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的生物自然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和养殖塘,统称为生物稳定塘,其净化机理与活性污泥法相似。属于后者的有土壤渗滤和污水灌溉,统称为废水的土地处理,其净化极力与生物膜法相似。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不但费用低廉、运用管理简便,而且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普遍高于常规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只分别为二级处理厂的1/5至1/3和1/20至1/10。此外,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稳定塘还能作为养殖塘加以利用,污水灌溉则可将废水和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水肥资源利用,获得除害兴利、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近十多年来,这类古老的废水处理技术又恢复了生机,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
生物自然污水处理技术,广泛地说,凡是有用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生物增效。比如:新建城市或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启动;现有化工、电子、医药、印染、造纸、食品、屠宰、石化、钢铁、皮革废水处理系统能力的加强;废水处理设施抗波动能力的提高等等。
然而生物增效不仅使用于此。
从应用上来分:
(1)微生物强化:特殊化合物的去除、厌氧沼气产量提高、低温高温等极端环境耐受、系统反应加速等方面
(2)工业生物清洁:设备保养、管道疏通、环境整洁等方面
(3)异味控制:挥发性异味有机物预防治理等方面
(4)固体废弃物管理:垃圾填埋场、污泥处理站等固体污染物方面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生物自然污水处理技术-土地渗透系统
土地渗透,是在人工调控下将废水投配于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天然净化能力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再生的土地处理法。现将其三种基本方法简介如下。
生物自然污水处理技术一、地表漫流
地表漫流是以喷洒方式将废水投配在有植被的倾斜土地上,使其呈薄层沿地表流动,径流水由汇流槽收集。其过程如图所示。
适宜于地表漫流的土壤是透水性差的粘土和亚粘土,处理场的土地应是有2~6%的中等坡度、地面无明显凹凸的平面。通常应在地面上种草本植物,以便为生物群落提供栖息场所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废水顺坡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渗入土壤,并有少量蒸发,水中悬浮物被过滤截留,有机物则被生存于草根和表土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在不允许地表排放时,径流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再经快速渗透回注于地下水中。
废水在投配前需经必要的预处理,设施有格栅、初次沉淀池或停留时间为1d的曝气塘等。其次,地表漫流系统只能在植被生长期正常运行,这就需要筛选那些净化和抗污能力强、生长期长的植被草种,同时设有供停运期使用的废水贮存塘。地表漫流的水力负荷率依前处理程度的不同而异,一般在2~10cm/d,流距在30m以上。。
生物自然污水处理技术二、快速渗滤
快速渗滤是为了适应城市污水的处理出水回注地下水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处理场土壤应为渗透性强的粗粒结构的砂壤或砂土。废水以间歇方式投配于地面,在沿坡面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通过土壤渗入地下,并在渗滤过程中得到净化,其过程如图。
三、慢速渗滤
在慢速渗滤中,处理场上通常种植作物。废水经布水后缓慢向下渗滤,借土壤微生物分解和作物吸收进行净化,其过程如图。
慢速渗滤使用于渗水性较好的砂质土和蒸发量小、气候湿润的地区。由于水力负荷率比快速渗滤小得多,废水中的书和养料可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也很小,因而被认为是土地处理中最适宜的方法。
上述三种土地渗滤系统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主要依据是土壤性质、地形、作物种类、气候条件以及对废水的处理要求和处理水的出路等。有时,需要建立又由几个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以提高处理水水质,使之符合回用或排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