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在日常运行管理中,易出现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下面为大家分享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第244-272问。
问题244:
我们是葡萄糖废水,以前一直低负荷,经常丝状菌膨胀问题,缺少氮,补充尿素。经过加强暴气后膨胀有所减轻,负荷也提高了。DO3.0mg/L。污泥TSS2000左右,进水COD3500,进水量大概11立方/小时。生化池2000方。生化池出口水过滤后COD在110-140mg/L之间波动。沉淀池出水TSS在40--130之间波动,可见度非常低,混浊。沉降比试验,前五分钟为900,2小时沉降500。微生物:少量转轮虫、少量狭甲轮虫,开始出现钟虫、丝状菌生长没有扩散,近期出现大量快速游动的小草履虫,少量草履虫体型大。查了三丰老师的著作,在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一节中对照,也不能确定是何种原因。您的书中草履虫出现在低溶氧,低负荷中,不知道我们系统出现草履虫指示什么状况?
回答:
还是因为进入生化池的水体在生化池停留时间过长所致,建议将二沉池回流量加大,提高水体过流生化池的同时也可对COD3500的进水进行一定的稀释。
问题245:
双沟式交替氧化沟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几个现象,1、采用直径1米的表曝机,堰板交替导致动水位不好掌握,造成表曝机过载;2、在不出水阶段,1#、2#沟都高速曝气时,不出水同时进水量不变,又会加大曝气池的负荷,液面上升,导致表曝机过载。不知这种现象怎么解决?所以我们未采用双沟交替模式,采用1#沟进水,2#沟出水,延长了处理周期,属于哪种类型的曝气呢?怎样控制好氧厌氧段,让氨氮处理率高一些呢?(进水COD240,氨氮45,5万吨/日,氧化沟长130米,4个廊道,每条廊道6台转刷,共24台)
回答:
因为设备过载而放弃交替运行,如果出水指标可以达到处理要求,计算下运行成本,如果成本并不增加的话,那也无妨。反过来说,则需要对曝气机进行改造,否则,无法交替运行的话,系统设计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了。
问题246:
目前运营一个造纸废水处理厂,氧化沟COD去除率低只有50%,目前的进水COD3000mg/L,出水COD1400,氧化沟容积2500m3,拥有4台132KW表曝机,和两套射流曝气(包括60m3/min两台鼓风机),目前溶解氧太低只有0.5,并且氧化沟的泡沫多水的粘度大,不知道什么原因,SV20%,SVI只有40,MLSS不知道控制什么合适,MLVSS只占50%。
回答:
1、不知道氧化沟前段有没有物化处理工艺,如果没有的话,废水中大量SS将被带到氧化沟,导致污泥有效成分降低,废水污染物去除率不高。
2、从你的SV30试验照片可以看到污泥颜色偏淡而无光泽,预示污泥活性低,所以也是去除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3、从泡沫和SV30来看,排泥多了,则泡沫会增加,排泥少了,污泥内的无效物质无法排出。但还是建议加大排泥力度。毕竟你的进水有机物含量高,运行得到,污泥涨上来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问题247:
氧化沟目前四台132KW表曝机还有两套风量在140m3/分钟的射流曝气机,应该不算小了,容积负荷在0.6是不是有点高了?污泥活性一直不行,有什么办法提高污泥活性吗?前几天排泥把污泥浓度控制到了4g然后让污泥又慢慢涨到6000还是不行的。
回答:
排泥还是需要联系控制为好,大幅波动或持续不排泥,对污泥活性控制没有益处。曝气是否充足,主要看氧化沟前段1/3处是否可以满足2.0以上。后段低一点问题不大,否则就确实是溶解氧不足了,自然也会影响有机物处理效率了。
问题248:
SBR池污泥发粘,用手沾上像鼻涕一样黏,曝气时有气泡直接出来,sv沉淀上清液有漂泥,25-30,溶解氧一般3小时后2-3,6小时后6以上请问出现了什么问题?
回答:
污泥是否发粘除了运行问题外,也和废水特性有关(什么水涨什么泥),主要看你目前的有机物去除率,如果去除率没有什么波动,就不要在意污泥的性态。
问题249:
污水厂采用的是SBR工艺,进水COD200mg/L,氨氮20mg/L,污泥浓度基本保持在6000左右,曝气阶段DO在2mg/L左右,出水氨氮一直在1mg/L左右。前天下雨,氨氮去除效果突然降低了,进水氨氮20mg/L,出水有时候8mg/L,经常10mg/L左右。有人说是负荷太低,污泥老化,个人认为污泥老化引起的作用应该不会这么迅速;也有人说是下雨混入了无机质,但通过观察污泥的性状还是比较好的。请问三丰老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氨氮去除效果的突然降低。
回答:
氨氮从20降低到1的话,去除率在99%以上了,这个主要归结为你的污泥浓度保持在6000有关,但是也会带来负面作用,就是系统对外界的波动适应性变差,比如下雨天,如果是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话,通常会出现进水流量的增加,在进水有机物浓度总量不变而进水水量增加明显的话,系统的适应性变差,就会出现去除率的波动。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想你为此一段时间,系统会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的。
问题250:
淀粉制糖废水,活性污泥法,生化池1700方,DO2.0mg/L,进水COD:N:P100:1.5:1左右,水温23度进水COD1800mg/L左右,每八小时压泥机开四小时,压泥机滤液直接回生化池首端,进水流量12--35,平均流量20-25近两个月一直膨胀,TSS3300-3000,SV30800-900,水面有少量泡沫,泡沫表明有少量污泥,近期增大生化池首端溶氧,并加大排泥到TSS2500,钟虫消失,同时出现鞭毛虫并成优势。SV30有增大趋势。上清液清澈透明,表面浮着少量污泥。出水COD60--160mg/L,TSS16--60请问:1、鞭毛虫成为优势说明什么?2、为什么增加首端溶氧降低TSS会有膨胀加剧趋势?3、生化池中部上清液COD100mg/L,在出口却到150,为什么?4、系统如何调整?
回答:
1、图片没有清楚看到鞭毛虫,如果确实存在,说明排泥一下子太多了。
2、丝状菌控制是个负责过程,并不是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浓度调整就可以看到正向效果的,具体可以看看[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相关章节详细介绍。
3、你的生化池上清液取得的沉淀时间和你的二沉池可能不一样,特别在实际运行中,丝状菌膨胀后,二沉池容易飘出污泥,而此活性污泥容易形成COD成分。4、具体可以看看[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相关章节详细介绍。
问题251:
请教一下,双沟交替氧化沟食微比控制在多少较合适?
回答:
氧化沟一般食微比控制值较低,在处理大水量,低负荷污水方面,通常排放水的污染物值较低。主要还是控制较低食微比的原因,具体可以控制在0.05~0.10另外,如果在污染物去除中有氨氮去除任务时,通常要保证其低食微比来得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252:
氧化沟内流速太快对停留时间是不是有影响,氧化沟内流速有没有控制的上限?
回答:
如果是进水流量变大,导致流速快,则停留时间就短。但如果是回流污泥流量提高导致的,由于部分废水被回流进行二次、多次重复处理,实际停留时间并没有缩短的。具体流速,可参考你的初期设计资料,一般没有满负荷且回流比正常的话,流速应该没有问题的。
问题253:
这家厂是作为一个改造项目来做的,主要工艺为沉淀+酸化水解+UASB+好氧1+沉淀+好氧2+沉淀+出水。水质情况:进水Q=3000m3/d左右,COD5000~8000mg/L,pH6~9;整个调试运行情况来看,厌氧出水COD降至500mg/L左右,,好氧1出水COD200~350mg/L,DO=0.5~1mg/L。MLSS与SV值控制在很多个范围内,也根据F/M值控制过。好氧2出水COD150~350mg/L,DO=2~4mg/L。MLSS与SV值控制在很多个范围内,也根据F/M值控制过,就是COD降不下来,请教三丰老师,是工艺上还需要改进吗,我觉得会不会是厌氧出水的可生化性已经很差了(也没条件做BOD)。
回答:
如您所言,一级好氧后,生于的大多是难降解物质,进入二级好氧处理时,去除率就不高了,您也调整了很多控制参数皆不理想的话,可以尝试:
1、提高2级好氧的停留时间;
2、可以把一级好氧停留时间缩短,放过去部分有机物由二级好氧来处理,这样可以提高二级好氧池的污泥活性。
问题254:
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直丝状膨胀,工厂产品调整,来水量和COD量将持续减少。是否可以采用间歇曝气?是否会加重丝状膨胀?如果长期不进水,二沉池是否会缺氧?如果可能该如何操作呢?
回答:
间歇处理反而对丝状菌抑制有利,你可以将间隔时间拉长。缺氧对二沉池的影响取决于污泥浓度。如果污泥浓度不高,问题不大。
问题255:
这两天做出来的SV达55%,氧化沟污泥浓度在2000mg/L左右,应该是污泥膨胀,但是表象又不是,您怀疑是老化或者进水的问题,我们做不了进水成分,但进水COD基本在300mg/L左右,不知是不是曝气过度打碎絮凝体造成的沉降不好,同时氨氮基本上没消减,请问是什么问题?
回答:
是否丝状菌膨胀,看看显微镜可以判断的,但是看你生化池水的颜色不像膨胀的。堆积的浮渣老化的可能性大,当然进水有些成分不好降解的话,会附着在菌胶团上,曝气后黏着气泡就成浮渣了。
问题256:
我是杨木化机浆污水处理IC+活性污泥法表曝两列总容积20000m3每列四台表曝机(90、90、75、75kw,为节约电耗进水第一台表曝机停用),厌氧处理化机浆污水6000m3/d、纸机6000m3=12000m3/d进水,回流比45%左右好氧进水COD一般在1200mg/l左右(BOD因故未做过),二沉池出水COD高的时候在500mg/l低的时候在250mg/l左右(这种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在350左右)MLSS一般都大于8000mg/l,SVI110左右SV30980左右想请教一下MLSS是不是太高了?污泥龄是多少?
回答:
1、数据来看还是很不正常的,由于你的污泥浓度过高,所以即使SV30=980,SVI也才110左右。合理的MLSS在3500左右吧。
2、我想你目前的MLSS里面无效物质较多,实际处理效果也就可以看到并不高。
3、另外,停掉第一台曝气机时不对的,可以停掉最后一台。你可以调整试验看看,应该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的。
问题257:
做了镜检基本没有丝状菌,但SV30又不是老化的迹象,SVI达200多,真的挺矛盾的,为什么现象和理论结合不起来呢?
答:
1、看了你的进水有机物含量COD才300,折算BOD也就150最多了。这个值对应你的MLSS是2000的话,实际上时间长了还是会引起污泥老化的,特别是你平时排泥少的话,进入到生化池的杂质也会增加。
2、如果你的想象是长期存在的话,还是要考虑污泥老化的,如果是近期才发生的话,也要考虑进水成分难以降解,导致污泥活性降低而出现解体产生浮渣的。
3、另外,你可以看看COD去除率,如果去除率高的话,污泥老化可能性大,如果去除率低的话,可以考虑进水成分影响了你的生化系统,导致浮渣增多。
问题258:
我们厂进水COD为75mg/L左右BOD30-40mg/L,出水COD为60mg/L左右BOD8-10mg/L,为什么我们的出水COD不能到30左右呢?
回答:
低有机物浓度废水用生化处理确实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不利于活性污泥量的提升,其结果就是活性污泥絮凝性减低,加之污泥容易老化,导致出水带有的细小颗粒增多,出水恶化,有机物去除率减低。你可以看看出水过滤后的COD,如果低于30的话,可以考虑强化出水的低SS,如增加过滤等。另外活性污泥浓度也要减低。
问题259:
我们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是生活污水,运行三年多了,一直出水比较稳定。最近一个月氨氮持续超标,最严重的时候进水17,出水21。一个月来,我们先采取过增大排泥,增大曝气量,没有效果。也采取过减少进水量,增加排泥量,增加曝气量,同时投加其他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的方式调整,这种方式一周后效果显著,但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又升高了,现在连续4天持续升高,镜检有大量表壳虫,鈡虫和轮虫也存在,但不是优势菌种。我们考虑进水有问题,排查过几次,但只有总磷超标,设计值是5mg/L,现在进水达到10mg/L以上。附近有个生产亚磷酸三酯的农药厂,但经环保局协调后,现已关停一周了。污泥指数现在从最初的近200也降到了85左右,溶解氧出水口也保持在2mg/L左右,我们是A2O氧化沟工艺,转盘曝气机,安装有9台,现已开启7台。现在观察二沉池有点浑浊,好像是细小的污泥絮体。能帮忙分析下氨氮升高的原因和调整办法吗?
回答:
连续稳定运行三年,但近期发生氨氮去除率异常,这可能和进水突然变化,或者自身系统操作变化有关。但是,不管哪一种原因导致的,你的对策中都出现了大量排泥的情况,这个在起初短时进行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连续大量排泥,特别是你的污泥指数都大幅下降的话,我想是排泥过头了。长污泥龄有利于硝化反应,所以,不可大量连续排泥,希望把污泥浓度逐步提升上去看看。
问题260:
请问下,改良倒置AAO工艺,在厌氧,缺氧池加点聚合氯化铁可否(池面有浮泥,已经采取打捞和冲洗的办法,无效果)。
回答:
如果这些浮泥不留到后段好氧区的话,无须刻意打捞的。如果有流入的话,可在缺氧池出水口增加挡板隔离即可。另外,就算投加氯化铁也不会降低这些浮泥发生量的。
问题261:
我想请问下如果在生活污水自培菌中绿藻非常多还有一些红线虫但曝气的时候起的泡沫代表负荷高的喔黏而难消按道理没红线虫的应该前天投的面粉也足够的应该怎么处理呢?现在还是初期菌还没成型原水是高速公路厕所来水。
回答:
红线虫少量出现,不代表什么的,如果是优势生长的话有意义。既然是在培菌过程中,控制好曝气量不要过度,这样的天气气温,培菌应该比较顺利的。作为厕所废水,各种成分应该不会缺,所以无需投加氮磷等营养剂的。
问题262:
处理生活污水的。卡鲁塞尔改良型氧化沟工艺MLSS有8000mg/L多到9000mg/L该怎么办?进水COD不是很稳定,有时几十有时300mg/L多。最近出水COD还好,就是NH3-N和TP有时候会超标。一旦进水COD一高,溶氧就不容易上去,始终只能保持在0.3—0.6左右。。。该怎么做比较好?排泥的话,脱泥机房一直有在工作,MLSS可能没那么快可以降下来,一旦NH3-N或者TP超标的时候有没什么应急的措施,比如增大减小回流这样的?
回答:
应急没有,长期措施就是加强排泥。一方面TP会显著好转,另外,溶解氧也会逐渐被提升,则氨氮去除率就不会受制于溶解氧,也会逐渐好转。
问题263:
1、做沉降比后一小时、两小时或者几小时后量筒里的污泥上浮,上浮的污泥有时是黑色,有时颜色是正常的,和哪些因素有关或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那做污泥沉降比时有时在30分钟沉降的很慢(90%)污泥颗粒细碎,几乎看不到絮凝的状态,上清液特别的清澈。而有时做的时候沉降的污泥絮团很大,絮团间隙很大,沉降不到20分钟污泥就上浮了,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
1、污泥上浮时间与污泥活性,污泥浓度有关。上浮颜色变化为黑色,通常沉淀时间长,污泥浓度高,反之则上浮污泥颜色不发黑,其中也有污泥反硝化导致上浮的,此类污泥通常不发黑,因为发生上浮时间较短。
2、第一种情况通常是发生污泥膨胀了。后面的情况通常是污泥老化或污泥曝气过度,污泥发生反硝化导致的上浮。
问题264:
我们厂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为UNITANK工艺,由于建厂前我们厂子有一个排污站的蓄水池,也就是俗称的大水坑,没有任何设备,建厂时直接把这个蓄水池加到我们工艺的最前端了,就是相当于我们工艺的储水池,但是没有搅拌混匀,也没有排泥的功能,只能是池底的泥越积越多,使水在这里发生厌氧反应,当蓄水池水位低,或者下雨后蓄水池池底的泥会随着进水进入系统,这样会严重影响系统污泥,具体怎样影响系统的能帮我分析下吗?我们系统的污泥经常活性不好,沉淀池的上清液看起来也经常发黑,是不是就由于进水经过了长时间的厌氧造成的呢?
回答:
1、进水是黑的,那么生化系统出水一般也是黑的。
2、由于前面的蓄水池会有固体物质流入生化系统,那么对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所看到的污泥有效成分降低。
3、多量的流入后,出水就会带有这些未被活性污泥吸附的固体杂质
4、由于过量流入后,活性污泥菌胶团的整体性变差,其有机物去除效率也会降低些。
问题265:
我们培菌有十天了,这两天缩短了曝气时间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想加生活污水,这个量该怎么控制呢?可以加牛粪吗?
回答:
如果曝气不降低,其他指标即使正常,培菌时间也要1个月的。所以恢复曝气正常后,应该2周可以OK了。加生活污水的话最好,因为易降解且成分均衡,牛粪的话杂质可能偏多,会导致活性污泥内无机或难降解物质增多而延长培菌及活性污泥的整体性状。
问题266:
如果是要保留活性污泥的话,污泥浓度控制在多少比较合理,我厂的进水情况有些头痛,设计水量2000方/天,实际有1200方/天,COD在400-650mg/L之间,总氮常在70mg/L以上,最高到过120mg/L,TP在8mg/L左右。出水水质上就是总氮氨氮不稳定,进水低点就能达标,高一点就超标。从管网取水化验来看,氮值高是个普遍现象,故无法从源头上控股进水水质。我也打算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负荷,但又害怕污泥与生物膜争抢食料导致生物膜受到影响。且污泥浓度超过5500mg/L以后,二沉池就会出现浮泥。提高回流量来稀释进水吧,似乎又因为回流量多了污水在生物曝气池的停留时间短了,COD一下子从30mg/L左右涨到了51mg/L。请问要如何调整才能提高氮的去除量?
回答:
1、去除氨氮需要检查你的:1、溶解氧值;2、PH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不在正常范围,需要调整;
2、如果是要去除总氮,那么你的系统主要依靠就是生物膜了。但处理效率不高的。至于污泥浓度已经到5500的话,我反而觉得那里面有较多剥落的生物膜被你采样到了导致浓度高吧?如果纯粹是活性污泥的话,那反而浓度过高了3000的话足矣。你可看看活性污泥的有效成分。
问题267:
其实我用便捷式溶氧仪测了一下O池出水口有4.3左右的溶氧,不知道是不是仪器有点问题。对了三丰老师,我那种1.7左右的MLSS,敢排泥么?我们已经十几天没排泥了,这样会不会影响出水水质?要是敢排,那能排多少的泥?
答:
不排泥,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污泥老化的,虽然你的污泥浓度是1700,但是不排泥这是不行的,你可以先少量排泥,观察污泥浓度的变化,如果没有快速下降就可以慢慢增加排泥,但是,绝对不要一下子太多排泥,否则,污泥浓度大幅下降的话,出水就会恶化的!一般排泥都是排泥泵的,所以,通过排泥泵出口阀的开启大小就可以控制排泥量了,有流量计就根据流量计,没有的话,就根据阀门开启大小来记录控制。O池出口4.3的溶解如果是真实的话,应该不会溶解氧不足的,但是,这样看看二沉池的溶解氧,如果水量是设计值的比例很小时,就会停留在二沉池时间过长,导致污泥缺氧而上浮,当然,数据是否正确也很重要!
问题268:
1、低负荷时,加大回流,曝气池污泥浓度升高,这样相对污泥负荷不是更低,会不会容易引起污泥老化?2、高负荷时,减小回流,增加停留时间,这样能够理解,但是增加回流,提升曝气池污泥浓度,这样是否可行?2、高负荷时,减小回流,增加停留时间,这样能够理解,但是增加回流,提升曝气池污泥浓度,这样是否可行?
回答:
1、首先回流比在无脱氮除磷的系统中,其对系统参数调节的能力有限。1、低负荷时,加大回流,曝气池污泥浓度升高,这样相对污泥负荷不是更低,会不会容易引起污泥老化?
2、低负荷不主张加大回流,确实如你说的,会加重污泥老化。答:高负荷时,起初1小时左右可以加大回流,在将二沉池污泥加速回流后可以通过提升生化池首端的污泥浓度来减少高负荷对系统的冲击,但是,1小时后可以恢复正常污泥回流,因为此时回流的污泥浓度已有所降低里,大家回流没有益处,反而通过降低回流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您说的增加回流提升曝气池污泥浓度,仅在初期有效,后期回流污泥浓度降低后,污泥总体回流量就变化不大了
问题269:
理论上mlvss和mlss比值在0.75左右较理想,但是我这边实际上最好的时候在0.45,目前在0.3。而且现在雨季,进水浓度经常只有60-120mg/L,污泥浓度维持在2700-4300mg/L,这样就没法完全按照食微比计算了。我都想控制到200mg/L0左右,但是这样活性污泥成分更少,在来水变化的情况不能更好的减少冲击。但是现在出水感官又不好,镜检情况也不理想,只有游泳型微生物,我这样的维持合理吗?
回答:
确实如您所讲的,低了耐冲击不行,高了出水不好。主要问题是进水浓度不高,为此,污泥浓度的降低可以逐步降,降低一点,停留一段时间,看看效果,这样找出的污泥浓度可能比现在的更加精准,达到最佳平衡!
问题270:
氧化沟后有二沉池,通过二沉池排泥的话只能是曝气时把出水阀门打开这样排泥了。我们投加猪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氧化沟内的水还有点偏黄色,只是污泥是黑色了,然后曝气机一停除了有些杂质还有好多块状的悬浮污泥。
回答:
二沉池排泥需要重视的,旧的不去,新的污泥就无法接替,所以,氧化沟后的二沉池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排泥量,通过监控SV30来预防排泥过度,当然,连续排泥得以实现的话,2周左右,你的新污泥上来,那么出水水质可能就会好转了
问题271:
倒置AAO工艺,AAO工艺前段有水解池,平时水解池排泥每天1小时。由于近期进水COD过低,增加水解池排泥时间是否可以增加后续进入AAO池的COD值。
回答:
可以理解为水解微生物排泥减低后,进入水解池的废水降解效果变差,可以让进入后续系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提升。但是,排泥力度不会太大,所以,效果应该有限。当然,加大排泥可以提高水解池无机杂质的去除,继而提升水解效果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和你的期望有点相反的。
问题272:
SV30污泥上浮,以前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
(1)这个主要是沉淀的污泥在静置的时候,继续反应,产生的气泡导致污泥上浮所致。
(2)如果你把量筒放在室外,有阳光照射的话,可能发生这种上浮现象更严重.如果二沉池没有问题的话,你的问题可以忽略的.毕竟量筒和二沉池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静止,一个是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