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果

工业技术2023-02-02 15:54:02百科

苹婆果

苹婆果是苹婆(树)的种子,又被称为凤眼果,还有罗晃子、苹婆果、九层皮、潘安果、七姐果、富贵子、假九层皮、红皮果等很多别名,长得像花儿一样美艳。整个果实的形状有点接近椭圆形,在没成熟的时候,像五个手指合拢在一起一样,呈绿色;等到成熟的时候,颜色变成暗红色,手指自然爆炸叶片散开,漏出里面黑色的种子。

苹婆果是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苹婆在梵语中名字叫“频婆”,相传唐代三藏法师在印度的时候,常常坐在苹婆树下翻阅经书,公元646年他把苹婆树带回了中国,种植在韶关的南华寺中,从此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都有了种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苹婆果

苹婆果树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可高达10米,树冠优美,树干是褐色的,叶字比较宽是互生的,油绿秀丽,有数十朵小花集成一穗,倒悬于液间,花是白色的微微带有红晕,它的形状酷似一盏盏四面玲珑的灯笼,垂悬于枝头,别致无比,因此也常被种植在庭院中,作为庭院树来观赏。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夕)用它来供奉,因此又名“七姐果”。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区别见下文)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苹婆果的吃法

苹婆果属于水果范筹,每年到了7、8月份就是苹婆的收获期,一般煮熟剥开硬壳后再吃。

食用部分是其种仁,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

苹婆果实

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苹婆果)焖鸡、凤眼果(苹婆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菜”。

凤眼果(苹婆果)烧肉:将苹婆去掉层层“外衣”,煲熟。然后鸡斩成寸断,加盐、糖、酱油、米酒腌制20分钟,下锅与姜葱一同炒出香味,然后把煲好的苹婆与鸡一同再焖煮20分钟即可!而苹婆的甜糯绵软加上鸡肉的爽滑鲜美,让它成为了广东人最钟爱的应季佳肴。

苹婆莲子红枣汤:事先用红枣、冰糖煲至成熟的苹婆,与提前4小时泡发并且隔水煲煮40分钟后的的雪莲子一同混合,造就的苹婆莲子红枣糖水,同样也是一绝!

另外,苹婆果含有大量淀粉,可与板栗、柿子、枣等同列为“木本粮食”。

苹婆果的中医功效

不仅如此,苹婆果还是一味中药,性平而甘,具有和胃消食,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小儿烂头疡。

苹婆果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含量都比较出色,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既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能消除炎症,特别是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以后,能保护眼睛,预防视力下降,而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以后,则能保护胃黏膜,和呼吸道黏膜,能减少胃炎和呼吸道炎症发生。

苹婆果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它还含有大量药用成分,能消除人体胃部的炎症,也能驱除胃寒,能减少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发生,除此以外,它还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平时出现寄生虫病时,可以多吃一些苹婆果,就能把身体内的寄生虫消灭,并让它们排出体外,因精虫引起的腹痛也能很快减轻。

凤眼果虽然营养丰富,保健功效出色,但是食用时也有一些禁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脾胃虚弱的人群不能食用,不然会引起腹部不适,对身体健康不利。

听说明代海瑞,因患重病,有人送他一筐苹婆果,他就分开每天熬粥喝,吃了一段时间之后果然康复。这说明苹婆果还有的药用价值,温胃,杀虫的功效,对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疗效不错;对翻胃吐食疗效也不错;还对疝气疼痛也有效果,只需要七个苹婆果和酒煎服就可以了;除了这些苹婆果还有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等功效。

苹婆与假苹婆

本文开头提到了假苹婆也是实有其事,两者的树干、叶子、果实都是十分相似的,都同属梧桐科苹婆属亦是常绿乔木。区别如下:

1、苹婆的叶子为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假苹婆的叶子为椭圆状矩圆形,近披针形,苹婆的叶子比假苹婆的阔得多。

2、苹婆花则是奶黄色,五裂,单性或双性,雌雄同株,形态有点像细小灯笼;而假苹婆花为淡红或淡粉红色,五辨,形态为星型。

3、苹婆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一至三粒,大小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比假苹婆籽大得多,吃起来像板栗;而假苹婆果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五至七粒,大如花生米。

4、苹婆枝叶比假苹婆更为浓密,几乎不透阳光。

本文标签: 苹婆果  吃法  功效  假苹婆果  
上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