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jing Baoweizhan
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
同治元年春,坐镇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经过充分准备之后,采取“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战略方针,调动湘、淮军 7万余人,兵分10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区实施向心攻击。五月,布政使曾国荃、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攻抵天京城下。江苏巡抚李鸿章所率淮军6500人全部运抵上海,准备西攻苏(州)、常(州)。浙江巡抚左宗棠率湘军万余,自江西入浙,准备攻取杭州。天京处于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对进抵天京城下的湘军,太平军未能乘其立足未稳即予打击;直至秋末,敌已深沟高垒、坚固设防,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等“十三王”,才在天王洪秀全多次严诏之下,率领大军20余万回救天京。由于诸王各有地盘,心志不专,都未作持久作战的准备,于抵达后即连日轮番强攻,企求侥幸速胜,激战45日,屡攻不利,即仓促决定撤出战斗。
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不久,天王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收“进北攻南”之效。但李秀成迟至次年春才率主力渡江西进,途中受到湘军节节阻截,加之军粮匮乏等原因,进至安徽六安即中途折返,并于五月间撤回江南。调动湘军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在途中和渡江时损失数万精锐。
二年冬,太平军各个战场的军事形势迅速恶化。李鸿章所部淮军在“常胜军”(即洋枪队)支持下,自上海西进,连陷苏州、无锡,推进至常州城下。左宗棠部也进围杭州。曾国荃部湘军陆续攻占天京城外各军事要点,逐步缩小包围圈,天京仅剩神策门(今中央门东)外一路可与外界相通。在此危急关头,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积极建议,决定死守天京,从而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最后机会。
三年正月,湘军进扎太平门、神策门外,合围天京。城内米粮日缺,洪秀全诏令军民食用“甜露”(一种野草制的代食品)充饥。四月二十七,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幼主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李秀成执掌。
湘军合围天京后,先后于城下挖掘地道十数处,均为太平军所破坏。五月底,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监视城内动静,压制守军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六月十六,攻城准备就绪,中午点燃地雷,轰塌太平门以东城墙十余丈,大队湘军蜂拥入城,并分四路向纵深推进,其他方向的围城湘军,也闻声缘梯入城。傍晚,天京各门均为湘军占领。守军除李秀成带领幼主等千余人由地雷轰城处冲出城外,余则或战死,或被杀,或自焚,无一降者。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