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nshi Shan yizhi
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贝丘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恒心乡。1954~1974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等单位 7次进行发掘。堆积中普遍含有海生介壳。下层和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性质相同,衔接紧密。以其为代表的一类遗存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下层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数据似偏晚。上层出土大量几何印纹硬陶,应属青铜时代。
在中层发现横穴式陶窑5座,集中分布在近10平方米的缓坡地段,都是利用缓坡地面直接挖筑而成。在中、下层发现墓葬30多座。成人和儿童采用竖穴土坑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坑深浅不等,未发现葬具。少数死者生前拔牙。随葬器物不甚丰富,主要是釜、豆、壶等陶器,极少见石器。最多的一座有随葬品16件,也有少数墓无一物。在新石器层中还发现有猪、狗等家畜的骨骼。生产工具中石锛很多,以一面扁平、一面有人字形纵脊(横剖面呈三角形)的石锛最具特色,还有极少的有段石锛。此外有收割工具石镰以及陶网坠、石镞、骨镞等渔猎工具。陶器以釜、豆、簋、壶、杯为主。纹饰有绳纹、篮纹、镂孔等,特征鲜明的是绘红色条带、卵点纹的彩陶(见彩图)和饰曲尺纹、叶脉纹等纹饰的少量几何印纹陶。下层陶器多红陶,中层多灰陶,两层的同类陶器形制存在差别,反映了昙石山文化的演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