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遗址

历史地理2023-02-03 02:27:41百科

淹城遗址

中国东周时期城址。在江苏省武进县湖塘乡淹城村。20 世纪 30年代初,陈志良、张风首先对淹城进行调查,1958年以来先后出土4艘木船和一批青铜器,1986~1989年南京博物院进行多次发掘。文献记载及一些研究者均认为该城始于西周。经发掘证明,城始建于春秋末,战国后废弃,使用年代很短。这种形式的古城很罕见。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淹城遗址共有三道城墙,三道城河,层层相套。东西长约 850米,南北长约750米,总面积约63.75万平方米。外城(俗称外罗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约3000米,城墙残高约 9~13 米,宽约 25~50米。中城(俗称内罗城)在外城北部,平面近方形,周长约1500米,城墙现高约 12~15米,宽约 20米。内城 (俗称紫禁城,即王城)在中城北面,平面方形,周长约500米,城墙现高约 5米,宽约10米,城墙用湿土和干土相间堆筑而成,未经夯打。外城城河和中城城河宽约45~50米,内城城河已填为农田。每道城墙均有一座城门,内城城门正南,中城城门朝西南,外城城门朝西北。据勘察了解,现在外城城河和中城城河上土坝均为后人增筑。当时人们出入全靠渡船往来。城内有 4个大土墩,在中城西面与外城之间,高10~13米之间,呈不规则形。城外四周一二公里范围内,散立着大小不等的土墩约80个。其中以城东和城西较集中,这些土墩,经调查和清理,多数是无穴土墩墓。出土的文物约200余件。其中木船3艘,均为一根树干挖空凿成的独木舟。铜器有三轮铜盘、铜尊和牲匜、编钟、鼎等,造型奇特,纹饰为南方常见的典型刺状蟠虺纹。还有几何印纹陶、原始青瓷,器形有鼎、盘、碗和罐、瓮、瓿等。

1985年文物部门对该遗址制订了总体规划,划定了保护范围,并成立了武进县淹城管理委员会和武进县淹城博物馆。

本文标签: 淹城遗址  YanChengyizh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