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缩微摄影技术

历史地理2023-02-02 21:41:15百科

文献缩微摄影技术

用于制作、管理和使用文献缩微品的方法和设备的总称。文献缩微品是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载体的总称。缩微影像是须经放大,人眼才能清楚识别的图像。

发展简史

文献缩微摄影技术的发展已有150 年历史,可粗分为3个阶段:

(1)开创阶段。1839年, 英国一位显微镜制造者J.B.丹塞把20英寸长的文章缩摄为八分之一英寸的图像,然后用100倍的显微镜来阅读, 被公认为文献缩微摄影技术的首创人。其后,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当巴黎被围时,法国一位化学家R.达格龙把信件缩摄后用信鸽飞送进巴黎,然后放大成肉眼可读的信息,这是文献缩微摄影技术的巨大潜在作用在历史上的首次重要显示。但在其后50年间却无多大发展。

(2)实用阶段。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银行家G.麦卡锡发明了16毫米胶卷轮转式缩微摄影机来摄录已兑现的银行支票。30年代,柯达公司加以改进后用之于摄录售货票据。4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由采用具有部分自动化功能的35毫米胶卷平台式缩微摄影机来缩摄大量过期报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内和派遣到国外的军人之间的大量往来信件和具有情报价值的世界各地照片都摄成缩微品航寄,又研制出了含有拍35毫米胶片和它的检索字符的“开窗卡”,以便缩摄较大原件并迅速查找和提供所要资料。战争结束后,“开窗卡”即被大量应用于摄录各种工程设计图纸。50年代初,美国又创制出“封套式缩微品”,这是把16毫米缩微胶片剪切成条,插进一种近似目录卡片大小的透明套中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扁平外形的缩微品。若在这种夹套中插进一条肉眼可阅读的资料内容索引,拷贝后,就成了单张的“缩微平片”。法国最早设计了直接摄录成透明的“缩微平片”的机器,英国和美国则多采用不透明的“缩微卡”和尺寸更大的“缩微印刷品”,但到60年代中期已趋于淘汰。这首先是由于美国一些有影响的大机构如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全国航空和宇航局等都以缩微平片形式向世界发行技术资料;再是新研制出并很受欢迎的阅读复印机不能使用不透明缩微品。

(3)发展阶段。60年代以来,研究出了性能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新系统、 新机型和新材料。例如计算机输出缩微片(CCM),计算机输入缩微片(CIM),将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快速检索的功能和缩微技术存储大量资料的能力溶合一起的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CRA)。1983年柯达和3M公司研制成了一种远程视频缩微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RACAR),这是将缩微存储能力,计算机的检索能力和视频的传送能力3者溶合一起的新技术。1987年末,柯达公司和中国的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合作开发成功微机辅助检索汉字软件,于1988年开始在国内配合柯达IMT-350型普通纸缩微检索还原终端机配套出售。此外,彩色缩微品质量大有提高,如6290新型柯达彩色缩微片,其染料的暗保存稳定性比以前的胶片长10倍,其发行用的拷贝片,在普通室温条件下的储存时间可达100年。由于缩微系统具有设备投资较少,维护费用较低,能保持原件的真像,保存期大大超过光盘并已有了多方面的国际标准等优点,缩微品将是一种被广泛采用,长久保存的信息载体。

缩微设备

包括制作、使用、保管缩微品的各种设备。在制作方面,首先是将原件进行拍摄的缩微摄影机。其原理和一般摄影机相同,但具有自动对焦、曝光、过片、计数等性能,也有适用于采用不同规格的卷片,或直接摄制出“开窗卡”或“缩微平片”的各种类型。总的基本类别可分为“轮转式”和“平台式”。曝了光的缩微片一般要进行湿法或干法或热法的显影,要根据胶片的不同性质而用相应的设备。拷贝或复印已制出的母片,也有各色不同的器械。还有大量复印片或拷贝片,按其所要发往的单位和数量自动整理的设备。当然还少不了在各个生产环节中进行质量检查和保质量仪器,如密度计、检查台、硫代硫酸盐残留量测定器等等。近年已有把多种工序在一个工作站上连续一起完成的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设备包括检索用、阅读用、复制用、藏件用、照明用、空调保洁用的各项设备。缩微品阅览室必须有完整的缩微藏品目录卡或目录本和目录柜。要有和藏品的品种、规格相应的阅读机和阅读复印机。阅读室要有适当亮度并安装在适当高度,角度的照明设备。若有缩微品附藏在阅览室内,就需有能使室内的温湿度和清洁度达到适于保存缩微品的条件要求的设备。

发展方向

和电子计算机、光盘、视频技术等高技术的结合形成更高效的复合信息系统是其发展方向之一;提高普遍使用的阅览复印机、摄影兼冲洗机等缩微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和方便性并减低成本和售价,使其成为一般办公室的常用设备也是其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标签: 文献缩微摄影技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