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粲墓

历史地理2023-02-03 02:51:37百科

杨粲墓

中国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墓。在贵州省遵义市南约10公里的皇坟咀。唐代遵义属播州,唐末播州被南诏攻陷。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收复播州,从此,杨家世袭统治播州,历五代、宋、元,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粲系播州杨氏十三世孙,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袭播州沿边安抚使,官终武翼大夫。墓约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是西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宋代墓葬。1953年贵州省博物馆在考古调查中发现,1957年发掘。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粲墓封土呈圆阜状,残存封土堆直径14.2米,高1.25米。墓室呈长方形,由 496块白砂岩条石砌筑,二室并列,面积共50平方米。男室居左,女室居右。两室结构相同,包括墓门、前室、后室等部分,两后室间有过道相通。前室呈长方形,长2.68米,宽3.28米,墓顶塌陷,结构不明。后室呈长方形,长5.45米,宽2.76米,最高处5.02米。棺床置于后室中间。墓顶正中一横梁,前为小拱券顶,后为长方形斜坡藻井。两墓内装饰雕刻布局雷同,墓门外立颊正面、墓门、后室共有雕刻 190幅。其中人物雕像28尊,包括男女墓主人、文官、女官、童子、童女、武士、进贡人和力士等雕像;另有动物、花卉、器物、几何图案和仿木构等雕刻 162幅。雕刻技法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和线刻,雕技精湛,形象逼真,构思巧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野鹿含枝”、“凤穿葡萄”、“双狮戏球”、“启门欲进”、“团花”等浮雕,镂刻最为精巧,为宋代石刻佳品。该墓早年被盗,仅存随葬品20余件,货币数十枚。墓底各有圆形腰坑,内藏铜鼓 1面,其中男室铜鼓被学术界确定为“遵义式”铜鼓的典型器物。

1957年杨粲墓发掘后,贵州省博物馆对男室进行修复,设专人负责保护管理。1983年成立杨粲墓文物管理所,确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同时,国家拨款复原女室(复制品),维修男室,对外开放。

本文标签: 杨粲墓  YangCanM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