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550—2015
代替HJ550-2009
水质钴的测定5-氯-2-(吡啶偶氮)
-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
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cobalt
-5-Cl-PADABSpectrophotometr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4-03发布2015-07-01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
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方法原理.....................................................................................................................................15干扰和消除.................................................................................................................................16试剂和材料.................................................................................................................................27仪器和设备.................................................................................................................................38样品.............................................................................................................................................39分析步骤.....................................................................................................................................310结果计算与表示.........................................................................................................................411精密度和准确度.........................................................................................................................5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13废物处理.....................................................................................................................................5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钴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水质总钴的测定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HJ550-200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9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主要对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原理、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定。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水质总钴的测定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HJ550-2009)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延庆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市康居环境检测站、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04月0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07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水质钴的测定5-氯-2-(吡啶偶氮)-
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溶解态钴和总钴的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钴的测定。
当取样体积为20.0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9mg/L,测定下限为0.036mg/L,测定上限为0.500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溶解态钴
指未经酸化的样品通过0.45um孔径滤膜后测定的钴。
3.2总钴
指未经过滤的样品测得的钴,即样品中溶解态和悬浮态两部分钴的总和。
4方法原理
钴与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简称5-Cl-PADAB)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57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吸光值与钴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5干扰和消除
5.1在25ml显色体系中,当单一离子干扰存在时,Fe2+含量大于0.1mg时有负干扰、Cr3+含量大于0.5μg时有正干扰、Cr6+含量大于2μg时有负干扰、Cu2+含量大于0.5μg时有负干扰。样品消解后,加入0.5ml焦磷酸钠(6.12),可去除0.3mgFe2+的干扰、1.5μgCr3+的干扰、4μgCr6+的干扰、1.5μgCu2+的干扰。
-1-
5.2在25ml显色体系中,Fe3+含量大于4μg以上有正干扰。在pH=5~6条件下,加入适量焦磷酸钠溶液至铁棕色消失后,再加入2.5ml焦磷酸钠(6.12),可去除6μgFe3+的干扰。5.3Al3+、Cd2+、Zn2+、Mg2+、Ca2+、Ni2+、SO42-、Cl、PO4-3-、NO3、Br、ClO4---等不干扰测定。
6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6.1硝酸:ρ(HNO3)=1.42g/ml,优级纯。
6.2高氯酸:ρ(HClO4)=1.67g/ml,优级纯。
6.3盐酸:ρ(HCl)=1.19g/ml,优级纯。
6.4硫酸:ρ(H2SO4)=1.84g/ml,优级纯。
6.536%乙酸。
6.695%乙醇。
6.7盐酸溶液:1+1。
6.8三氧化二钴:光谱纯。
6.9氢氧化钠:ω(NaOH)=40%。
称取40.0g氢氧化钠,溶解于l00ml水中。
6.10乙酸-乙酸钠(HAC-NaAC)缓冲溶液:pH=5~6。
称取21.0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少量水中,加入乙酸调节pH至5~6,用水稀释至1000ml,现用现配。
6.115-C1-PADAB乙醇溶液:ω(5-C1-PADAB)=0.05%。
称取0.05g5-C1-PADAB,溶解于100ml95%的乙醇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6.12焦磷酸钠溶液:ω(Na4P2O7·10H2O)=5%。
称取5.0g焦磷酸钠,溶解于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6.13钴标准贮备液:ρ(Co)=0.100mg/L。
称取0.0703g三氧化二钴(6.8),加入5.0ml盐酸(6.3)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4℃下可保存至少一个月。也可采用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6.14钴标准使用液:ρ(Co)=2.00μg/ml。
-2-
吸取10.00ml钴标准贮备液(6.13),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现用现配。
6.15对硝基酚溶液:ω(C6H5NO3)=0.2%。
称取0.20g对硝基酚,溶解于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6.16滤膜:0.45um的醋酸纤维滤膜。
7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A级玻璃量器。
7.1可见分光光度计:配有光程为20mm的比色皿。
7.2万分之一天平。
7.3实验室常用设备及玻璃器皿。
8样品
8.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按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采集水样。样品采集后,加硫酸(6.4)或硝酸(6.1)至pH<2,在0℃~4藏冷℃保存,可保存14天。
注1:采集溶解态钴时应在加酸前先通过0.45um孔径滤膜过滤。
8.2试样的制备
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制备试样。
吸取水样2.00~20.0ml视水样中钴含量而定)于100ml烧杯中,加入l~2ml硝酸(6.1),盖上表面皿,于电热板上加热煮沸1~5min,取下稍冷,加入l~2ml高氯酸(6.2)(视有机物含量多少而定),继续加热至冒浓白烟,并持续至溶液无黑色残渣透明为止。取下冷却后,加入l~2滴对硝基酚指示剂(6.15),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6.9)至溶液呈现黄色,总体积不能超过5ml,待测。
8.3空白试样的制备
吸取2.00~20.0ml蒸馏水于100ml烧杯中,以下步骤同(8.2)。
9分析步骤
9.1工作曲线的绘制
9.1.1消解
-3-
分别吸取钴标准使用液(6.14)0.00、0.25、0.50、1.00、1.50、2.00ml于1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至5ml左右,同步骤(8.2)进行消解处理。
9.1.2绘制工作曲线
将消解后的标准溶液系列(9.1.1)分别转移至25ml具塞比色管中,转移时将小烧杯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总体积不能超过8ml。分别加入5.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10)、0.50ml焦磷酸钠溶液(6.12)、1.00ml5-Cl-PADAB溶液(6.11),摇匀。置于沸水浴上加热5min,取下,趁热加入10ml(1+1)盐酸溶液(6.7),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冷却后用20mm比色皿,于波长57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扣除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对应钴含量绘制校准曲线。
9.2样品分析
9.2.1用经消解处理的水样(8.2),同绘制工作曲线步骤(9.1.2)进行测定。
注2:若水样中三价铁含量高,应适当多加焦磷酸钠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时焦磷酸钠溶液的用量应与测定水样相同。
9.2.2空白试样分析
用经消解处理的空白试样(8.3),同绘制工作曲线的步骤(9.1.2)进行测定。10结果计算与表示
10.1结果计算
样品中钴的质量浓度ρ
式中:ρ(Co)─样品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1—由工作曲线查得的试样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0─由工作曲线查得的空白试样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y─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值;
y0─测定空白试样的吸光度值;
b─工作曲线的斜率;
a─工作曲线的截距,μg;
V─水样体积,ml。
-4-
10.2结果表示
当测量结果小于1mg/L时,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当测量结果大于等于1mg/L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精密度
6家实验室分别对含钴浓度为0.400mg/L、2.00mg/L、3.60mg/L的统一标准样品进行了平行测试: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4.0%、0.9%~1.4%、0.3%~1.2%;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3%、0.4%、0.3%;重复性限r为:0.034mg/L、0.070mg/L、0.070mg/L;再现性限R分别为:0.068mg/L、0.073mg/L、0.074mg/L。
11.2准确度
6家实验室分别对含钴浓度为0.141±0.013mg/L、1.15±0.08mg/L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误差分别为-2.1%~3.6%、-0.9%~1.7%;相对误差最终值分别为:0.5%±0.04%、0.3%±0.03%。
6家实验室分别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实验室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7%~101%、94.3%~98.6%、94.7%~106%;实验室间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99.5%±2.0%、97.3%±4.6%、98.7%±8.2%。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个全程空白试验和实验室空白试验,其测定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12.2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9。
12.3每批样品应分析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标准溶液,其测定结果与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相对偏差应≤10%,否则,需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12.4每批样品应做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回收率应在90%~110%范围内。
12.5每分析10个样品应进行一次平行样测定,样品数量少于10个时,至少进行一次平行样测定,两次平行样品分析结果相对偏差应小于10%。
13废物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放置于适当的容器中集中保存,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