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u’ertaiqilaipai
[外文]:al-Mu'tazilah
8 世纪前期产生于伊拉克巴士拉的一个伊斯兰教义学派。穆尔太齐赖原意为“分离者”,故又称“分离派”。创立者是伊斯兰学者瓦绥勒·伊本·阿塔。他原是穆罕默德再传弟子圣训学家哈桑·巴斯里的学生。哈桑·巴斯里认为一个穆斯林“犯大罪”只是一个罪人,但仍是一个伊斯兰教信徒。瓦绥勒·伊本·阿塔和同学阿穆尔·本·奥拜德却认为犯大罪的人既非信徒,也非叛教者,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师生意见相左,两人便离师另立学派。另有一说,在伊斯兰教初期的派别斗争中,采取不介入的中立态度的人也被称为穆尔太齐赖派。因此,伊斯兰教史家对没有参加骆驼之战以及隋芬之战的,都称为穆尔太齐赖派,认为瓦绥勒创建的穆尔太齐赖派只是沿用旧名。
学说伊斯兰教初期,有关教义的争论主要有安拉的德性、《古兰经》的性质、人与安拉的关系三个方面。
(1)关于安拉的德性。该派认为安拉是唯一的主宰。否认安拉具有本体以外的知、能、生活、听、视等无始的德性,认为安拉的本体就是大知者、万能者、永生者、全聪者、能观者,但并没有本体以外的诸德性,否则,与安拉的“统一性”有矛盾。他们坚决否认安拉可以人格化,具有人的种种德性,并不相信教徒们在天园里能看见安拉。故还被称为“统一派”。另一方面,该派认为安拉是创造性的、永久活动的、能预知一切的;坚决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特别是反对认为安拉是不变的“第一推动者”的思想,否认世界的永恒性及世界规律的不变性。
(2)关于《古兰经》的性质。伊斯兰教正统派的教义学家认为安拉的言语是安拉许多“无始的德性”中的一种德性,故主张《古兰经》是无始的。但在穆尔太齐赖派看来,只有安拉是无始的;如果既认为安拉是无始的,又认为《古兰经》也是无始的,这就是多神教的信仰。
(3)关于人与安拉的关系。该派认为人类的意志是无限自由的,人类的行为都是自己创造的,安拉只依人类行为的善恶而定赏罚,因此证明安拉是公正者。他们反对前定论,认为安拉如果创造了人类的行为,而又依其行为赏善罚恶,那么安拉就变成不公正的了。但该派又进一步说明,安拉虽未创造人类的行为,却赋人类以行为的能力,人类有选择善恶的自由,安拉的赏罚是依人类的功过而定的。由于穆尔太齐赖派坚持安拉的公正性,故又有“公正派”之称。
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伍麦耶时期与阿巴斯时期两个阶段。它的学说曾不止一次为统治集团所利用,但是最后仍因不利于哈里发的统治而为当局所不容。
在伍麦耶王朝初期,该派因敢于直言无讳地批评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以及穆阿维叶、阿慕尔·本·阿斯等圣门弟子,强有力地支持了王朝的统治,而受到赏识,地位日益提高。后来,伍麦耶王朝的哈里发逐渐意识到,穆尔太齐赖派提倡人的“意志自由”,不利于哈里发的统治,同时该派又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哈里发选举制度,也与伍麦耶王朝哈里发世袭制相矛盾。新兴的阿巴斯人却又利用穆尔太齐赖派主张自由的学说,进行颠覆伍麦耶王朝的活动;伍麦耶王朝遂对该派严加防范。
在阿巴斯王朝取代伍麦耶王朝统治的过程中,主张“意志自由”的穆尔太齐赖派与主张服从的圣训派都发表了很多著作,在《古兰经》被造的争论中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对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表示赞赏,并支持《古兰经》被造说,强迫圣训派接受。同时对全国宗教法官进行审查,凡不承认《古兰经》是被造的,立即撤职查办,故该派又盛极一时。他们宣称:谁不是穆尔太齐赖派,谁就不能称为安拉的信徒。后来,马蒙之弟穆阿尔台绥姆继任哈里发,继续推行马蒙的政策;谁反对穆尔太齐赖派的主张,谁就得受刑罚,其中尤以伊本·罕百勒受刑最重。
后来由于阿巴斯王朝封建化过程的加速,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起义运动不断发生。哈里发们逐渐意识到意志自由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危险性,从而联合正统派的一切宗教学者和封建主,共同抵制穆尔太齐赖派的思想。在穆塔瓦基尔就任哈里发的第二年,宣布穆尔太齐赖派为非法,重新树立正统派的权威。阿巴斯王朝并进一步公布正统派教法创制的标准,违者严加惩罚,甚至处死。到了12世纪前后,穆尔太齐赖派在组织上已经完全消失,但其学说依然流传于某些伊斯兰教国家,为一部分穆斯林所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