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三维荧光(EEM)光谱技术,对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O法组合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析,并对比研究传统好氧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出水和A/O脱氮工艺硝化池出水DOM 的 EEM 光谱的迁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种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改良型AO法组合工艺处理后,荧光峰的强度降低了14%~60%,同时类蛋白质和腐殖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腐殖酸溯源表明DOM中的腐殖酸以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带有荧光基团的腐殖酸类为主。
城市废水中的有机质按粒径大小(一般以0.45微米或0.22微米为界)可分为颗粒有机质(POM)和溶解有机质(DOM)两大类,其中DOM约占到总有机物的30。~40。,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影响着活性污泥的动力学活性和絮凝特性。DOM的主要组分是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包括糖类、蛋白质以及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组分,如富里酸和腐殖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荧光反应,它的荧光光谱因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各异,具有与水样一一对应的特点,就像人的指纹具有惟一性,所以被称为污水的“荧光指纹”。
三维荧光技术是将荧光强度表示为激发波长Ex-发射波长Em2个变量的函数,即三维荧光
(EEM)光谱。EEM光谱能同时获得荧光强度随Ex和Em变化的关系,每一种荧光物质都有其特有的EEM信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外,EEM光谱技术还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均有应用EEM光谱技术分析天然水体和污水中溶解有机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含量等方面。而当前国内应用三维荧光法分析大型污水处理厂中污水生物处理前后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针对同一种进水,采用2种不同处理工艺的研究。所以,本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DOM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
1工艺与方法
1.1工艺
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AO法组合工艺,在同一个生物池内平行设置)2条池渠,将70%污水引入传统好氧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另外30%的污水通过A/O脱氮工艺处理,处理后的两股出水混合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消毒排放。2种工艺同用一个污泥回流系统。
采集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出水,包括:总进水、曝气池出水、反硝化池出水、硝化池出水和二沉池混合总出水,水样经过滤预处理后,测定各项指标。
详情请点击下载附件:改良型AO法组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