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式氧化法脱硫中,完善的工艺流程、合理的设备配置、优质高效的催化剂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更为关键的,却是日常工艺与操作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1、对原料气成分的要求;
1-1氧含量;
氧含量要求要少,以保证安全生产求。氧含量偏高副反应增加,一般要求气体中氧含量应小于0.5%,越低越好。
1-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含量一般较稳定。若含量过高(如变换气脱硫等),将消耗较多碳酸钠。使溶液PH下降,对于硫化氢的吸收非常不利,并对再生有不良影响。应测出其含量。作为调节总碱度的依据之一。
1-3氰化物;
半水煤气、焦炉气中含有氰化氢,与碱液接触时生成氰化钠和硫氢化钠而消耗碱。故应测出其含量,以调整碱度并能预估出原料消耗等情况。
1-4硫化氢;
不同原料气中H2S含量差别很大,生产负荷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气量大小,另一方面与H2S含量有关,应较准确地测出其含量范围值,以便调整溶液组分,再生情况和操作条件等。
1-5有机硫;
一般湿法脱硫只能脱除部分有机硫,但其在后工序变换中将会转化为H2S,同样不利于生产,测出有机硫含量可为后工序硫化物的脱H2S提供真实的参考数据。
2、脱硫系统压力(吸收塔);
在吸收塔内原料气压力增加时,H2S和CO2在脱硫液中溶解度均增加,有利于H2S吸收,CO2和硫化氢被吸收的反应机理如下:
NaCO3+CO2+H2O=2NaHCO3
Na2CO3+H2S=NaHCO3+NaHS
当溶液中二氧化碳增至一定量后,会影响到吸收反应速度,不利影响趋于稳定,溶液经再生时,二氧化碳可部分被空气气提出来,H2S被NaCO3吸收的反应速度会随原料气压力的升高而加快,多以在常压脱硫时原料气压力高些有利(至少中压脱硫和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脱硫时压力的影响另论)。
3、溶液温度;
当溶液温度过低时,吸收和析H2S反应速度均降低。将影响H2S效率,且不利水平衡(溶液被稀释),若溶液温度过高,则硫化氢气体在脱硫液中溶解度下降。致使吸收推动力小,净化度低,同时空气(氧)溶解度小,不利于再生氧化,还会造成生成硫代硫酸钠副反应加剧,析H2S反应加快,硫颗粒细不利过滤分离。溶液的腐蚀性同样也会随这温度升高而加重。为此,溶液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为宜,一般情况下在35~45摄氏度范围内生产基本正常。在脱硫塔下部原料气进口和硫泡沫加热器等处要经常检查温度是否在指标内,否则将产生不利影响。
4、溶液循环量;
在溶液组分适宜的情况下,当气量大、H2S含量高时,为保证脱硫效果达到一个理想化的技术指标时,应适当增加溶液的循环量,即增大液气比和喷淋密度,并应考虑保证溶液在反应槽析硫时间和在再生槽氧化时间。循环量大小都必须要兼顾,另外,吸收和再生液量要平衡,富液要全部再生,以防止溶液走短路,为节省动力,可适当提高溶液各组分含量,使溶液具有较高硫容,然后适当减少溶液循环量。
实际溶液循环量的大小,视理论计算和本厂实际情况而定。
5、再生空气量(喷射再生);
随着空气吸入阀全部打开的同时,再生空气也随之增加,吹风强度高,有利于溶液再生氧化,从而保证了脱H2S效率。减少副反应发生并使硫泡沫浮选好、气体CO2较充分。但空气量过大,则硫泡沫层不稳定、硫浮选分离差。若空气量长期过大,则溶液电位将偏高,会使硫酸钠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再生吸入空气量要随生产负荷的大小而相应增减(因受设备条件限制吸入空气量的多少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在调节时,只能用开大关小空气吸入阀的大小。而不应关小溶液阀。以保证H2S泡沫浮选分离并防止硫沉积。一般实际空气吸入量应为理论空气量的12~15倍。
在通过前面的简单说明后,我们总结出一些可靠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本厂的工艺条件及设备装置,来选择合适的脱硫催化剂,得出适宜的操作点,来保证脱硫系统长周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