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简介

历史地理2023-02-02 23:51:18百科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的简介、简历、经济学说、法律思想、伟人名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大事年表、著作、故居及纪念馆,最后还附上六篇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章,可作为作文材料,全文共计四万一千多字。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简介100字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孙中山简介150字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简介200字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别号中山。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读书,接受了资本主义科学文化的教育。在清朝专制主义极端腐朽的统治下,决心实行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以欧美资产阶级国家为模式的民主共和国。1894年12月,孙中山于檀香山华侨中建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倡议成立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中国革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明确提出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简介300字

1、孙中山是近代着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着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 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优秀代表。名文,字德明,号逸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后连续10余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学校教育。孙中山领导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学说。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他领导人民推翻了清王朝政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以后,他又同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各派军阀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屡经挫折和失败。晚年,他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孙中山的着作,除了单行本以外,辑为各种版本的选集、全集。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中山选集》。1981年开始,中华书局编印了《孙中山全集》,分卷陆续出版。

孙中山简介500字

1、孙中山,一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是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给他的评价,也是所有中国人对他最为忠实敬意的表达。在一百多年前,那个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愚弄人民的满清王朝被西方列强侵入,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有天朝大国转入衰落的下场。我中华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来,未尝受过如此奇耻大辱。然而,当时所谓的救国志士又提出了什么主张呢?一般文人报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圣人之言不可违”的说教,宁愿亡国灭种也不变法图新;康有为打着“君主立宪”的旗号,一厢情愿的向封建王朝妥协,力图变法改良而求自强。义和团人群起而“扶清灭洋”、满国之人皆连所谓仙术、膜拜祖先鬼神以求刀枪不入。亦如此愚昧之人、愚昧之国人而求败西方列强、图民族更新。岂不是痴人说梦吗?

而孙中山不拘泥于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教,变法务在因时、因事而异。在上书请求变法不遂之后,遂明白晚清已是不可救药的腐败没落王朝,于是,奋而组织政党、灭晚清而求三民主义之民国。中华民族因此而得一大转变,否则,亡国灭种之日为期不远矣。

后人之评价不足怪。曹操曾经说过,非常之人,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只要一人尽一事、无愧于自己身为国民一份子之责任,则一生无憾了。如果凡事在乎他人之评价,则言行举止皆不得如意,而终生一事无成。

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原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领导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提出了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等学说和政策主张,在近代中国有巨大影响。在人口思想方面,他把人口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认为人口的增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人口兴旺则国力强,人口众多的民族不易被异族征服和同化。如果中国人中了T.R.马尔萨斯学说的毒,百年以后,中国人口停滞而外国人口增加很多,中国就有亡国灭种之祸。他既反对盲目减少人口,更主张增强中国的政治力和经济力,以抵御列强的侵略。他亲自制订实业计划,宣称:“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民主主义与社会革命》),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同时,他主张从沿海、沿江人口稠密的省份,移民到土旷人稀、急待开发的蒙古和西北地区;为了移民垦荒,国家应当给移民以政治与经济的种种优待,并发展交通事业,特别是兴建铁路。此外,他强调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并举,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人口素质。

孙中山简介600字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广东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着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158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攀鲈谑攀篮蠖啻伪唤峒霭妫兄谢榫?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家之一。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孙中山简历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

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着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

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

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

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的经济学说

民生主义的经济学说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集中表现为他的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包括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制订的经济纲领和他对这些纲领所作的理论解释和论证。

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他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实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经济纲领。这两个纲领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其实质是要解决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可是,孙中山却从理论上把这两个纲领解释为社会主义的。他看到当时已进入垄断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担心中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因而企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就采取措施,防止资本主义及其矛盾的发展,在中国一举建成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他受西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把自己所理想的“大同”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故而宣称:“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孙中山的经济地位,他并不可能真正提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把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这种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解释为社会主义的,这表明孙中山的理论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的理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和主观社会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的纲领和理论,是民生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只有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才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因此,土地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十分强调土地问题,认为“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批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论证了土地国有的合理性。他认为土地是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而地主占有土地,不过是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和霸占,是对社会所有物的侵吞和盗窃。因此,土地不应该归任何人私有;其次,他认为地租和地价暴涨是“社会进化”的结果,而不是“地主之力”,地主获取地租及地价增长的利益,完全是“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不过,孙中山把地租、地价的增长看作是将来革命后才会出现的事情,故而把平均地权视为“防止”未来贫富不均和私人垄断的“社会主义”政策;再次,他认为大垄断资本家都是由地主变来的,实行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就可以“防止”大垄断资本的产生,因而“社会主义”就可以通过取消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的办法实现。

孙中山的土地国有化,不是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而是主张通过将地租收归国有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化。其具体措施是:在革命胜利后,由地主向国家申报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和价格,国家每年则按其申报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地价税(约1~2%);申报以后的土地价格的增长部分则全部归国家所有,并且国家有权随时按申报价格收买其土地。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如果把土地增价归公,也就是把地租的绝大部分收归国有,这实际上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土地的私有权,所以,平均地权是一种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措施,是激进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但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均地权主要是着眼于城市土地问题;着眼于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它只是反映了城市资产阶级的要求,而没有明确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办法。这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土地理论和纲领措施方面的一个严重缺陷,也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和农民被剥削的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农村土地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合理性,认识到残酷的封建地租剥削是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作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孙中山为平均地权明确规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正式公开地宣布:“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这是他的土地思想和理论的一个质的飞跃。

【节制资本】民生主义的另一项经济纲领是“节制资本”,早在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孙中山就已经有了节制资本的思想。但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才正式把它和“平均地权”一起列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节制资本的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对国内凡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不论其属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另一方面,“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亦即给予私人资本的活动和发展以种种便利条件。所以,节制资本实质上是借助国家力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它是把发展国家资本和节制私人资本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既要迅速发展资本而又要防止垄断资本出现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理想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纲领,都是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以便使中国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迅速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抱有高度的热情和宏伟的理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着成《实业计划》一书,主张利用战后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全面开展经济建设,实现中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一个规模宏伟、内容详尽的工业化方案。孙中山把解决民生问题看作是振兴实业的目的,指出中国的问题是“患贫”,是“受贫穷的痛苦”。因此,“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他指出振兴实业的重点和主导部门:一是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先行工业部门;一是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部门。关于振兴实业的资金和人才问题,他力主利用外资和外国人才来解决大规模振兴实业的需要。孙中山主张借外资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独自主的原则基础之上,借外资要不碍主权,“惟止可利用其资本人才,而主权万不可授之于外人”。此外,孙中山还认为,振兴实业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政治前提,即坚持通过革命来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条件。

民生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进行革命,就是要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压迫下解放出来。他在1894年着手建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宣布兴中会的宗旨是要在列强的“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威胁下,挽救祖国,振兴中华。但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没有明确地阐述解决民生问题和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关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对这二者的关系有了更深刻、明确的认识,认为中国国家贫穷、民生困苦的最大原因,是“受外国经济压迫”,因此,要实行民生主义,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侵略,“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收回外人管理的海关”,而后“实行保护政策”,“来抵制外国的洋货,保护本国的土货”。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余年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北洋政府时期,孙中山为保卫民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3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为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联盟,并将旧三民主义改造为以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主要标志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其主要着作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是在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法律思想。资产阶级法律观曾经使他迷信法律的效力,忽视政权对法律的保障作用,直至晚年经过斗争的实际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在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众等基本问题上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

揭露清王朝残暴的司法镇压

孙中山从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相结合的立场出发,揭露了清王朝法密刑残,除公开的律例以外,皇帝随时颁发的诏谕,甚至“官场一语”都等于法律。人民被困于重重法网之中,没有任何自由。清王朝还用诛连九族的酷刑,禁止人民造反,企图永远保持专制皇位。在清王朝的法庭上,官吏操纵审判大权,滥施刑讯。人民虽身受冤枉,却告诉无门。清王朝法律极力“堵塞人民的耳目,锢蔽人民之聪明”,“无论为朝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或与闻之权”,“凡政治书多不得流览,报纸尤悬为厉禁。是以除本国外,世界之大事若何,人民若何,均非所知。”因此孙中山主张全部废除清王朝的法律。但是在他主持南京临时政府期间,曾经下令有条件地暂时援用清末修订的某些法律。

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法治

孙中山阅读了大量关于西方法律的书籍,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实由政府有法律,民众得保障所致”,“国家除了官吏之外,次重要的是法律”,因此他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立即进行立法工作,设立法制局,编订各种法律法令,“巩固共和基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以“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图谋民生幸福”为方针。为了保证立法权的统一,孙中山命令“民国一切法律,皆当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同时要求吸收中外学者参加法典的编纂工作。为了贯彻法治的原则,他主张严肃制裁违法的官吏。在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前夕,还通告各省都督,对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官吏,要立予尽法惩治。

提出五权宪法的学说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法律思想的核心。他明确提出了宪法的概念:“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又说:“政治上的宪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机器……讲民治就是要把机器给予人民。”由此得出结论,“要有良好的宪法,才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才能使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的自由权,因此他在主持南京临时政府时,急于制定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还主张各省人民得自定宪法,自举省长,以实现地方自治,贯彻中央与地方的“均权主义”原则。

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认为中华民国的宪法应当确认‘五权分立’,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另立中国固有的考选权和纠察权,执掌对官吏的考选和监督弹劾,以克服三权分立的缺点,补充代议政治之不足,矫正选举制度的弊病。他把五权分立的政体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而以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宪法,就是五权宪法。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都是基本的内容。

五权宪法的学说,是以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的权能分治理论为根据的。孙中山提倡直接民权,认为人民拥有直接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政权,才能保证行使立法权和对官吏的监督权。政府则执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他强调司法为独立机关,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为了保证司法官熟悉法理,胜任称职,他命令“所有司法人员,必须应法官考试,合格人员,方能任用”。

孙中山晚年,总结了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识到“宪法之所以能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因此,他以民众的拥护作为推行宪法的先决问题,同时强调不以武力彻底消灭封建军阀势力,即使颁布了宪法,也无异于一张废纸。他说:“宪法之成立,唯在列强及军阀之势力颠覆之后耳”,并且说:“中国之法律”只有在不平等的条约废除之后,才“能普及于全国领土”,只有取消一切租界,才能使“阴谋破坏之反革命势力无所凭借”。

确认主权在民、保障人权及其他自由权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一贯奉行的民权主义原则。他曾表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条文,是他坚持主张的,并多次阐明“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在主权在民的思想指导下,他还提出中华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

孙中山还曾以临时大总统令的形式保障人权和自由平等权。他宣布人民一律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自由等私权,即使在清朝专制主义统治下名列贱籍的“蛋户”和“惰民”,也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毋稍有歧异”。他还确认男女平等的法定权利,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主张女子享有参政权。

针对清王朝法律公开认可买卖人口以及帝国主义贩卖华工等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孙中山颁发命令严加禁止,同时宣布清王朝统治时期买卖人口的契约悉予解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以贯彻博爱平等之义。

根据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孙中山通令内务、陆军两部切实保护人民的财产。如受到侵害,准许向有关机关陈诉或控告。

孙中山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维护国权,保护公安”,不是私人的报复手段,郑重下令一概不准刑讯,对从前的不法刑具,悉令焚毁。鉴于封建时代的审判专以口供为根据,致使刑讯合法化,他宣布:“鞫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他还在有关的批文中,肯定了人民的上诉权和诉讼当事人的辩护权,主张建立律师制度与司法独立相辅为用。

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孙中山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着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庭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0、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0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天安门广场孙中山像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0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0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孙中山在倡导革命思想,组织、领导革命团体都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孙中山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也为多数人所认同。然而孙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执以至与同志反目。例如同盟会时代之章太炎、中华革命党时之黄兴,皆曾为孙之股肱,而后来反目不相往来。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刘觉民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毛泽东主席对孙中山的评价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演讲,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周恩来总理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发生了不少的影响。”

朱德总司令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刘少奇主席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对孙中山的评价

邓小平的谈话将孙中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江泽民总书记对孙中山的评价

在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就指出:“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胡锦涛总书记对孙中山的评价

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孙中山的评价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封建统治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列宁同志对孙中山的评价

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陈锡祺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鲁迅对孙中山的评价

“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胡适对孙中山的评价

“中山先生所以能至死保留着他的领袖资格,正因为他终身不忘读书,到老不废修养。”

吴努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人民一位领袖,同时也是为全世界、特别是为亚洲树立了榜样的一位领袖。……在我们国家里,他的名字是人们所熟悉的,而且受着深切的敬重。”——吴努(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

贾卡尔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康德黎对孙中山的评价

“我从来也不曾结识像孙中山这样的人,如果有人问我,要我把所认识的最完善的人物举出名姓来,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孙中山!……他的柔和的脾气,他的温文有礼,他对于别人的设身处地的考虑和尊敬,他的饶有兴味的谈吐,以及他的亲切仁慈的风度,使人难以言传地为之倾倒,并且使我想到,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一个执着于工作和献身者。”——康德黎(孙中山的老师,英国人)

胡志明对孙中山的评价

“我们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孙中山献身的奋斗精神和崇高道德。孙中山毕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动,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胡志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

苏加诺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博士是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功绩不仅播及中国人民。也播及全人类。”——苏加诺(印度尼西亚总统)

孙穗芳对孙中山的评价

祖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

韦慕庭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在他生前确实没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可说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在他身后,中国革命成功了,中华民族继承孙中山遗志,终于取得全世界瞩目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又不能说是一个失败者。

孙中山的夫人

原配卢慕贞

1883年秋,17岁的孙中山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神像,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孙中山送往香港读书,后又到檀香山的大哥孙眉那里,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爱弟心切的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强,实在难以管教,思来想去,想到婚姻是羁绊弟弟的一种良策。随后,他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了供弟弟读书之外,希望父母尽快为弟弟成婚。于是,老乡卢慕贞就走进了孙中山的世界,两人于1885年5月26日结婚,婚后育有孙科、孙延和孙琬三人。

侧室陈粹芬

忙于革命的孙中山,在海内外吸引了很多年轻少女的崇拜,厦门同安姑娘陈粹芬就是这么一位。1891年,19岁的陈粹芬在屯门教堂由陈少白介绍与孙中山结识。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不久便成为革命伴侣,在红楼租屋同居。从此,陈粹芬伴随孙中山海外奔忙革命,直到1912年秋,陈粹芬“功成身退”,离开孙中山。后定居在马来西亚,收养女一名,取名孙容。

夫人宋庆龄

宋家三姐妹,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都曾当过孙中山的秘书,他们俩对孙中山是崇拜有加,据说,宋霭龄、宋庆龄同时看上了孙中山还互相吃醋,但后来宋霭龄主动退出,嫁给了二婚头子孔祥熙。至于宋庆龄与孙中山,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与孙中山出走日本,直到生米煮成了熟饭,宋家才不得不接受现实。1915年10月25日,22岁的宋庆龄与49岁的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孙中山当年与原配卢慕贞协议离婚。

日籍夫人大月薰

1898年秋,因全家火灾,11岁的幼女大月薰与全家寄住在孙中山横滨山下町寓所的二楼。时正值孙中山流亡日本,一日大月薰在房里不慎打碎花瓶,水顺势流到一楼孙中山的房里。为此孙中山委托当时横滨华商兼翻译温炳臣上楼了解原委。父亲大月素堂出于歉意让大月薰下楼亲自道歉,由此大月薰与孙中山两人首次邂逅。

1902年,孙中山通过温炳臣向其父大月素堂提亲,当时男方37岁,女方14岁。大月素堂先以女儿年幼而拒绝,但后答应。两人一年后结婚。当时大月薰年方15岁,是横滨高等女子学校三年生。同时期,孙中山也在横滨与一位名叫浅田春的少女相恋。1906年5月12日大月薰生一女,名为冨美子。(后从夫姓宫川)。日语富美的发音ふみ也可写成汉字的文,表示纪念父亲孙中山(孙文)。孙中山在女儿出生前就因事离开日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见过两母女。宫川富美子的母亲大月熏后来改嫁两次,但仍保持与孙中山手札来往。于1970年往世,享年82岁。宫川富美子在出世后不久,由另外一个家庭收养抚养。孙中山在美国的亲朋们也曾说,孙中山在日本有一个女儿,但不知其姓名,这是一个日本太太所生的。

孙中山究竟有多少伴侣,这个说不清楚,一般孙家承认的,最后能入孙家家谱的也就只有卢慕贞、陈粹芬、宋庆龄三人,甚至连革命伴侣陈粹芬也一时难入家谱,直到死后,墓志铭上写有“孙陈粹芬夫人墓”,才算是孙家人了。至于,日本籍夫人大月薰更是讳莫如深。

孙中山大事年表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翠亨村。

·一八七五年,在翠亨村读私塾。

·一八七九年六月,赴檀香山读书。

·一八八三年七月,从檀香山回乡。

·一八八四年五月,与外沙乡卢慕贞结婚。

·一八八六年,入广州博济医院学习西医。

·一八八七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

·一八九○年,致书郑藻如提出改良乡政、建设家乡的设想。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抨击时政,倡言革命,结成四大寇 。

·一八九二年,回乡翠亨主持建造新居。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赴澳门、石歧、广州等地开中西药局行医。

·一八九五年,广州起义事泄, 经澳门、 香港往日本。

·一八九六年,伦敦蒙难后在英国考察西方政治。

·一九○○年,在东南亚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活动,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建立起义指挥中心于台北。

·一九○三年,领导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一九○四年,在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在欧美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

·一九○五年,联合各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被举为总理。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

·一九○七年五月,发动潮州黄冈起义。六月,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 。九月,发动钦州防城起义。十二月,发动镇南关起义。

·一九○八年三月,发动钦州、廉州起义。 四月,发动云南河口起义。

·一九一○年二月,发动广州新军起义。

·一九一一年四月,发动广州“ 三二九” 黄花岗起义。 十月,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十二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三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四月,解临时大总统职,倡办实业,宣传民生主义。八月,同盟会与其他革命组织联合改组为国民党。九月,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一九一三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一九一四年七月,在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一九一五年十月,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十二月,发动讨袁护国运动。

·一九一七年九月,组织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州建立政权。

·一九一八年五月,辞职赴沪着书立说,规划国家经济建设的蓝图。

·一九一九年十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一九二一年五月,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非常政府,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十二月,接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一九二二年一月,出兵北伐,誓师桂林。六月,陈炯明兵变。八月,赴沪后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会谈。十一月,审议中国国民党改进案。

·一九二三年一月,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宣布建国主张;发表《中国国民党党纲》,宣布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建国纲领。与苏俄代表越飞会谈后签署《孙文越飞宣言》。二月,在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大元帅,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因病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着作

·为创立中华革命党致南洋同志书

·创立农学会倡言

·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在上海召开演说大会发表政见

·中国法制改革(英译中)

·《支那现势地图》文字说明

·惠州起义经过与中国革命前景——在横滨与纽约《展望》周刊记者林奇的谈话(英译中)

·致犬养毅请游说日本政府助广东革命军枪械函

·我们的计划与目标——在东京递交法国驻日公使阿尔芒的意见书(法译中)

·支那保全分割合论

·复某君述平均地权主张并告在檀香山肃清保皇流毒情形函

·救中国应改革旧制实行共和——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

·中国同盟会总章

·复拉锡尔论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反对中国进步独立函

·致邓泽如等告两广革命军战况并嘱筹饷函

·平实开口便错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立志革命则中国可救

·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在长崎基督教青年会欢迎会的演说(日译中)

·为创立中华革命党致南洋同志书

·为反对北京政府非法借款致各国政府和人民书(英译中)

·讨袁檄文

·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劝助中国革命函

·中华革命党成立通告

·促袁世凯辞职电

·非深造学问断不能率师——周应时着《战学入门》序

·致吴稚晖述历来革命经费收支实情以辨诬函

·数年内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政体——与檀香山《太平洋商业广告报》记者的谈话(英译中)

·致咸马里谈攻取广州计划并请在美筹款函

·《洪门筹饷局缘起》与《革命军筹饷约章》

·我的回忆——对纽约《滨海杂志》记者叙述革命经历(英译中)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外宣言书

·复蔡元培论内阁用人方针函

·致伍廷芳暨各报馆请告袁世凯南北议和最后解决办法电

·南京临时政府社会改革措施选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参议院议决后由临时大总统公布

·促进世界和平是国民之天职——在南京临时参议院宣布临时大总统解职辞

·实行税契及平均地权之法——在广州报界欢迎宴会的演说和答问

·非学问无以建设——在广州岭南学堂欢迎会的演说

·筑铁路可强国但宜利用外资——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大会的演说

·解决外交问题当取门户开放主义——在北京举行答礼会的演说

·平均地权与土地国有——在太原同盟会晋支部欢迎会的演说

·破除悲观心理依次推行各项建设政策——在上海日报公会欢迎会的演说

·释借款筑路主张并答诘难者——招待北京报界茶话会的演说和答问

·五族一家与世界大同——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欢迎大会的演说

·应以国利民福为前提并正确理解民生主义——在北京国民党成立大会的演说

·论社会主义——在上海中国社会党党员大会的演说

·尽国民义务与倡造道路——在江阴各界欢迎大会的演说

·兴利除害与实行开放政策——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

·救亡策——倡行钱币革命抗俄通电

·民生主义有四大纲——在杭州各界欢迎大会的演说

·机器可以富国——在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大会的演说

·留学生须研求学问以建设祖国并促进中日联合——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

·中日合作与协力保障亚洲和平

·复蔡锷告建筑滇桂粤铁路计画函

·政党内阁与党争——在神户国民党交通部欢迎会的演说

·望日本大力帮助中国发展实业——在京都各界欢迎宴会的演说(日译中)

·中华革命党总章

·复北京学生论中日交涉“二十一条”事函

·复社会党国际执行局请协助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函

·规复约法宣言

·国会之地位与责任——在上海名流欢送国会议员宴会的演说

·人人须谋公共权利

·宁波实行地方自治之三项意见——在宁波各界欢迎会的演说

·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在上海召开演说大会发表政见

·致海内外同志告以近日办事大略并望协助函

·致海外同志述华侨回国从军

·致参众两院议员请为偿还讨袁债务并辨诬函

·无政府主义不能行于今日批菲律宾孔立波函

·宣布段祺瑞伪政府乱国盗权罪之通令

·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布告

·当拥护真共和并研究国家富强之策

·致羁留沪津国会议员望择地西南开会电

·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在汕头各界欢迎会的演说

·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请勿援助北洋军人函

·吁请滇军将士承认军政府——在广州宴请滇军第四师军官的演说

·在我国宪法宜驾乎欧美之上

·商民当负建设之责——军政府宴请广东商界人士的演说

·为辞海陆军大元帅职致西南各省通电

·致美国总统威尔逊请勿支持北方武人摧折南方国会电

·复蔡元培张相文告以近日着述情况并论民国史编纂函

·中国人痛恨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答《东京朝日新闻》记者书

·致广州参众两院辞军政府总裁电

·复林修梅谈人类生存问题及与北方关系函

·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国庆庆祝会的演说

·人民须研究自治与实行自治——对上海地方自治讲习所毕业生的演说

·体育之技击术于强种保国关系至大——陈铁生编《精武本纪》序

·中国实业当如何发展

·日本应归还中国权利并承认朝鲜独立——在上海与东京《大正日日新闻》记者

·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

·平白的话

·与唐绍仪等联名决定移设军政府之宣言

·坚决反对《英日盟约》续订——与上海《字林西报》记者的谈话(英译中)

·致日本陆军大臣田中义一谴责日本对华政策并劝其改变函

·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废除二十一条款——在上海太平洋社欢宴美国议员团的演说

·修改党章的说明——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

·训政之解释

·中国国民党总章

·与唐绍仪等联名致西南各省各军历数岑春煊陆荣廷等人罪状并望仍联合护法通电

·应在广东建立正式政府以巩固民国基础——在广州军政府元旦庆祝大会的演说

·内政方针

·三民主义大旨——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办事处成立会的演说

·中华民国大总统就职宣言

·中华民国大总统对外宣言

·求学当立志救国实行三民主义

·教育家须倡谈政治并引导人民改良政治

·拟着《外交政策》一书目录——复廖仲恺胡汉民函

·拟着《十年国防计划》一书纲目——致廖仲恺函

·关于华盛顿会议之对外宣言(英译中)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在广州宴请北伐军将领的演说

·深切同情朝鲜复国运动——在广州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专使申圭植的谈话

·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实行三民主义与开发阳朔富源——在阳朔各界欢迎会的演说

·三民主义是使中国造成新世界的工具

·军人精神教育——在桂林粤滇赣军欢迎大会的演说

·继承先烈遗志为国奋斗——邹鲁编《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勉中国基督教青年——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二十五周年祝词

·宣布徐世昌梁士诒卖国殃民罪之通告

·公布《大本营条例》

·知难行易——在桂林学界欢迎大会的演说

·出师北伐通告

·工兵计画宣言

·陈家军若不服命令撤离广州当以武力制裁——对广州报界记者的讲话

·联省自治与分县自治之利弊——在“俄国皇后号”邮船与蒋中正等的谈话

·述广州兵变始末兼论建国最大方略之宣言

·为陈炯明兵变及和平统一主张之对外宣言

·期望苏俄为统一中国提供帮助——在上海与俄人格克尔等的谈话(俄译中)

·复苏俄代表越飞劝勿援助吴佩孚函

·致列宁劝勿派兵占领北满及与北京政府谈判函

·中国国民党关于国家建设计画及政策之宣言

·党务进行当以宣传为重——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会议的演说

·告广东人民讨伐陈炯明通电

·宜以笔墨之力专作裁军鼓吹——宴请上海新闻界的演说

·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英译中)

·中国之革命——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而作

·我之革命思想发源地为香港

·和平统一化兵为工——在广州滇桂军欢迎宴会的演说

·裁兵宣言

·应约束士兵切实保护商民——宴请广州滇桂粤军将佐的演说

·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为上海《新闻报》三十周年纪念而

·当前建设广东之内外政策

·讨伐沈鸿英通令

·颁布战地军纪禁令——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布告二则

·颁发广州市《临时军律》令

·反对列强承认北京政府之对外宣言

·全国学生要担当革命的重任

·讨伐曹锟通令

·检讨党务不振之因欲效法俄人以党治国——对广州中国国民党党务讨论会代表的演说

·人格救国与地方自治——人格救国与地方自治

·就关余问题致北京外交使团函

·要用三民主义打破旧思想恢复革命朝气——欢宴广州各军将领的演说

·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批邓泽如等抨击中国共产党密函

·关余问题宣言

·学生要立志做大事并合乎中国国情——在广州岭南大学学生欢迎会的演说

·发扬民治说帖

·呼吁世界弱小民族形成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之宣言

·代表大会的宗旨是改组国民党与改造国家——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词

·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

·中国国民党总章

·要取法俄国注重党的纪律——在广州与清华大学学生施泥等的谈话

·就国民党改组原因致海内外同志书

·学习七十二烈士舍身救国的志气

·农民协会章程

·讲习所要教学生用语言文字去奋斗——在广州中国国民党讲习所开学礼的演说

·只有组织和武装农民才能解决土地问题——在广州与苏联顾问的谈话(俄译中)

·开办银行是政府要经营商业

·致广州商团望勿附和陈廉伯谋叛函

·公布《考试条例》及《考试条例施行细则》

·讨伐曹锟吴佩孚通令

·制定《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宣言

·公布《工会条例》

·致胡汉民等嘉慰平定商团叛乱电

·中国革命虽遭列强阻挠但必能成功——与广东岭南大学美籍教授布里格姆女士的谈话(英译中)

·复旅沪广东各团体说明商团叛乱真相电

·要革命成功须先牺牲个人的平等自由——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

·大亚洲主义——在神户专题讲演会的演说

·日本应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在神户各团体欢迎宴会的演说

·关于中国国民党最小纲领及提议召集国民会议之宣言

·国事遗嘱

·入京宣言

·致英国麦克唐纳尔政府抗议电——严重抗议干涉中国内政电

·致苏联遗书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东京《民报》发刊词

·通过宣言后要担负彻底革命的责任——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

·中国铁路计画与社会主义

·准予公布《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令

·护法宣言

·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在武昌十三团体联合欢迎会的演说

·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英译中)

·军人与官吏应牺牲个人自由而为民尽职——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的演说

·民生主义即国家社会主义——在上海同盟会机关的演说

·哀悼列宁逝世——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说

·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

·敬告同乡书

·改造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在广东旅桂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复段祺瑞阐述善后会议主张电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

·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国庆庆祝会的演说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和平统一宣言

·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介绍中国政情并望建立个人接触函

·讨袁宣言

·主义胜过武力——在广州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演说

·救国之急务——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

·北上前对时局之宣言

·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在广州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毕业礼暨第二届新生开学礼的演说

·全党要为实行本党主义与政纲而一致奋斗——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会词

·致犬养毅纵论国际局势并请日本助成中国革命及承认苏联函

·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党义战胜与党员奋斗

·农民要结成团体实行民生主义——在广州农民联欢会的演说

·党员要人格高尚并注重宣传才能得人心——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

·就陈炯明兵变始末及未来计画告国民党同志书

·中国工人要结成大团体打破外国经济压迫——在广州市工人代表会暨庆祝国际劳动节大会的演说

·革命军要明白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牺牲——在广州江村视察湘军的演说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三民主义与五权分立——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国民党改组需依靠党员奋斗并以人民心力为基础——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开办学校的惟一希望是创造革命军——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礼的演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乱事之法——在上海新闻记者招待会的演说

·五权宪法——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

·国家富强之大计——上清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书

·要消灭在中国捣乱的帝国主义——在神户等国民党支部欢迎宴会的演说

·注重宣传以造成群力——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女子要明白三民主义——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

·伦敦被难记

·兴中会章程

·救中国应改革旧制实行共和——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

·国民党改组须依靠党员奋斗以人民心力为基础——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组织国民会议是要解决民生问题和打破列强侵略——在长崎舟中对中国留日学生代表的演说

·自传——为英国学者翟理思编纂《中国名人辞典》而作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自序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英译中)

·欲革命推翻清朝而建立共和政体——在横滨与宫崎寅藏的谈话

·为创办英文杂志及印刷机关致中国国民党海外同志书

·谋求贷款并望法国政府遏制俄国对华野心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一章以饮食为证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二章以用钱为证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三章以作文为证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四章以七事为证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五章知行总论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六章能知必能行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七章不知亦能行

·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绪论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一计画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二计画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三计画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四计划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五计画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第六计画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结论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附录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序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卷一结会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卷二 动议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卷三 修正案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卷四 动议之顺序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卷五 权宜及秩序问题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结论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附录 章程并规则之模范

·三民主义·自序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二讲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三讲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五讲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二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三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四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六讲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三讲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四讲

孙中山故居及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

主楼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与村中其他民居相比,具有中西合璧、坐东朝西、门多窗多回环联通的特色。孙中山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经常回乡居住、读书和行医,在此撰写《上李鸿章书》,并与陆皓东共商救国方略。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前后达16年之久。1912年5月,卸任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回乡省亲,在此小住3天。现在主楼陈设复原孙中山先生1892—1895年经常在此居住时的景貌。

主楼前面庭院右侧是孙中山祖居遗址,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出生于此。1913年后孙家把祖屋拆除,并在此挖了一口水井。前院的左侧有一棵酸子树,据说是孙中山先生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树种亲手栽种在此。

后院建有厨房、厕所及杂物间,是孙眉于1913年左右回乡建造。

1986年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孙中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作为职能的延伸,本馆还组建了"逸仙图书馆",收藏孙中山着述、研究专着、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孙中山研究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为本馆业务与研究工作夯实基础。目前藏书8万多册,孙中山数据库和各种期刊数据库等一千万兆字节(10000 G )的电子数据量,形成了以馆藏文物、档案、图书等传统文献资料与现代电子数据相结合的"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

本馆在注重保护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的同时,管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和陆皓东故居、以及翠亨村周围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本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01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本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目前本馆向公众开放和正在筹备开放的主要展示内容有:

1、孙中山纪念展示区 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和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以及该区域的文物遗迹和纪念雕塑。

2、翠亨民居展示区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童年孙中山的生活环境,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3、农耕文化展示区 在孙中山曾经劳作过的耕地开辟的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传统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农具展览等,展示孙中山家乡的农耕文化。

4、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 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故居、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非遗保护目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其他内容 包括翠亨村内的孙中山活动遗址;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杨鹤龄纪念展览;杨心如、杨日章、杨日韶、陈兴汉等人的故居;杨兼善祠遗址等,馆内的其他雕塑艺术品;公园内现有400多个植物品种的绿化园林;其他临时展览等。

孙中山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1: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

——1955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社论。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他的毕生事业对于中国人民为解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评论,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理解,即:孙中山先生一生经历了两个时期,他的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前一个时期首先揭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在后一个时期他放弃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接受了人民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并且为了它的实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孙中山先生首先揭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是在他开始革命活动的初期。这种理想使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个绝大的变化。在此以前,人们或者以为推翻满清帝国的目的在于复兴汉族帝国,或者以为在满清帝国统治下实行立宪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而在此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清楚地觉悟到,无论复兴汉族帝国或在满清帝国统治下实行立宪都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变化,人民群众在鸦片战争以后的自发的反抗运动汇成了民主革命的巨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变化,辛亥革命所达到的就不止是满清统治的结束,而是中国的延长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最后崩溃。诚然,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独立的巩固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封建帝制的摧毁毕竟打开了解放的大路。这就是为什么列宁在辛亥革命以后的极端混乱的时期中仍然对中国的前途感到非常乐观,并且说:“不管各种‘文明’豺狼现在所磨牙欲噬的伟大中华民国的命运如何,但世界上决没有一种力量能在亚洲恢复旧有的农奴制度,能铲除亚洲国家中人民群众底英勇的民主精神。”民主精神的高涨是辛亥革命的直接的结果。由于经历了这种高涨,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解放。在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帝制的一切余孽,不管他是有英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也好,有德帝国主义支持的张勋也好,他们的任何恢复帝制的愚蠢的企图都不能不遭受到彻底的失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于中国的进步的阻碍尽管是严重的,但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这种阻碍之被克服是必然的。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一生的最后几年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而接受了人民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正如同他首先揭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一样,他放弃这个已被证明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并接受人民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是一个伟大的步骤。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总结了他的将近四十年的经验以后得出的合乎实际的结论。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得到共和国,所谓中华民国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大小军阀的世界。当时一般资产阶级的活动家既没有力量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却又反对共产党人所主张的人民的民主共和国,因而陷入完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在于他能在这时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并在一九二四年根据共产党人的建议改组国民党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他重新解释了他所创导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以反对帝国主义为主要内容,民权主义以人民的民主为主要内容,民生主义以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三民主义的这种新的解释表明孙中山先生在采取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以后,已经放弃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孙中山先生的新政策使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二四年国民党改组以前的三民主义,乃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乃是过时了的三民主义。如不把它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就不能前进。聪明的孙中山看到了这一点,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助力,把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遂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全国人民的同情,举行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孙中山是真诚的爱国者。由于他的革命活动一开始就同帝国主义的利益相违反,帝国主义便竭力加以破坏。他不能不因此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当他最后确定这个事实时,他立即宣布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为了反对这个敌人,他不顾国民党内部一切右派分子的顽强的反对,坚决地采取了和国内和国际工人运动相一致的政策,宣布他是社会主义的朋友,并且警告说:“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先生的这种精神表明他是按照中国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少数人的利益来决定政策的。和孙中山先生相反,蒋介石反动派决定政策的根据不是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需要而是一个小集团的利益。他们在孙中山逝世以后不久就开始背叛他的主张,并在一九二七年革命的胜利进展中彻底地背叛了革命。为了反苏反共,他们在十年内战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毫不知耻地大片大片地抛弃祖国的领土。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他们始终做着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卖国贼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蒋贼虽然还在美国侵略者保护下盘据着台湾,但随着全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斗争的胜利进展,他的最后灭亡也日见逼近了。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伟大的友人。三十年前,他在他临终之际写信给苏联,申述他对于祖国前途的信心说:“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这个热诚的愿望已经因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而实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已不仅是一个独立和强盛的国家,而且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前进;我国和苏联已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强的堡垒。中国工人阶级是祖国一切优秀遗产的真正继承者,它也继承和大大地发扬了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孙中山先生的遗产。中国人民的成就已超过了孙中山先生三十年前的想望。胜利了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他们将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团结一致,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解放台湾、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斗争到最后的胜利!

作文材料2: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儿子

——《人民日报》,宋庆龄,1956年11月4日。

今天,我们庆祝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儿子孙中山诞生九十周年。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的队伍里收到尊敬,因为他把四十年的精力全部付给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终珍藏在我们心里,因为他为了使中国解脱封建迷信的蒙蔽。经济落后和帝国主义的束缚,献出了自己的一一切。由于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忘我的忠诚,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迈步前进去完成他生前未及完成的事业的时候,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力量。

孙中山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因为他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在《孙文学说》中,他曾写道:“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我们知道,孙中山是凭着危险,他从不动摇。虽然他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中遇到无数困难,遭受许多挫折,他从不灰心。在关于他的革命经历的记载中,充满了他为追求他的目标而坚韧不移的无数事例。

孙中山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正是他对旧中国农村中悲惨生活的亲身体验,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向。人民的种种痛苦给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使他决心用自己的精力去帮助人民。就这样,在他心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他很早就开始有了求知的欲望,并且幸运地能到檀香山他哥哥那儿去,并在那里上学。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为人民工作的愿望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倾向。他决心要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但就在香港学医的时候,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活动开始了。

他和一小群朋友在一起,用全部课余时间讨论中国的命运和怎样复兴国家。不难发现,国势衰弱的根源在于清朝政权的极度腐化和无能。因此,孙中山很快就得出结论:中国唯一的出路是推翻清朝。他知道,只有实现了这一点,中国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强国。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纲领,并开始鼓吹革命。当时他的口号是“勿敬朝廷”。其后不久,他向同志们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

到澳门开始行医以后,他继续不懈地进行革命活动,特别是在同学们中间,找到了他的思想的同情者。这时,他成立了一个名叫“兴中会”的秘密团体,并在广州设立“农学会”,这两个团体都是革命的指挥机构。

一八九四年中国之败于日本,使孙中山再次感到国家所面临的深刻危机。这使他更加相信,只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而推翻清朝的时机也已经到来。他于是放弃了行医的职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献于这一事业。他的第一次有组织的起事是在一八九五年秋天,准备袭击广州的清吏衙门。但是,这次进攻没有成功。 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批烈士陆皓东和朱贵全等牺牲了,另有孙中山的其他同志七十人被投入监狱。清朝下令通缉孙中山本人。他备经艰险才得逃出广州,流亡海外。

孙中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外海同胞中鼓吹革命。最初很少年响应,但他是百折不挠的。事实上,他发现,虽然国内已被清朝征服者统治了二百多年,当时在华侨中间,民族意识并未消失而是处于隐伏状态。在这整个时期中,明朝的学者通过一个秘密团体把民族意识保存下来,而这个秘密组织在海外的明朝士大夫后裔中仍然存在。孙中山利用这个情况,为他立志要实现的伟大事业争取道义上和经济上的支持。他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驻在海外的清朝官员的极端愤恨,以至使他几乎丧失生命。一八九六年他在伦敦被中国公使馆绑架,他们企图把他偷运回国处死。可以说,完全由于幸运,他偷送了一张字条给他的老师和旧友康德黎先生,经过康德黎先生的竭力营救,他才获得释放。

此后几年,孙中山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和侨胞间宣传革命思想,同时对动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研究和考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他最初的“平均地权”的学说。他企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并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奠下基础。虽然,如列宁所指出,这个学说是实行“纯粹资本主义的,十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是它仍然击中了中国忧患的根源--罪恶的封建土地制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孙中山开始发展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点,虽然他还没有能够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西方某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家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尽管如此,他心里已逐渐明白,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

一八九九年回到日本以后,孙中山就着手整顿革命力量。这时,国内动乱不安,仇恨清朝政权的情绪日益高涨。这种形势发展到高潮就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后来为八个帝国主义国家所残酷镇压。随着运动的失败,国家遭受到甚至更大的耻辱,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勒索了巨额赔款和许多掠夺性的特权。但这些事情却正使各阶层大多数人民振奋起来,并且使很多人决心用革命的手段来拯救中国。这一切最后促成了一九O 五年同盟会在东京的成立,孙中山担任同盟会的总理。空前的革命浪潮已经在中国膨湃起来,同盟会的成立就是它的主要标志。

一九O 七年,孙中山到了印度支那。他在那里亲自领导了对镇南关的军事进攻。革命军占领了三个要塞,继续进展的可能性很大,但援军却没有及时赶到。他和同志们因此不得不退入安南。后来,他被法国政府逐出安南。

这次失败以后¾ 其实这不过是几度失败中的一次¾ 孙中山的许多同志感到气馁,并因革命经费的枯竭而感到颓丧。但是,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激发了同志们新的精神和勇气。他在几乎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筹集了经费,由此证明人民仍然是拥护革命的,于是乃有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的起义,事虽不成,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的气概已震动全世界。在这以后,他仍在海外忙于继续募款。辛亥革命十月十日在武汉爆发了。这是孙中山第十一次起事。这次革命得到各省先后响应,清朝政府终于崩溃,延续二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消除。这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人民产生了对祖国的不可遏制的希望,同时也给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它们从此不能完全恢复过来。

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孙中山在经过十六年的流亡和艰苦斗争之后回到祖国,任临时大总统。但是,他甚至于连他的国家建设计划都没能实行。由于国民党(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组织涣散,并且有许多从前的改良主义者。官僚和卖国贼混进党内,革命受到了损害。这些人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所支持的北方军阀袁世凯举行了谈判,结果使孙中山在就任三个月之后便被迫辞职。一年以后,当他看清了袁世凯的真正方面反革命阴谋时埋头就开始进行新的斗争,以挽救民主共和国和保持国家的革命精神。在这时期中,他为了要复活他的政党,进行了改组。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明确纲领,同时也由于不断重复了主要依靠个人的忠诚而不是建立严格的党的纪律这一错误,因此他的政党缺乏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了制定一个使党能有群众基础的纲领,成经引起党内多次尖锐的斗争。孙中山一贯要求把农民吸引到斗争中来,因为他从自己的出身知道土地问题对革命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但国民党内许多资产阶级分子害怕发动群众,并且实际上不愿意改变土地所有制关系。孙中山一方面缺乏有经验的干部,另一方面又竭力想建立一个他进行活动的基础,因而不得不缩小他的目标。

在这些不断斗争、挫折和失败的年代里,孙中山从不低头,他仍然挺起胸膛,忠于人民革命,他的继续战斗的决心毫不动摇。但他所有的不仅是决心。在他寻求中国革命的关键时,他严格地要求自我革新。他痛恨主观主义,并且无时不力求谦逊。如他自己所说,他喜欢“事实胜于虚荣”。他愿意从生活的事实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如果这些事实要求改变他的思想,他就善于和勇于使自己抛弃陈旧的观念,制定从新观念中产生的原则。

就是这种自我革新的要求使孙中山在他亲历的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阶段中总是站在进步方面。他吸取着在他的时代里世界上最前进的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进步的愿望;他真诚地追求自我革新,这样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所面临的每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并在人民完成这些任务时,给他们一种起鼓舞作用的影响。

孙中山的进步的决心使他在晚年能够领会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是国家最强的动力。他一旦看到真理,就毫不迟疑地行动。他修改了他的旧政策和主义。他宣布和苏联联盟。他欢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因为这对革命有利。他得到了更确切的社会主义观念。他抛弃了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追求,因为他已经明白,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代之而起的是他提出了他的新理想¾ 人民共和国的理想。最后他制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来解决农民问题,这就是他在几十年中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

他在广州的政府受到四面包围。一九二三和一九二四两年中经常发生战争。帝国主义者派了炮舰到广州去对他进行威胁。他们煽动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手下的商团进行叛乱。此外,国民党内部纷争也越来越紧张了。孙中山在思想中每前进一步,就遇到来自右派分子的抵抗。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束缚他的手足,因为他们知道,要使孙中山沉默是办不到的。他们试图用反对他的新政策的虚构的论据来警告他。这些论据破产之后,他们又想从背后破坏他。这些人使他愤怒得甚至食不下咽,有许多次,他身体上因气愤而感到剧烈的痛楚,终于成病,以至不治。这是因为他只有一个原则来指导全部思想和行动,那就是如何更快地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任何人阻挡了这一斗争的道路,就必然会受到他的最愤怒的斥责。

孙中山坚决反对帝国主义者。在共产党帮助下,他平息了广州商团的叛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苏俄的技术援助下,他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这支革命武装在对叛乱军阀的多次斗争中扭转了局势。

一九二四年,华北发生奉系和直系的战事。他看到这是一个动员力量再次北伐的好机会。但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曹锟被推倒之后,他被邀请北上,举行圆桌会议。他接受了邀请,但同时宣布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作为取得国内团结与和平的条件,必须废除和帝国主义者的不平等条约,必须采取步骤保障人民自由和国家独立。

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次旅程。这一次我们是取道日本的。那时,日本人对美国国会通过的移民法案还在感到痛心¾ 这个法案还在撕毁了过去的协定,不准日本人和其他亚洲人民移居美国。孙中山在好几个大会上讲了话。在这些会上,我看到听众中有许多人为美国政府加在他们头上的耻辱而悲愤下泪。孙中山对他们阐释中国革命,呼吁他们和一切亚洲人民团结起来努力打倒帝国主义和它所滋长的骄横暴戾,维护亚洲人民的光荣、国家独立和种族平等。

当我们到了天津,还没有开始和军阀们举行会议时,孙中山病倒了。在病榻上,他接见了军阀们派来的使者。他竭尽余力,用毫不含糊的字句痛斥了他们主子们的伪善和自私自利。但他的病逝加剧不能再坚持下去了。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他的坚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虽然他在生前没有能够看到他理想中的屹立在世界舞台上的伟大的中国,但他从没有一刻怀疑过,这将是他一切努力的最后结果。中国共产党担起了他的使命,并且又经过了多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此后,又领导他们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孙中山的理想已经成为事实。不论在哪一方面,他的理想都已经实现。

但是,孙中山所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理想。他遗留给我们的还有象列宁在一封给他的信中所描述的,对革命事业的“不息的热诚”。在我们进行未来的事业时,我们需要这样的热诚,因为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简单的,同时又是不容易的。我要特别告诉我们那些在斗争的新阶段中负有重大任务的青年们:向孙中山学习!吸取他的不息的热诚,学习他的不断进步的要求,效法他反对主观主义的精神,他的谦逊和他亲近人民的作风。使这些特点成为你们自己的品质的一部分。有了这些,你们就一定能够前进,去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好地纪念孙中山。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位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的遗产才能世代流传下去。

作文材料3:纪念孙中山先生

——《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日。毛泽东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长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十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演讲,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作文材料4:复兴中国文明的伟大先驱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人民日报》社论,1986年11月12日。

今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国各族人民,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缅怀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独立、民主自由、人民幸福、人类进步而建立的不朽功勋。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推翻清皇朝的反动统治,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振兴中华”,他组建了我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适合于当时需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他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创立了同盟会,发动和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直至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本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后来,孙中山先生又同一个个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他的晚年,革命的精神越发昂扬。他顶住帝国主义的压力,排除顽固分子的阻挠,毅然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主持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虽然他在1925年3月逝世,但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的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是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无限热爱我们的祖国,无限热爱我们的人民。这种深挚的爱,使他萌生了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使他坚持不懈地向国内外一切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显示了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极为突出、极为感人的。他“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外来的威胁,内部的分裂,都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信心和勇气。在革命与反革命反复较量的惊涛骇浪中,他毫不退缩,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搏击前进。他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勇于根据革命实践经验不断修改和补充自己的理论,抛弃旧的观念,接受新的思想。他说:“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列宁的事业和学说,确信社会主义的苏联是中国革命的可靠盟友,中国革命必须“以俄为师”。“五四”运动发生后,他予以极大的关注,高度评价新文化运动为“最有价值之事”,“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正因为如此,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就不是偶然的了。他能够始终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前进,也是与此分不开的。

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野广阔。他到过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但注意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认真研究世界的历史和现状,这是他比同时代的许多人站得高、看得远的一个重要原因。孙中山先生从来没有离开世界的全局来制定改造中国的方略,经常把中国同世界上其它国家进行比较。他主张:“中国要学外国的长处”,同时,又强调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人家后面:“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他。”这些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巨大的启迪。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业绩永垂青史,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德也永远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孙中山先生生活时代的中国了,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教,团结一切真正忠于孙中山先生事业的人们,历尽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本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二次腾飞。接着,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亲手制定的改造、建设中国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孙中山先生原有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国的建设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孙中山先生生前曾梦寐以求,使中国变成“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使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经过我们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孙中山先生的理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反对军阀混战,反对分裂割据,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他说:“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他生前一直非常关怀处于日本殖民者统治下的台湾同胞,曾三次去台湾进行革命活动。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隔绝的状态,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局面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为了早日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一系列有关的方针、政策,提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建议,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得到了海内外爱国者的热烈响应。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为统一祖国做出切切实实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三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时也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们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抱负。在历史上,中国文明曾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过重大贡献,但是后来落后了。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中国文明的复兴,使中国重新为人类做较大贡献有了现实的可能,那么,孙中山先生就是这个复兴的最伟大的先驱。现在,一切为了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们都是孙中山先生所开拓的伟业的继承者。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海峡两岸、海内海外一切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实现复兴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作文材料5:何香凝百年纪念会讲话

何香凝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带头提倡推翻清朝政府的运动,反对君主立宪论,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主张。在他的晚年,他更前进了一步,他把民族独立、民主主义、平均地权的旧三民主义,进一步发展为联合列宁时代的苏联,联合中国共产党,联合工人农民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越来越明确地主张,依靠武装斗争,结合工人农民的群众运动,作为达成中国民主革命的手段,革命的目标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军阀。

孙先生是中国近百年史中,第一个提出“革命”的人。他开始使用“革命”这两个字,是在七十多年前了。

孙先生生自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的家庭。他在香港澳门学医的时候,以及到檀香山、南洋、欧洲各地时,就已在同学及友人中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清皇朝的思想,筹组革命团体,准备进行革命。一九○三年他在日本,朱执信、黎仲实、李章达、马君武等人常常在我们家中开会。一九○五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我们很多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学生都参加了这个革命组织,积极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孙先生坚决反对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派,他主张用革命军事手段推翻皇帝,建立民主共和国。在孙先生领导之下,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终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

共和国成立以后,孙先生又领导了反对袁世凯,反对陆荣廷、陈炯明、沈鸿英、杨希闵以及反对吴佩孚、段祺瑞等封建军阀的斗争。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列宁领导下的俄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他逐步明确了要适应中国革命的新形势,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他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着名的“联俄反帝、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就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是孙中山先生又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先生当时敢于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敢于联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敢于同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实行合作,这正是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伟大革命精神的表现。他还实行扶助农工的政策和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在当时,也是有进步意义的。孙先生虽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敢于革命,敢于反对帝国主义,这是老修正主义者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根本不能比拟的。

孙中山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他的不断进步,坚持革命,越到晚年越坚决。孙先生的晚节是万人共仰的。

孙先生去世之后,蒋介石反动派完全背叛了孙中山先生遗志。他们不仅不执行孙先生联俄反帝、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出卖了革命的新三民主义,而且甚至血腥镇压革命运动,屠杀了几百万革命战士,使中国革命的胜利推迟了二十多年。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不但彻底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紧接着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跃进,在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奇迹。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中国人民发展农业,建设工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前几天,我们又成功地完成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使全世界反帝国主义的人民同声赞扬,使全靠核讹诈过日子的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吓得发抖。由于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在短短的十七年内,做到了亚洲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一百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两百年才能做到的事。孙中山先生的建设中国的理想已经被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远远地超过了。我九十岁了,我能目睹并亲自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推翻清朝政府和国共合作举行北伐的两次大革命,又能目睹并亲自参加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彻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打下基础,我是如何地幸福呵!

特别使我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感到振奋的是,毛主席不以祖国的日益强大为满足,而且为了保证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变色,为了给全世界革命人民树立样板,他还亲自领导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的车轮是前进得多么快啊!正当人们赞叹中国人民这样迅速掌握制造原子弹技术的时候,中国又出现了比原子弹试验更大的事件——文化大革命!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全世界都在震惊。革命的人民在欢呼。反对革命的反动派在失魂丧魄。大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中国的诞生和壮大,是在怎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回想一百年前的中国,回想五十五年前辛亥革命时的中国,回想四十一年前孙先生逝世时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多么不同啊!

我老了。我能稍稍自慰的是,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追随了孙中山先生,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我追随了毛主席。我现在学习孙中山先生,努力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晚节。现在,文化大革命来了。这是决定中国命运,影响世界前途的大革命。尽管我九十岁了,我仍然有决心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在这次大革命中继续保持革命晚节。我号召所有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战友们,不要自馁,不要倚老卖老,不要一屁股坐在老资格的包袱上而寸步不前。我们要决心跟毛主席跟到底,继续改造自己,继续努力前进。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我们对孙中山先生和无数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最好的纪念。

作文材料6: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那个时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之下,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青年时代起,孙中山就怀着满腔悲愤,以炙热的爱国激情投身革命。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在人民大众中进行了艰苦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他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启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他在我们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称赞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他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孙中山先生也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自己的好朋友。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志,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他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他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着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宏伟气魄。他认为,要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要学外国的长处”,同时强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他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中国人民,对一切有志于实现祖国富强、完成祖国统一的海内外同胞,仍然有着巨大的启迪、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正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建设。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任何伟大人物,都不可能不受到历史的局限。孙中山先生也有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成为祖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人类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尤其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提倡孙中山先生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

七十二年前,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

现在,我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正在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我们的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真诚希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海峡两岸、海内外一切敬仰孙中山先生的爱国者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团结起来,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使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