为小偷王国的臣民。作者描写这个小偷王国也有君主、法官和教士,它的臣民──小偷、妓女和流氓也要交纳贡税,遵守王法,也是满嘴的仁义道德等等,以此讽喻西班牙王国丑恶的现实。
《玻璃硕士》描写萨拉曼卡城一个流浪儿,在两位大学生的帮助下读书识字,后来竟成为一名硕士。有一天他得了精神病,认为自己是玻璃制成;人们有意拿他取乐,向他提出种种难题,他对答如流,并且讲得富有哲理,切中要害。但一旦精神病治愈,他的机灵和聪敏便消失殆尽。作者想说明精神病人有时反而能道出真理,清醒的世人却往往浑噩无知。
塞万提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1616年4月19日脱稿,1617年出版。它叙述北欧两个小王国的王储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伪称兄妹,化名出游北欧其他各国,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结成良缘。塞万提斯创作这部小说时,已经卧病在床,暮年的希望全寄托在这部书的写作中,所以精心构思,着意雕刻,使它充满诗情画意。但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远逊于《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堂吉诃德》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第一卷叙述拉·曼却地方的穷乡绅吉哈达,因阅读骑士小说入迷,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侠骑士生活,拼凑了一副破盔烂甲,改名为堂吉诃德,骑上一匹叫做驽骍难得的瘦马,物色了一个挤奶的姑娘作为意中人,决心终生为她效劳。他第一次单枪匹马外出,受伤而归。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一同出游。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把羊群当作敌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袋当作巨人,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干了无数荒唐可笑的蠢事。但他仍然执迷不悟,直至几乎丧命,才被人救护回家。
第二卷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故意怂恿他再次外出,然后自己也扮成骑士,准备打败他,迫使他放弃荒唐的念头,回家养病。不料交手后反被堂吉诃德打败。参孙于三个月后重新找堂吉诃德决斗,终于打败了他。根据事前商定的条件,他在一年之内不许摸剑,不许外出,只可在家休养。堂吉诃德回到家中便病倒在床,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并嘱咐外甥女不嫁骑士,否则将得不到遗产。
第二卷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桑丘如何设计骗主人,说魔术家把美人杜尔西内娅变成了村妇;公爵夫妇如何捉弄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桑丘当了总督,如何治理海岛。堂吉诃德还有些惊险的遭遇,如:看到大板车上“死神召开的会议”;与狮子相逢;蒙得西诺斯地洞的奇遇;干涉驴叫的纠纷;富翁卡麻丘的婚礼;“悲凄夫人”的奇祸,等等。与第一卷相比,反封建的思想更趋成熟,对人物的刻划更为深刻,对社会弊病的暴露更为彻底。
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小说中出现将近七百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地主、市民、士兵、农夫、囚徒、强盗、妓女等等。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阔,从贵族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生活画卷,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此外,小说还广泛地触及当时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问题。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终日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凡是骑士以外的问题,他的议论清醒而深刻,明确而富有哲理。作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可笑、可叹、可悲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种性格上的矛盾,反映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堂吉诃德的清廉公正的社会理想,不可能通过复活骑士制度予以实现。马克思曾经说他“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因此,塞万提斯在嘲笑骑士制度的同时,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他揭露了西班牙的丑恶现实,然而他的理想却是回复到古代纯朴的社会中去。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仆人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在第二卷里,桑丘的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当海岛总督时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正,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一情节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他身上体现了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民主精神。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划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描写平凡的生活琐事,也叙述奇特幻异的想象;既有朴实无华的真实生活,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引人发笑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还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然而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十分欣赏和推崇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恩格斯赞扬塞万提斯是一位“具有强烈倾向的诗人。”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常常引用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阐明观点,嘲笑和揶揄论战中的对手。
欧洲的著名作家也都对塞万提斯有过好评。德国诗人歌德在1795年对席勒说:“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英国作家司各特认为:“《堂吉诃德》的作者所运用的严肃的讽刺手法是一种特殊的天才,很少有人能够企及。”1821年,英国诗人拜伦写道:“《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德国诗人海涅认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法国作家雨果写道:“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从1605年开始至20世纪40年代,《堂吉诃德》一书在世界各国共翻译出版了一千多次,成为读者普遍喜爱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第二卷中写道:“中国的大皇帝一月前特派专人送来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说是恳求我把堂吉诃德送到中国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语文学院,打算用堂吉诃德的故事做课本。”这一戏言已成为现实。中国最早由林纾和陈家麟二人用文言文节译了《堂吉诃德》,名为《魔侠传》,于1922年出版。1959年,出版了傅东华翻译的全译本;1978年,又出版了杨绛翻译的全译本。
- 参考书目
- Américo Castro, El pensamiento de Cervantes, Madrid, 1929.
- Sabastián Juan Arbo, Cervantes,Barcelona, 1946.
- Francisco Rodríguez Marín, Estudios cervantinos, Madrid,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