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以来,聚丙烯酰胺(HPAM)驱油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进人大面积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HPAM干粉年注入量已达万吨以上,其规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含有一定浓度及粘度的HPAM产出水,HPAM污水中残留单体丙稀酰胺(AM)的毒性很大,并且还含有汞、铬、铅、砷、钒、镉等重金属离子,如直接排放将在环境中逐渐累积,危害环境。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产出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1.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与仪器。主要药品为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分子量1200万,水解度35%,大庆炼化公司生产),其余试剂及分析测试试剂均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有7230型分光光度计,PHS-25型pH计,KDM型调温电热套,HWCB-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回流装置,酸式滴定管。
(2)实验方法。用量筒量取200mL新配置的HPAM水溶液置于500mL烧杯中,先移取定量的Cu2+溶液,待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Na2CO3溶液(Cu2+和Na2CO3,已经换算成反应液中的摩尔投加量)。在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后逐渐有沉淀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絮体逐渐增大,2min后反应完全,静置沉淀(沉淀为蓝色),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2.实验结果与讨论
(1)HPAM的测定方法。配制100mg/L聚丙烯酰胺标准溶液,取l0个25mL比色管,并依次加入0.5、1.0、1.5、2.0、2.5、3.0、3.5、4.0、5.0mL的标准溶液,采用淀粉一碘化镉比色法测定HPAM的浓度,并绘制HPAM标准曲线。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GB11914—89)。
(2)助絮凝剂对HPAM的去除效果。采用200mg/L的HPAM溶液,通过改变CuSO4和Na2CO3,的不同投加量,最终确定Cu2+与Na2CO3最佳投入摩尔比是4:5,结果列于表l。从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结果,静置沉淀后溶液无色透明时助絮凝效果最好,而溶液呈淡蓝色时效果不理想。
配制40mmol/L的CuSO4、CuCI2和Cu
(NO3)2溶液,100mmol/L的Na2CO3溶液,按最佳投入比与不同浓度HPAM反应。分别取用不同的Cu2+溶液,考察阴离子对HPAM的絮凝影响。使用淀粉一碘化镉比色法测定HPAM残余量。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u和Na2CO,最佳投入比时,阴离子不同的二价铜盐对HPAM的去除效果都能达到90%以上,絮凝作用基本相同。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对HPAM起助絮凝作用的是Cu2+,而与阴离子的存在无关。
考察CuSO4和Na2CO3,按最佳投入比作用下对不同浓度HPAM的CODer去除效果表明,在Cu2+的作用下,不同浓度HPAM的.CODer去除率都达到了90%以上。因此,Cu2+对较宽浓度范围的HPAM絮凝效果都很好。
(3)絮凝机理的初步探讨。当加入Cu2+时,反应体系的粘度急剧降低。根据最佳投入比,加入Na2CO3,后生成蓝色絮凝物,静置沉淀上清液为无色。继续增加Na2CO3,的投加量,沉淀溶解溶液呈蓝色,体系粘度回升。这是因为阳离子进入HPAM溶液,通过电荷屏蔽效应降低了HPAM的粘度Na2CO3,的加入是为了调节适宜的pH值,随着Na2CO3,投加量的增加,pH升高,絮凝物逐渐溶解,溶液粘度增大。这证明了Cu2+的加入并未使聚合物断链,而是取代了原来Na的位置,从而生成了新的聚合物。新生成的聚合物沉降后的pH值范围大致在5~7之间,在此pH值范围内絮凝物几乎不溶于水。
3.结论
通过使用淀粉一碘化镉比色法和CODer两种检测HPAM残余量的手段,考察了Cu2+的助絮凝效果。利用三种不同二价铜盐的作用,最终确定阴离子对HPAM的絮凝并不起任何作用。Cu2+加入有助于聚合物的絮凝沉降,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Cu2+的投加量也随之增加。Na2CO3,的作用是调节生成和沉降絮凝物的最佳pH条件,确定了Cu2+和Na2CO3,最佳投入摩尔比是4: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对于HPAM这种聚合物Cu2+是一种有效的助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