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 Yan
夏衍(1900~1995.2.6),中国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杭县。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家境贫困,14岁高小毕业后到染坊店当学徒工。由于品学兼优,不久被学校保送至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学习。幼年生活的坎坷、国家的动乱,使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对黑暗社会产生不满。特别是家乡的女杰秋瑾的革命精神对他有很深影响,在甲种工业学校他又接触到《新青年》等一些马克思主义书刊及进步同学,思想发生很大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积极参加杭州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同时,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 2期改为《浙江新潮》)。他接连发表文章抨击时弊。1920年,工业学校毕业考试名列第一,被公费保送到日本留学。他虽然学工科,但却爱好哲学与文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艺作品,并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日译本。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途经日本门司港,夏衍与同学郑汉先前往迎接谒见。孙中山当场指定李烈钧介绍他加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并担任了国民党驻日海外总支部的常委及组织委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在日本受到国民党右派的通缉并被开除党籍,于5月离日回国。同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上海掀起,他开始走上文学艺术的道路。与陈望道、冯乃超等一起创办中华艺术大学,同时又着手翻译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文学作品、文艺论著。1929年末,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与郑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创办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推动了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同时,又和冯乃超、沈西苓等人编辑左翼文艺刊物《艺术》月刊。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他被推选为常务委员。同年8月1日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夏衍为负责人之一。1932年,夏衍经中国共产党组织同意进入电影界。1933年3月建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见中国电影)。这之前,应上海明星影片公司邀请,担任编剧顾问后,以丁一之的化名,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剧作《狂流》(程步高导演)。影片公映后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新的路线的开始”。1933年,夏衍共改编、创作了:《春蚕》(根据茅盾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化名蔡叔声编剧,程步高导演)(见彩图),这是中国新文艺作品搬上银幕的可喜尝试;《上海二十四小时》(沈西苓导演),以30年代上海的现实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一个童工受伤身亡的24小时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深刻地揭示了都市生活的黑暗现状;《脂粉市场》(化名丁谦平编剧,张石川导演)和《前程》(化名丁谦平编剧,张石川导演),是夏衍表现知识妇女的影片;《时代的儿女》(和郑伯奇、阿英合作编剧,李萍倩导演),描写1925~1927年间疾风暴雨般的革命年代中,不同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
1933年9月,夏衍经田汉介绍与阳翰笙等任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编剧,但是不到两个月,艺华影片公司即被统治当局雇佣的打手捣毁。当时,夏衍和田汉等左翼电影工作者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警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仍然没有停止战斗。1934年初,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同仇》,和与人合作的《女儿经》,不得不分别以“程步高编导”和“明星编剧委员会”的名义摄制。1934年7月,他被迫退出明星影片公司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任联华二厂特约编剧。同时与司徒慧敏、孙师毅、袁牧之等组成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夏衍负责领导电通影片公司电影创作,并为“电通”写了电影剧本《自由神》。1935年春,随着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先后遭到破坏,夏衍也遭追捕,不得不离开电影工作岗位。其间,他只创作了电影剧本《压岁钱》。此后,由于抗日救亡的需要,他离开电影战线,转向统战工作及新闻战线。他虽然离开了电影战线,但还继续和电影界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写了许多影评文章,和电影剧本《白云故乡》、《恋爱之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夏衍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在繁忙的工作中,夏衍改编创作了5部电影作品。1950年,创作了电影剧本《人民的巨掌》(陈鲤庭导演)。1956年,他根据鲁迅原著改编了电影剧本《祝福》(桑弧导演),1958年根据茅盾原著改编了电影剧本《林家铺子》(见彩图)。在这两部作品中,剧作的风格朴实,结构严谨,时代气息浓厚,人物形像饱满,既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风采,又达到了电影艺术的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改编电影剧本的优秀典范。1962年,他和水华合作,根据陶承的小说《我的一家》改编了电影剧本《革命家庭》(水华导演),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62年,他受廖承志约请,根据巴金原著为香港演员夏梦改编了电影剧本《憩园》(朱石麟导演,拍成影片后改名为《故园春梦》),1964年,与水华合作,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改编电影剧本《烈火中永生》(水华导演)。
“文化大革命”后,在1979年召开的第4次全国文代会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第4届代表大会上,夏衍分别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85年,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第5届代表大会上,被推选连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夏衍在电影理论上颇多著述。文章大部分别被选辑为《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1959,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论文集》(1961,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他撰写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问世(三联书店),详尽地回顾了他的革命文艺道路。
参考文章
- 夏衍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