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历史地理2023-02-02 22:51:48百科

长沙会战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1939年9月上旬,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及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0万人,以一个师团、两个支队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一个师团进占鄂南通城地区,两个师团部署在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约20万人,以九个军配置在鄂南麦市、湘北新墙、长沙地区,七个军配置在赣北上高、武宁、修水地区,利用山岳江河组织防御。13日起,进占赣北之日军第 101、第106师团由靖安、大城西进,被守军阻于修水地区。进占鄂南之第33师团由通城进至献钟、修水,亦受阻。23日起,第6师团、奈良支队由岳阳地区南进,先后强渡新墙河、汨罗江。上村支队在海军配合下,由荷叶湖经夹港至营田附近登岸南犯。守军第52、第37军抗击后,主力撤至长沙东南地区。28日,第6师团,奈良、上村支队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于10月3日北撤,14日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以九个军配置在鄂南通城、湘北新墙、长沙地区,四个军配置在赣北武宁、修水等地区,企图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逐次阻击,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9月6日,日军一部开始攻击岳阳东南大云山守军。18日,第3、第4、第6师团、早渊支队强渡新墙河。守军第 4、第58军抗击后,主力转移至汨罗东北洪源洞一带,寻机歼敌。日军继续南犯,强渡汨罗江,守军第37军再次抗击后,向捞刀河东南预定决战地域转移。26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团,早渊、荒木支队进至捞刀河两岸,次日在长沙近郊空降伞兵100余人,早渊支队一部突入市区,骑兵一部进至株洲,均被歼。此时,薛岳指挥第26、第74军等六个军在长沙东南地区开始反击,在洪源洞地区的第4、第20、第58军也尾敌南渡汨罗江,南北夹击,10月1日,日军被迫北撤,9日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日中旬,日军为配合其在香港地区的作战,阿南惟畿指挥四个师团、三个旅团(支队),约10万人,以三个师团进占湘北新开塘、西塘,沿岳阳至长沙铁路进犯长沙,一个师团由赣北安义西犯上高,配合其主力进攻长沙。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十个军在湘北新墙、长沙地区,三个军在赣北武宁、上高地区组织防御。19日,湘北日军一部攻占了岳阳东南段山。24日起,第3、第6、第40师团先后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南下,守军以一部兵力与日军保持接触,第37、第99军主力向金井以东及铁路以西地区转移。31日,日军越过捞刀河、浏阳河,从南东北三面包围长沙,次日发起攻击,守城的第10军英勇抗击,日军受挫。1942年1月4日,守军第4、第79军等九个军对敌反包围,实施反击,日军被迫向东北方向退却,守军跟踪追击,日军伤亡严重。16日,日军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第34师团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本文标签: 长沙会战  ChangshaHuizha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