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ojia
[外文]:Mohism
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因创始人墨翟而得名。历史上有前后墨家之分。前期墨家指由墨翟本人在世时所组成的学派;后期墨家指墨翟死后由他的弟子所组成的学派。墨家的著作有《墨子》一书。
墨家创始人墨翟,又称墨子。他曾学“孔子之术”、“儒学之业”,后因不满儒家的繁文缛节和丧葬上的靡财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墨家一开始就以儒家的对立学派面目而出现。它是一个以纪律严密著称的学术团体。它的首领称为“钜子”,墨翟可能是第一代“钜子”。按团体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钜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前期墨家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集中表现在认识论方面。墨翟认为,认识来源于众人“耳目之实”,“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见莫闻,则必以为无”。这就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墨翟进一步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他认为只有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明了客观事物的原因或行动的目的,才能得到与事物相称的名称。为了检验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墨翟提出了著名的三表。在社会政治观上,墨翟提出以“兼以易别”为核心的一套主张。他的主张概括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十事。在实施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行事,如对政治上昏乱的国家,要讲尚贤、尚同;对贫弱的国家则要讲节用、节葬,等等。他的非命、天志、明鬼等主张反映出否认天命,承认鬼神存在的哲学思想。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期已有很大影响。《韩非子·显学》篇将它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墨翟死后,其门人推选一人为首领,继续领导墨家活动。后来的承传情况,因史料残缺,难以完全弄清。《庄子》记载,自墨之后似分为南北两派;《韩非子·显学》中说:“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后期墨家分为三派,现在有的学者把《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定为后期墨家的作品。
后期墨家的哲学在世界观方面虽无完整的表述,但对墨翟的思想有所发挥和改造。他们更强调实际功利,提出义就是利的观点。他们否认天能赏善、鬼神罚恶的“天志”、“明鬼”思想,认为赏罚是人为的事情。同时,他们发挥了墨翟的认识论思想,明确提出物的存在有其客观标准,不能凭主观随意而定;主张“物甚不甚,说在若是”;认为人们凭自己的感官可以认识事物,说“惟以五路(五官)知”。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心”的察辨作用,试图克服前期墨家认识论上的局限性。《经上》说:“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认为判断是非,除了耳闻目见之外,还需经过头脑的分析、辨别等理性活动。后期墨家在逻辑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对“故”、“理”、“类”古代逻辑的三个基本范畴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对“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作了深入研究,在“以名举实”的原则下,区分了“达”、“类”、“私”等外延不同的三类概念,讨论了“或”(选言)、“假”(假言)、“效”(定言)三种判断形式,论述了“辟”(比喻)、“侔”(附比)、“援”(类比)、“推”(间接的归纳与演绎)四种形式的推理(见后期墨家逻辑)。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墨家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哲学上有重大贡献。墨家在秦汉以后很快走向衰落,汉武帝尊儒后,其传承遂绝。
参考文章
- 战国时期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