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

历史地理2023-02-03 00:07:32百科

朝鲜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分布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其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人口为1763870人(1982)。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语言系属尚无定论,中国学术界多倾向属阿尔泰语系。少数杂居地区的朝鲜族居民通用汉语文。

朝鲜族 家长和孩子们在一起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先民入境和清廷设治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 3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满等族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 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农户。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 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反帝反封建斗争

朝鲜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06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朝鲜族聚居地区以后,抗日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1915年秋,罗子沟地方私立学校的教师金光恩等打死了3名日本密探。在当时,以打死、打伤日本巡警及其走狗等手段进行抗日活动的事例层出不穷。1919年3月13日, 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1919年3月1日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的影响下,酝酿已久的朝鲜族人民大规模抗日斗争终于在延吉县(今龙井县)龙井爆发。是日,男女老少3万多人集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罪行,一致通过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毓文中学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20世纪2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作和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苏联、朝鲜传入中国朝鲜族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如1927年建立中国共产党东边道(今通化地区)地区委员会,1928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延边地区委员会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迅速建立了“雇农工会”、“农民协会”或“农民同盟”、“反帝同盟”等群众团体。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师生也罢课罢教。同年5月26日,和龙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敦暴动”。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1932~1933年,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密山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1932年4月,在中共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李红光(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其后建立了“东北工农义勇军”。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抗日联军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

日寇对抗日联军不断“讨伐”,同时实行最恶毒的“集团部落”(归村并屯)和“保甲连坐”制度,强迫进行奴化教育和“创氏改名”(强迫朝鲜族改用日本人姓名)。朝鲜族广大人民始终坚持斗争,英勇不屈。1938年秋,有8名汉族、朝鲜族女游击队员与强大的敌人英勇奋战,射完了最后一粒子弹,砸碎武器,纵身跳进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光荣牺牲,谱写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悲壮抗日诗篇。在抗日战争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以物资支援抗日联军,而且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了战斗。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有1713名朝鲜族抗日烈士。

1945年11月,中共延边地委成立。劳动同盟、农民同盟、青年同盟、妇女同盟等群众团体分别合并为“民主大同盟”(延边地区)、“民主同盟”(牡丹江地区)、“民主联盟”(辽宁、哈尔滨、通化等地区)。1946年,朝鲜族人民又积极参加和支援解放战争。仅延边地区参军人数就达52051人,其中朝鲜族占85%,支前参战的担架队等民工2万多人次。 延边地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3350名,其中朝鲜族占90.7%。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大批朝鲜族青壮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普遍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和拥军优属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延边地区有6076名战士牺牲,其中朝鲜族占98%。

社会经济

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时以野果、野菜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怀仁、兴京、柳河、海龙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变成自己的佃户或雇工。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活租”租率达50%。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中华民国后,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

荡秋千 子女为老人祝寿 文化艺术

朝鲜族人民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他们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见彩图)

朝鲜族舞蹈家崔美善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见彩图)

朝鲜族姑娘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跳板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几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见彩图)

朝鲜族农家

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朝鲜族的新变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42个民族乡,朝鲜族地区同全国一样,于1956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朝鲜族聚居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地下资源丰富,正在大力开发。朝鲜族工人队伍较20世纪40年代后期增加1倍半,已有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纺织、橡胶、化肥、造纸、印刷、食品、陶瓷等上千个厂矿企业,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1981年民族特需工业品已达100多种,产值比建州初期增加47倍多,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自治州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除珲春县外,各县都通火车,各乡都通汽车。近年又同青岛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将更有利于工、商、服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长白山顶美丽壮观的天池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有中、小型拖拉机1万多台,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的主要烤烟产区之一,烤烟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5.6倍。在5300余万亩森林中,生长着红松、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优质树木。全州木材产量比建州前增加很多,每年造林数十万亩,涌现了一批林业专业户,兴办一批木材加工厂。著名的“苹果梨”年产量比1949年增长1400倍。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的延边黄牛增长了一倍多。1982年,延边地区商业部门收购的人参达132700多斤,比1952年增长110倍。人工养殖梅花鹿17900多头,年产鹿茸11400多斤。

长白山天池风光

朝鲜族干部正在健康地成长,1982年已占州、县、社(乡)三级干部的58%。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中、小学教育已经普及,在全国名列前茅。延边地区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早在1949年就在延吉市建立了新型的综合性的民族大学──延边大学。现在全州已有6所全日制大学,5所电视、函授、业余成人高等学校,其中黎明业余农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同类大学。各类院校已造就出一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农业、 林业、养蚕及语文、历史、 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并有朝鲜文版的《延边日报》、《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和《延边文艺》等多种报刊。除了民族出版社用朝鲜文出版书籍外,还有专用朝文出版书籍的延边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延边歌舞团名闻中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和延边广播电台有朝鲜语广播,延边还有朝鲜语电视节目等。县有医院,乡有卫生所(站),队有医务人员,城乡已基本形成医疗保健网。

延边大学的语言实验室

现在,朝鲜族和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共同奋进。

参考文章

  • 某县为朝鲜族自治县,依照宪法,关于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说法正确的是知识题库
  • 辉南县西南部楼街朝鲜族乡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三合满族朝鲜族乡的沿革专项地理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Changbai Chaoxian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
  • 卧龙朝鲜族乡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兴和朝鲜族乡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YanbianChaoxianzuZi-ZhiZhou)中国地理
  • 东丰县东南部三合满族朝鲜族乡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黑龙江省北部星火朝鲜族乡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本文标签: 朝鲜族  chaoxianz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