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1635~1704)

历史地理2023-02-03 03:12:54百科

颜元(1635~1704)

图

中国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人。青年时期为了维持家计,曾从事农业劳动,但不因此而废学。19岁时迫于养祖之命,应科举为秀才。他也钻研医术卜筮,并学兵法骑射和技击。初好陆、王书,后又笃信程朱,曾依照“朱子家礼”居丧,深觉其不合人情,转而走上批判程朱的道路。他提倡的是所谓唐虞之世的“六府”(金、木、水、火、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以及“周、孔正学”,包括周官之所谓“三物”,即“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的“四教”(文、行、 忠、信)。

颜元在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他的社会政治观反映在教育、学术方面就是倡导农、兵、礼、乐等“习行致用”之学。他认为儒者学为圣贤,不仅要修身齐家,而且要有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本领。

颜元认为宋明理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多是一批无用的腐儒,这些“白面书生微独无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率柔脆如妇人女子”,在国家危难时期,皆束手无策,坐而待毙,这是理学教育极其严重的后果。

颜元在认识论方面,反对朱熹“理在事先”的谬说,而主张“见理于事”。以颜元看来,孔子只教人习事,人们能够见理于事,那就彻上彻下,豁然贯通了。孔子是要“能其事”,所以说,他的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朱熹则只要“解其理”,而不是从客观的事物上下功夫,所以说“几时读得天下许多书”。颜元反对这种脱离实事,空谈心性,专尚虚文的学风。他平日施教的内容特别注重他所倡导的实事、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颜元晚年曾主持漳南书院,他在书院课目设置方案中,确立了一条原则:“宁粗而实,勿妄而虚”。这个书院包括课授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的文事斋,课授各种兵法、战法和射、御、技击等科的武备斋,课授经史等科的经史斋和课授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的艺能斋。此外,还设理学斋和帖括斋以应时制。颜元在此时间虽短,也曾命诸生习数、习礼、习射、又教弟子舞蹈和举石习力。

关于教育方法,颜元反对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闭门读书、静坐体认“天理”的方法。颜元认为引导天下士子入故纸堆中,耗尽身心气力,只能成为弱人、病人和无用的人。“凡从静坐读书中讨来识见议论,便如望梅画饼,靠之饥食渴饮不得”。这样不接触实际,只教人读死书的方法,会使受教育者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极大的摧残。

颜元特别强调“习行”、“习动”,这是颜元教育思想中的一大特色。他说:“学而必习,习而必行”。“常动则筋骨疏,气脉舒,……宋元来儒者皆习静,今日正可言习动”。颜元主张“习”、“动”的教育原则方法是与他所主张的“实学”的思想密切相联的,因为要想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实习”、“实行”才能达到目的。他以学琴作比喻:“今手不弹,心不会,但以讲读琴谱为学琴,是渡河而望江也。”

颜元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反对空疏无用的理学,积极提倡习行和实学,又强调文武并重,力矫懦弱不振之风。这种见解对当时曾起过一定的启蒙作用。他讲究气节,坚决不肯出仕;这在当时的士子中,颇为难能可贵。当然,他所谆谆教导的,多偏重封建道德规范和封建经济事功的践履,其缺点是泥古不化,缺乏进步的历史观点。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篇》、《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纪余》等。他的弟子李塨撰《习斋先生年谱》,弟子钟编纂《颜习斋先生言录》。

本文标签: 颜元  YanYua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