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吸附法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吸附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是近年来高效环保型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热点 。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吸附菌株的筛选、单菌株的吸附性能、吸附剂表面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生物脱附等实验研究阶段 一J。筛选到的生物吸附材料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诸如单菌株可能存在对生长条件要求偏高,对重金属废水的缓冲能力和抗毒能力不足;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偏低,易解絮 。对生物吸附工艺的研究也还没有系统的报道。因此,开发高效的生物吸附剂和处理工艺,将是生物吸附法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利用复合吸附剂FY01与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柱式生物曝气法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由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制备和保存。电镀废水:采自广东省阳江市某电镀厂,总Cr、
cr”、Cu“ 和COD 分别为60。4、55.3、4.5l和48.2 mg/L,pH 2。95。活性污泥:采集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污水处理厂,含水率约85% 。
1.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玻璃吸附柱规格为巾5 am×40 em。底部设刚玉曝气头。
1.3 复合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向100 mg/L含铬培养液(葡萄糖15 g/L,牛肉膏2 g/L,蛋白胨2 g/L,酵母浸出粉2 g/L)中,接种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黑曲霉(AspergiUus niger)、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taceae sp.YJS)、酵母属(Sacehar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霉属(Rhizopus)等微生物和电镀厂受污染土壤,摇床培养3 d,取混合液按1/10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含铬培养液中。重复移种10次后,取混合液接种于无铬培养液中扩大培养,提取菌体与聚苯乙烯胶球体和植物碎片混合物混合,制备成粒径为2~3 mm、含水量约为80% 、含菌量为10 一10 CFU/g的复合生物吸附剂后保存备用。
1.4 吸附实验
取复合生物吸附剂10 g、活性污泥湿重5 g加入吸附柱中,废水以降流式连续流加入柱中,流速由流量计控制。底部连续出水,曝气处理,不同时间取出水测定总cr含量和pH。每次实验均更换生物吸附材料。
1.5 分析方法
总Cr和Cr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测定;铜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的WFX一1C;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pH由上海雷磁厂生产的PHS一3C型pH计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镀废水pH 对吸附的影响
处理进水速度为500 mL/h,pH调节为1~11的l1个电镀废水水样2 h后,铬的去除率与出水pH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与单菌株生物吸附剂相比,该复合生物吸附剂对进水pH的适应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在进水pH=l~6时,对60.4 mg/L铬的去除率高达60.4% ~83.0% ,显示出了较强的耐废水pH冲击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FY01由多菌种组成,部分菌种对铬、铜等重金属废水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和体内积累性能¨’ 。菌群中不同的菌种在相应的适宜pH值下(如掷孢酵母的适宜pH=2~4,产朊假丝酵母的适宜pH=2—3) ,能有效地对Cr”进行还原,实现总Cr的吸附积累。其中Cr 的还原如方程式(1)~(3)L 3,9j:
Cr20;一+6e+14H — 2cr +7H20 (1)
CrO]一+3e+8H ---,Cr¨+4H 0 (2)
从上述反应式中可以看出,铬的还原需要消耗电子和以[H ]为代表的还原力。如(1)、(2)式,在电解法处理重金属铬中,电子的提供由直流电产生。而利用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时,在酸性废水中,微生物会优先利用水体的[H ],从而使处理后出水的pH上升并趋近中性;在碱性废水中,这些电子及还原物质的产生主要来自微生物体内大分子葡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的分解,产生的部分[H ]分泌到水体中,从而降低水体的pH。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在适宜的pH下进行铬的还原与吸附时,改变了水样的pH,使之适合于其他微生物对铬的吸附。同时,活性污泥具有缓冲pH的作用,使水样的pH适合于复合生物吸附剂的生长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以下实验不对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均在原水pH下进行。因为该pH值与大部分金属表面加工行业的含重金属废水的pH值接近;同时,该值处于适宜pH平台值的中部,易于调控,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2 电镀废水总浓度对铬生物吸附的影响
FYO1对进水速度为500 mL/h,浓度为5.0 ~60.4 mg/L的电镀废水处理2 h后,结果如图3所示,去除率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 gFY01和5 g污泥复合使用对高浓度铬的处理效果比较理想、运行稳定,能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矾花。曝气停止3 min后,就能很好的实现固液分离。去除率与铬浓度的变化曲线平缓,这说明该吸附剂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理想的耐冲击能力,当铬浓度为60.4 mg/L时,吸附曲线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用15 g活性污泥单独处理废水时,污泥耐铬冲击的能力较弱。当铬浓度>20 mg/L时,污泥出现明显的解絮现象,对60.4 mg/L铬的去除仅为7.5% 。
吸附剂与污泥的协同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活性污泥可以为生物吸附剂提供一个稳定的缓冲环境,同时污泥中的微生物也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 ;在该缓冲环境中,生物吸附剂对铬的高效还原解毒能力是铬生物去除的关键。还原后,高毒性的cr”被转化为低毒性的Cr” ,有效地降低了铬对污泥及FY01的毒性破坏,污泥仍能以菌胶团存在 。
2.3 吸附量实验结果
图4显示,铬的去除效率均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加而下降;吸附量的变化趋势则存在较大明显的差异。其中,当出水水量为0~1000 mL时,10 g FY01和5 g活性污泥对铬的吸附量快速增加并接近吸附饱和,饱和吸附量为3,1~3.37 mg/g。而15 g活性污泥对铬的吸附量在出水水量为200~800 mL时较高,随后出现下降。这是因为,利用污泥作为吸附材料单独处理电镀废水时,水量过大会导致菌胶团发生解体和铬的脱附。
2.4 进水流速对吸附铬的影响
图5是2种吸附材料处理不同进水流速的电镀废水2 h后的实验结果。处理的水量随进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当流速达500 mL/h,处理水量达1000 mL后,10 g FY01和5 g污泥的除铬效率下降速度增快。而在低进水流速时,15 g污泥的除铬效率降低速度较快。这与}引尼对铬的吸附容量小、还原解毒能力不足等因素有关 。
2.5 生物吸附剂的稳定性
吸附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生物吸附剂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实验分别对在4℃ 冰箱和23~28℃实验室保存不同时问的FY01进行了吸附实验,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FY01具有较理想的吸附稳定性,50 d内连续10次吸附实验,对60.4 ms/L铬的去除率的极差值分别在5%和7% 内。因此,可以判断FYO1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2.6 双柱串联生物吸附实验
利用装有10 g FYO1和5 g污泥的吸附柱串联处理1000 mL/h电镀废水2 h的结果如图7。串联生物曝气工艺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理想,对铬的去除均达90%以上,比单柱的效率高10% ;出水pH在6.15 —6.61之间。在该处理过程中,第2吸附柱进水是第1柱的出水,总铬浓度已降至原水的60%左右,六价铬已被有效地还原为低毒性的三价铬 。有利于第2吸附柱中的生物吸附材料对铬的体内积累,促进铬的生物去除。串联法也减少了废水短流对处理效果产生的影响。
2.7 单柱吸附法和串联柱吸附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本实验分别采用了单柱吸附法和串联柱吸附法处理电镀废水,每根柱装10 g FY01和5 g活性污泥,单柱处理废水1000 mL,双柱处理2000 mL,处理时间均为2 h。图8结果表明,串联法处理该电镀废水是非常有效的,对废水中60.4 Illg/L总Cr、4.51 mg/L Cu“和48.2 mg/L C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2.1% 、99.2% 和71.4% 。
3 结 论
(1)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好,耐进水pH冲击能力强,吸附性能稳定。当进水pH =2~5、流速为500 mL/h时,10 g FY01和5 g活性污泥对总cr浓度为60.4 mg/L的电镀废水处理2 h后,总cr去除率均在78% 以上;饱和吸附量为3.12~3.37 mg/g;在4cc冰箱和23~28cc实验室保存50 d的FY01对铬的去除率差值分别在5%和7% 之内。
(2)柱式生物曝气吸附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理想,运行稳定。串联处理2000 rnL总Cr、Cu“和COD浓度分别为60.4、4.51和48.2 mg/L的电镀废水2 h后,去除率分别高达92.1% 、99.2% 和71.4% 。作者: 叶锦韶 尹 华 彭 辉 张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