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塑

历史地理2023-02-03 03:05:28百科

宋代雕塑

中国宋代的雕塑。它继承并发展隋唐以来的传统,在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前进了一步。占比重很大的佛教雕塑由于禅宗的盛行,作为礼拜偶像的那种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化的现实性大为增强。道教雕塑的内容与形式较前丰富多样。用于殿堂、寺观、陵墓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刻,在样式、手法上有新的创造,但失去了前代同类作品的雄健伟岸的气概。以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要特征用以殉葬的俑,无论数量、质量在同时期整个雕塑艺术中所占的地位,都远不及前代那样重要。各种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塑的蓬勃发展,是宋代雕塑中引人瞩目的现象。

灵岩寺金漆木雕彩塑罗汉像之一

宗教雕塑

佛教寺庙造像保存至今的重要者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的大悲菩萨铜像(通高22米多,969),摩尼殿的佛、阿难、迦叶塑像(1052);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像(通高7.4米,980),河南开封铁塔南的接引佛铜像(高5.14米,可能为原开宝寺的遗物),湖南湘乡云门寺(1050)的大悲观音塑像和十八罗汉石像,山西晋城古青莲寺释迦殿的佛、弟子、菩萨5身塑像,青莲寺南殿的佛、弟子、菩萨等12身塑像,长子法兴禅寺圆觉殿的17身塑像(1111)等;可以概见宋代佛教寺庙造像的多种风貌与艺术水平。

然而,佛教造像最为丰富多姿的却是非主要礼拜对象的罗汉群像雕塑。据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所知,有雍熙元年(984)在浙江天台寿昌寺造五百十六罗汉,咸平四年(1001)自颍川郡迎五百罗汉铜像于汴京大相国寺,汴京开宝寺东院造五百罗汉,大中祥符元年(1008)河南辉县白茅寺造五百罗汉,咸平至乾兴年间(998~1022)“技巧夫人”严氏以檀香木透雕瑞莲山五百罗汉,庆历五年(1045)至七年广东曲江南华寺木雕五百罗汉,绍圣二年(1005)至政和五年(1115)陕西黄陵万佛洞造五百罗汉,政和四年河北行唐普照院造罗汉一堂,宣和二年(1120)四川阆中香城宫造五百罗汉,宣和六年宋齐古自闽中运金漆木雕五百罗汉置山东长清灵岩寺,绍兴(1131~1162)初临安静慈寺塑五百罗汉像,金国统治下的山西平遥慈相寺也有天会年间(1123~1137)所塑五百罗汉等。上述作品只有曲江南华寺和黄陵万佛寺两处全部或大部保存下来。此外,约塑于大中祥符六年的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的十六罗汉塑壁(见保圣寺彩塑)和可能塑于嘉祐六年(1061)的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的40身罗汉像中的大部分,也有部分保存下来(见灵岩寺雕塑)。从中可见宋代雕塑匠师通过罗汉群像的制作,创造了多种性格、气质和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艺术形象。

南华寺木雕五百罗汉像之一

宋代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在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杭州西湖等原有窟龛造像的地方,规模数量不等地在继续着。在四川大足等地和陕西北部一带,也新开了一些窟龛。陕北除延安清凉山、黄陵万佛洞外,又发现安塞的石子河、龙岩寺、招安、黑泉驿,志丹县的吕川、三台山、白沙川,子长县的北钟山,富县的川河、阁子头寺等石窟、摩崖造像近20处,规模虽都不很大,但有不少艺术水平颇高的作品。

四川境内知名的宋代窟龛造像有富顺罗浮洞、广元千佛崖、资阳大佛崖、荣县和绵阳的石佛等;大足一县之内就有窟龛造像10多处,其中北山的佛湾,宝顶山的大佛湾更是宋代佛教造像荟萃之地(见大足石窟)。

道教在宋代,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得到进一步地发展,神祇名目大增,形成了庞大体系。当时著名的道教宫观很多,如汴京的玉清昭应宫、上清宫、宝箓宫、醴泉观,临安的太一宫、景灵宫、延祥观、报恩观、玄真观、四圣观,东岳大帝一神便有临平、吴山、坛山、汤镇、法华山等数处行宫。外州府县的道教庙宇更不知有多少,现存宋代道教庙宇造像仅有山西晋城二仙观的二仙姑及四胁侍塑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的三清塑像和四川江油云岩寺(原为道观,后改为佛寺)飞天藏殿(1181)的木制飞天藏上的木雕道像。此外,未纳入道教神仙系统的种种“祠祀”造像原是很多的,现存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圣母及42身宦官、女官、侍女塑像,为宋代雕塑中的优秀之作(见晋祠圣母殿彩塑)。道教石窟造像除了福建泉州清源山的露天老君大石像外(见泉州老君石雕像),其余都在四川大足一带,重要者如大足南山的三清洞、真武帝君窟、圣母龛和龙洞,保存了多种道教艺术形象。舒城岩的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紫微大帝、淑明皇后等龛,共有大小造像100多身,是研究宋代道教雕塑的珍贵实物资料。

陵墓雕塑

于宫殿、庙宇前设置圆雕的铜、铁、石狮,在宋代是普遍现象,而于帝后、显贵陵墓地面建筑的平面布局中设置人物、动物石刻组群,似只限于北宋,南宋政权偏安东南,诸帝茔冢均名曰“攒宫”,以示有朝一日恢复中原再建正式陵墓之意,故均不曾有石人、石兽的设置。北宋的七帝八陵,均在河南巩县境内,连同各陵的后妃袝葬墓和大臣的陪葬墓,形成一个纵横数十里的巨大陵区,为其后明、清两朝陵区设计的先驱。北宋陵制大体取法唐陵,而更为划一,规模较小,布局紧凑。帝后陵前石刻现存总数550多件,加上陪葬墓前石刻,达1000件以上(参见北宋陵墓石刻)。

由于葬俗有所变化,随葬的俑每被纸札所代替,故宋俑数量较前代为少。出土有俑的墓葬以河南、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较多。河南方城绍圣元年范氏墓和重和二年(1119)疆氏墓出土的石俑比较丰富而有特色。禹县白沙赵大翁墓和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杂剧、散乐人物雕砖,开创了俑的一种新形式。四川成都、广汉等地出土的釉陶俑,别具一格。浙江杭州老和山和江苏泰县出土的木俑,雕刻洗练准确,充分显示了材质、刀法的美。江西景德镇等地出土的捏塑白瓷俑,有多种装扮和表情,可能是南戏或民间杂耍的角色。福建出土的许多南宋时期的寿山石雕俑,说明有名的寿山石雕工艺有很长远的历史。

其他

小型玩赏性雕塑有竹、木、陶瓷、玉石或泥土等各种材料制品,以多种多样的题材、形式适应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欣赏要求,走进千家万户。各式各样的泥塑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如鄜州田氏泥孩名天下,苏州生产的泥娃娃被誉为“天下第一”。

苏州出土的泥孩
本文标签: 宋代雕塑  Songdaidiaos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