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希里人

历史地理2023-02-02 23:29:57百科

斯瓦希里人

非洲东部地区跨界民族。近200万人(1978),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 (占全族人口总数64%)、 肯尼亚东部(占全族人口总数13%)、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地区、科摩罗以及附近岛屿(占全族人口总数15%);另有一些支系或群体散居索马里南部沿海一些城市(摩加迪沙、梅尔卡、布拉瓦、基斯马尤等)、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马拉维、赞比亚和扎伊尔。其构成十分复杂,属埃塞俄比亚人种,即尼格罗人与欧罗巴人的混合类型。皮肤古铜色,腭凸不明显,多黑色波纹发。主要由沿海地带及桑给巴尔岛、 奔巴岛、 马菲亚岛的班图人(迪戈、拉古鲁、夏姆巴等族)和纪元后陆续迁来的印度尼西亚人、印巴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长期混血而成,并含有大湖地区内陆班图人的成分。“斯瓦希里”一词源于12世纪阿拉伯语,意为“沿海居民”。使用斯瓦希里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东班图语言群,约有20种方言,主要有姆维塔方言(流行于肯尼亚蒙巴萨地区)、阿穆方言(流行于肯尼亚拉穆岛地区)、恩格瓦纳方言(流行于扎伊尔东部基伍省)、恩加齐加方言(流行于科摩罗群岛)和翁古贾方言(流行于桑给巴尔诸岛)。翁古贾方言为现代斯瓦希里标准语,通用于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10世纪始用阿拉伯字体文字,19世纪后逐渐改用拉丁文字。多信伊斯兰教, 属逊尼派。 斯瓦希里人曾于中世纪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阿扎尼亚文明,阿拉伯文献中称作“僧祗国” (Zenj),中国宋代著述中称 “层拔国”、“层檀国”。随后他们又是东非沿海诸城邦国家(基尔瓦、帕塔、蒙巴萨、马林迪等)的主要居民。他们所在的这些国家为当时非、亚贸易中心之一,与中国早有来往。斯瓦希里族体为非、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产儿,它除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外,还汲取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其他国家文化的成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斯瓦希里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不少人居住城市和港口,经商或从事各种手工业(制瓦陶、编筐帘、织网、木刻等)。住宅多为有双斜面屋顶的正方形草舍,有前庭,室内陈设多为阿拉伯式样。妇女身着缠身布。11世纪起曾介入阿拉伯人奴隶贸易。16世纪起先后受葡萄牙、德国、英国殖民者侵略、分割和统治。在奴隶贸易和欧洲人势力深入东非内陆期间,斯瓦希里语作为商业语言扩散于大湖地区,目前使用斯瓦希里语的人数达5000万,其中不少人往往自称斯瓦希里人。

本文标签: 斯瓦希里人  siwaxilire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