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

历史地理2023-02-03 02:05:14百科

维吾尔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维吾尔是本族的自称,一般认为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也有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人口为5957112人(1982)。 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古代用回鹘文,11世纪传入伊斯兰教后,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了老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族源与历史发展

维吾尔族的先民在汉文史籍中,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称为丁令 (即丁零)。3世纪以后称为高车、 狄历、 敕勒、乌护、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公元前,丁零分布在匈奴以北,主要在贝加尔湖一带,也有一部分在当时西域的额尔齐斯河流域。5世纪以后,在当时西域的丁零(或称铁勒)大量增加,主要有三支:一支分布在沿天山由伊吾(今新疆哈密)至焉耆一带;一支分布在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南;另一支则分布在昆仑山北侧由鄯善(今新疆若羌)至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曾一度统治过昆仑山北侧的广大地区。也有不少学者不同意新疆南部地区有铁勒之说。 7世纪,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内的铁勒人均受突厥汗国的统治。

维吾尔族老铜匠

唐天宝三年(744),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建立了回纥汗国。贞元四年(788),改回纥为回鹘。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破灭,向西分三支迁移,其中一支南下附唐。咸通七年(866),回鹘建立了西州回鹘政权。10世纪中叶,葛逻禄建立喀剌(哈拉)汗朝(一说为回鹘,一说为样磨、葛逻禄),对维吾尔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维吾尔族的生产由游牧生产为主逐步转变到以定居为主。天山一带和新疆南部原来的各民族逐步被回鹘同化。另有一说认为,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分布在新疆境内,后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古维吾尔人(回鹘)西迁,与新疆原有的维吾尔人相汇合。此时维吾尔族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商业繁荣,通过互市将马匹、玉器、药材等大量运往内地,换回铁器、茶叶、丝绢或钱币。在文化方面,一些地区改信伊斯兰教,进行了文字改革,一批名著问世。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以及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等,使维吾尔族的文化进入一个新时期。

辽保大四年(1124),辽宗室耶律大石率众西徙,建都于虎思斡儿朵(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史称“西辽”,辖境包括今新疆及以西地区。1211年乃蛮王屈出律夺取了西辽政权,1218年为蒙古所灭。在这期间今新疆境内的维吾尔族曾先后受西辽与乃蛮贵族的统治。1209年,高昌“亦都护”主动要求臣属于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达鲁化赤监之。1324年并入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元朝起用了许多维吾尔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帮助蒙古贵族征服了金朝和南宁,并帮助蒙古贵族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在这期间,许多汉族人被遣至天山南北屯田,传播了汉文化,同时大量的维吾尔族的官吏、学者、商人、士兵等移居内地。这对发展汉族与维吾尔、蒙古等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翻译家安藏曾将《尚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本草纲目》等书译为回鹘文。还有一批维吾尔族学者用汉文写下了许多关于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如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分别参加了《辽史》、《金史》的编写,贯云石等写下了许多散曲、 诗词和散文, 塔塔统阿采用回鹘文字母创制了最初的蒙古文,农学家鲁明善著《农桑衣食撮要》一书。

明洪武四年(1371),察合台汗国灭亡,今新疆境内分裂为许多割据政权,“地大者称国”小者止称地面”。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仍为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他们出于争权夺利的需要,发动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对维吾尔族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些蒙古贵族为了便于统治维吾尔族人民,别什巴里的马哈麻继秃虎鲁铁木儿汗之后,在蒙古族中强制推行伊斯兰教,迫使为数众多的蒙古族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这时维吾尔族中一些伊斯兰教的宗教上层把圣谱加在了自己家族的头上,以圣裔──和卓相标榜,在白山派和黑山派两个不同教派的名义下形成了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两个政治派别。在这个时期,生活在维吾尔族农业区的大批蒙古族、汉族人民等相继被同化于维吾尔族之中。

新疆特产哈密瓜

17世纪初年,在天山以南包括天山间诸盆地──焉耆、吐鲁番、哈密建立了叶尔羌汗国。这个封建汗国的居民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其统治者仍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叶尔羌汗国与清朝政府维持着朝贡、 贸易的良好关系。 在叶尔羌汗国内部由于白山派与黑山派的对立与斗争,清康熙十七年(1678),白山派和卓勾结准噶尔蒙古统治贵族攻入南疆,叶尔羌汗国遂亡。

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1757),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之乱,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758~1759)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图谋建立“巴图尔汗国”之乱。1762年清朝改在惠远城设立伊犁将军,统管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以东的军政事务。当时对新疆境内采取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1)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仍然沿用伯克制(见伯克制度),只是废除了世袭制,规定各级伯克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以及附属于这些土地上的农户,各级伯克对依附的农民拥有进行劳役制剥削的封建特权;

(2)在乌鲁木齐附近及以东的地区,除哈密以外,实行同于内地的府县制;

(3)对于蒙古贵族和归附清朝较早的哈密、鲁克沁等地的维吾尔族头目则实行札萨克制与封以亲王之类的爵号,拥有世袭领地。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结束了长期分裂与混战的局面,社会趋于安定,赋税差役有所减轻,加以军屯与民屯事业的兴办,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国防的加强,有利于抵抗沙俄、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粉碎了蒙古贵族阿睦尔撒纳分裂中国的阴谋,击败了英国、浩罕支持下的大和卓后裔张格尔、玉素甫等多次的分裂活动。

反封建统治与反沙俄侵略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政府的日益腐朽,大和卓的后裔为虎作伥,对新疆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内地每年给新疆的协饷逐渐减少,特别是由于吏治的腐败,清朝官吏勾结当地的封建头目对各族人民群众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纷起反抗。1765年,乌什维吾尔族在赖黑木图拉、额色木图拉父子领导下,举行了反阿奇木伯克(南疆各城维吾尔族最高官员的称呼)、反清朝地方官吏的武装起义。在太平天国捻军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各族农民武装起义的影响下,1864年库车的维吾尔族和回族人民首先发动武装暴动,乌鲁木齐、伊犁、哈密等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一时间起义风暴几乎遍及全疆。但各地起义的领导权后来被宗教上层所篡夺,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火并和地方割据。1865年,喀什噶尔封建主利用维吾尔等各族人民在疏附的起义,以迎入圣裔张格尔子布素鲁克为号召,勾引英国的走狗、浩罕国的将军阿古柏匪帮侵入新疆,用屠杀和阴谋诡计次第消灭了南疆和乌鲁木齐的割据政权,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七城)汗国。同治十年(1871),沙俄趁机侵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据清朝文献记载,沙俄侵略者在伊犁地区榨取各种租金“每年不下数十万两”,岁收“农商之利数十万金”,残酷地压榨当地各族人民。

同治十三年(1874),清朝派遣左宗棠一部分军队进入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武装配合作战并积极支援军需后勤的情况下,于光绪三年(1877)消灭了阿古柏匪帮,并于1881年迫使沙俄侵略军撤出了侵占达10年之久的伊犁地区。但是腐败的清政府与俄国却签定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中国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赔款900万卢布,被劫走10万多居民。

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将原伊犁将军所辖西域之地建为行省,定名新疆。在全省设立道、 府、 厅、州、县,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内地趋于一致。同时废除了各地的阿奇木伯克,削弱了封建势力,增进了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抵御外侮的力量。20世纪初,哈密等地的维吾尔族曾在1901、1907、1912年为反抗维吾尔族封建主徭役和压迫,进行过规模较大的武装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1911年辛亥革命在新疆立即得到了响应,爆发了有各民族参加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起义和伊犁起义,结束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但是由于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妥协,新疆的军政大权相继落入封建军阀杨增新和金树仁手中,徒有“民国”的虚名。

1931年,在哈密又爆发了反对哈密王封建徭役的农民起义,军阀金树仁派兵镇压。其后甘肃军阀马仲英进入新疆,发生了军阀间的混战。由于金树仁的统治势力被削弱,在南疆各地也爆发了维吾尔等各族的农民起义。这时新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深,军阀金树仁被迫下野,1933年另一军阀盛世才因缘时会夺取了新疆的军政大权。

维吾尔族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1933年英帝国主义策动大土耳其主义分子穆罕默德·伊敏成立和田伊斯兰教共和国;大伊斯兰主义分子萨比提达毛拉拼凑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教共和国;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策动马木提、尧乐巴斯组织所谓“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马木提又勾结马虎山共同叛乱。这些罪恶活动,都遭到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击,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在新疆地区光荣牺牲的陈潭秋烈士

早在1933年,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在新疆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进入新疆。接着,党中央派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到新疆地区工作。他们不仅在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经济,兴办教育、 文化、 卫生事业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而且组织出版了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维吾尔等各族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1942年军阀盛世才公开投靠国民党反动派, 陈潭秋、 毛泽民等及维吾尔族中许多进步人士、民族领袖惨遭杀害。1944年,国民党政府直接统治新疆,派驻大量军队,强行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自卫团”,镇压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达数十种之多,平均纳税额比1937年增加7倍。

1944年,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由革命青年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依斯哈克别克、达尼里汗等人领导,爆发了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 锡伯和回、 汉等族人民参加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建立了三区革命政权。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牵制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军队,配合了解放战争,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1949年,中国共产党邀请这些领导人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社会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吾尔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农奴庄园制度。在新疆南部地区,占人口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40~50%的土地,而占人口92%的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剥削形式为伙种对分。农民种地主土地,只能分得产量的30~50%,还要替地主交纳田赋杂税,每年必须为地主作无偿劳役。靠近城镇的地主,用实物地租剥削农民。南疆的墨玉、库车、阿克苏有完整的农奴庄园。农奴主被称为“和加”(意为圣人后裔),占有大量土地和各种农奴。他们可以随便买卖农奴或把农奴作为礼物赠送。按等级给份地,每户要有2至4个劳动力为农奴主服劳役。一些丧失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农民纷纷沦为雇工,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出现了养子长工、赘婿长工。由于南疆地区的绝大部分耕地靠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天山雪水灌溉,地主则垄断水源,利用掌管水权对农民进行水租剥削,或收取苛捐杂税,甚至有意破坏水源以达到兼并农民土地的目的。

维吾尔族地区的地主经济,又往往和宗教统治相结合。宗教上层占有大量土地、房产、水磨、通称“瓦合甫”。他们利用掌握的“瓦合甫”,与世俗地主相勾结,进行封建剥削。宗教税有“吾守尔”粮,税率为收获物的十分之一;“扎卡特”税,税率为全年产品的四十分之一。买卖房屋、田产、典押、借贷、继承、遗嘱、宰牲、诉讼等都要交税,名目繁多,使广大劳动人民过着十分贫穷、落后和悲惨的生活。生产工具十分简陋,生产力低下,很多农村濒于破产的边缘,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横征暴敛,更加速了这种进程。

维吾尔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对于植棉和园艺尤其具有丰富经验。新疆最迟在南北朝(420~589)时代就已大量种植棉花,内地大量种植棉花是在元朝(1279~1368)以后,而植棉技术传入内地的道路之一就是新疆。在新疆由于有发达的园艺业,很多地区都出产大量的、品种繁多的瓜果,获得了瓜果之乡的美誉。其中特别著名的有和田地区的核桃、水蜜桃,皮山县的石榴,英吉沙县的巴丹杏仁,阿图什县的无花果,伽师县、麦盖提县和鄯善县的甜瓜,库尔勒县的番梨,库车县的杏干和包仁杏,吐鲁番县的无核葡萄和葡萄干,伊犁地区的苹果以及呼图壁县的西瓜,等等。特别是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和葡萄干、库尔勒的香梨以及鄯善等地的甜瓜近些年来远销国外,在国际上赢得了美好的声誉。(见彩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盛产的葡萄驰誉国内外

维吾尔族的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精湛的技艺。特别著名的有和田地区的地毯和丝绸,莎车县的巴克衫绸,喀什市的绣花小帽,伊宁市的莫合烟和长筒皮靴,库车县的“坎土曼”,乌鲁木齐市的乌修尔镰刀等。尤其是和田至若羌一带素以出产美玉而著称。和田玉种类甚多,以“白如截脂、 黄如蒸粟、 红如鸡冠、紫如胭脂、墨如点漆”者为上品。历史悠久的玉雕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是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品中的一支鲜花。和田的地毯图案精美,色泽鲜明,作工精细,经久耐用,畅销国内外。英吉沙县和库车县制作的小刀,刀刃锋利,刀柄和刀鞘镶嵌精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见彩图)

新疆地毯厂生产的具有维吾尔等民族特色的大地毯 喀什维吾尔族工人生产的地毯 精心制做“独他尔” 文化艺术

维吾尔族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 “阿凡提的故事”, 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近现代也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毛拉比拉力宾·毛拉玉素甫所著《中国土地上的战争》的叙事长诗,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1864年的抗清斗争,革命诗人穆塔里甫在抗日战争时期写出《中国游击队》、《战斗的姑娘》、《爱与恨》等许多热情洋溢、歌颂祖国的诗篇。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在农村中,结婚、节日、欢迎贵宾以及一切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多,“赛乃姆”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流行全疆尤其盛行于南部地区的“夏地亚纳”,是一种欢乐的民间集体舞。古代维吾尔族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包括歌曲、舞曲、组歌等340多首,已整理、录谱。30多年来,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以及民歌等从形式到内容更加丰富、新颖、 多彩。 维吾尔族的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常用的有“达甫”(手鼓)、“独他尔”、“热瓦甫”等。

维吾尔族的一个家庭 生活与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一般是小家庭,子女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过去虽行一夫一妻制,但多由家长包办,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普遍受到尊敬。

维吾尔族农民的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烧柴作饭和取暖。有些人家的墙壁上有用石膏雕塑的壁龛,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地方,也是装饰家庭的艺术品。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后,一般都栽培着桃、杏、苹果、桑树等,门前往往种植葡萄,形成凉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种植各种花卉。

维吾尔族农民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见彩图)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饭。集市上出卖的烤肉、烤馕、薄皮包子、小水饺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瓜果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参加婚礼吃抓饭(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 维吾尔族群众喜爱吃薄皮包子

维吾尔族植棉和棉织业历史悠久。过去一般都穿棉布衣。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现在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都爱戴“尕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宗教和节日

维吾尔族在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拜火教)和佛教,11世纪后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中的正统派(逊尼派),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中的依鄯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消了上层宗教人士干涉司法(如设立宗教法庭)、干涉教育、征收宗教捐税(如吾守尔、扎卡特、卡斯布里)等特权,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亦称库尔班节或献牲节)、诺鲁孜节。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最为隆重,信教群众家家炸油馓子,很多人家宰羊杀鸡。节日开始,男女老幼穿上新衣互相拜节,互致节日的祝贺。

维吾尔族小花帽 建国后的变化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甘肃河西地区胜利进军。同年9月25日和26日,驻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将领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宣布起义,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在司令员王震的率领下进驻新疆,与三区革命军会合。三区革命军改编为第五军。同年12月,成立了新疆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施政方针。1952年夏季,在农村完成了减租反恶霸运动;1953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从1953年起先后建立9个民族乡、 7个民族区、6个自治县和5个自治州,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7年,全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30多年来,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新疆地区以巨大支援,虽然经历过曲折的道路,但经过维吾尔族和各族人民一道辛勤劳动,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产迅速发展,维吾尔族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新疆各族人民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 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大会上讲话

现在,自治区已经拥有4100多个工业企业,其中有集体企业2000多个。这些工业企业包括钢铁、煤炭、石油、电力、有色金属、汽车、农业机械、纺织、制革、制糖等现代厂矿企业。农、林、牧、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口粮、饲料自给有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正扩大成为绿洲。1983年,自治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93亿9千余万元,比1949年增长12倍多。

过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大的维吾尔族农村多以毛驴、骆驼代步和驮运,(见彩图)而今全区铁路营业长度达1470多公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公路网四通八达,通车里程有22200多公里;民航线路长达13000多公里。

丝绸古道上的驼队

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维吾尔族和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学院是唯一的高等学校,仅有300多名学生。维吾尔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中,文盲很多。如今已有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16400多人,平均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13位。 中等学校从1949年的9所、在校学生不足3000,增至2280多所、在校学生91万多名,平均每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3位。 中等专业学校近几年成倍增加,已有10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全区已建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02个,一批维吾尔族科技人员正在成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成立24年来,已取得352项科研成果,其中192项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取得的。维吾尔族干部和中小学教师队伍成长较快,已达80多万人,约占这两支队伍总人数的60%。全区现有884所医院,维吾尔族的传统医学和药品得到重视和发展,并出版了一批维吾尔文的《维吾尔民族医常用药材》、《维吾尔民族医综合医疗手册》等医药著作。维吾尔族和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人口增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维吾尔族小学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1981年10月,邓小平、王震、王任重视察新疆时同牧民在一起
参考书目
  1. 冯家昇等编:《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上、下册,民族出版社,北京,1981。
  2. 《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参考文章

  • 下列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有关的是:__知识题库
  • 下列为维吾尔族祖先的是知识题库
  • 下列饮食、乐器、传统习俗和文学作品,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壮族相关的是哪一组知识题库
本文标签: 维吾尔族  weiwu’erz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