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接定价理论模型的内容与应用
间接定价理论模型是杨小凯和黄有光在Coase和张五常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假定每个人都可以从事两种有专业化经济的活动:一种是生产最终产品的活动,如农产品生产活动;另一种是生产中间产品的活动,如从事农业所需的各类经营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们用资源生产没有直接效用的中间产品,一定是中间产品的使用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这是一种迂回经济效果;如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活动可以提高从事农业的效率。最终农产品用Y表示,生产Y的活动用lv表示。另一种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经营服务的间接活动,经营知识用x表示,它是中间产品;经营劳动用lx表示。每种活动都有专业化经济。这样一来,生产组织结构可以细分为四种:
A.每个人自己提供经营知识(x)从事农产品(v)生产;
B.生产农产品(v)的人卖农产品,买经营知识(x);经营专家卖经营知识(x),买农产品(v)。生产是通过产品市场进行组织。
C.生产中间产品即经营知识(x)的经营专家卖经营劳动(k),农产品(y)的生产者当老板,雇佣经营专家从事经营活动,加上自己的生产劳动(1v)生产农产品(Y)。生产是通过劳动市场替代中间产品市场,用企业形式进行组织。
D.生产中间产品即经营知识(x)的经营专家当老板,雇佣其他成员提供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劳动(1y),加上自己的经营劳动(1x)来生产农产品。生产也是通过劳动市场替代中间产品市场,用企业形式进行组织。
以上四种结构可以用两个维度来划分:第一类是有无分工的结构,其中,A是无分工结构,B、c、D是分工结构;第二类是有无企业的结构,A、B是无企业结构,c、D是企业结构。这四种结构中哪一种会出现呢?间接定价理论用超边际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1:当交易效率足够低时(即专业化经济小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无分工结构是一般均衡,如结构A;当交易效率足够高时(即专业化经济大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分工结构是一般均衡。
命题2:当劳动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x)的交易效率时,分工通过劳动市场和企业制度来组织;否则分工通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市场来组织,如结构B。
命题3:当企业在一般均衡中出现时,如果用来生产最终产品(Y)的劳动(1y)交易效率比用来生产中间产品(x)的劳动(1x)交易效率低时,最终产品专家(如直接生产农产品)是企业老板,享有剩余权利,如结构c。
命题4:当企业在一般均衡中出现时,如果用来生产中间产品(X)的劳动(1x)交易效率比用来生产最终产品(如v)的劳动(1v)交易效率低时,中间产品专家(如经营服务专家)是企业老板,享有剩余权利,如结构D。
命题3、4说明企业和非对称剩余控制权、收益权可以将交易效率相对低的活动卷入分工,以避免对这类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直接定价所形成的高昂交易费用,这类活动价值的大小不由市场定价直接反映而由剩余收益间接反映,这就是间接定价理论。该理论揭示了:当交易效率足够低(专业化经济小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时产权将采取自给自足的直接实现形式,当交易效率足够高(专业化经济大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时产权将采取分工的实现形式;在分工的实现形式中又分为直接定价形式和间接定价形式,当只有最终产品或者出现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分工但劳动交易效率低于产品交易效率时产权将通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市场直接定价来实现,否则产权将以剩余权利的形式通过劳动市场和企业制度间接定价来实现。现在,间接定价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特别是在企业的分工合作与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的研究上。向国成则认为,整个间接定价理论模型不仅仅包含了解释企业产生及其性质的间接定价理论,在本质上是探讨出现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分工时产权的组织实现形式;他在做适当扩展后对中国农业组织化的演进路线进行了统一的纵向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