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gudai shuilei
[外文]:China's ancient submarine mine
中国古代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火器。一般以铁为雷壳,内装火药和发火机构,外加密封装置。按其在水中布设的状态,有锚雷、漂雷、沉底雷等。中国在明朝的水战中已广泛使用水雷。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唐顺之辑《武编》,记有“水底雷”,将铁壳雷放入密封的大木箱里,沉入水中,下用 3只铁锚定位,上用绳索连发火装置接到岸上,当敌船接近时,岸上伏兵拉火引爆。它实际上是一种拉发锚雷。王鸣鹤撰于16世纪末的《火攻问答》中,记述一种触发沉底雷,称为“水底鸣雷”。它是将铁壳雷放入密封的大缸中,沉于水底,上横连绳索于水面下一二寸(约0.033~0.066米)处,并与雷体内的发火装置相连,敌船触之,机落火发,炸毁敌船。《武备志》(1621年初刊)中记录了几种水雷,其中有“水底龙王砲”,它是一种定时爆炸漂雷。外壳是使用熟铁打造,重4~6斤(约2.4~3.9千克),内装火药。砲上缚信香引火,香的长短可根据敌船的远近而定。砲外裹以牛脬密封,再用处置过的羊肠引到水面通气,上用鹅雁翎作浮,不致熄灭火种。将砲绑缚在木排上,用石头坠入水中,顺流漂去,“香到火发,砲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宋应星撰《天工开物》(1637年初刊)记载有一种名叫“混江龙”的水雷,它的构造与“水底龙王砲”相似,但改信香发火为火石火镰摩擦发火,提高了点火机构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