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回收再利用研究发展现况之回顾与评析

安健环2023-02-11 22:03:07百科知识库

水回收再利用研究发展现况之回顾与评析 水是万物赖以维生的要素,然而水资源有限,如何妥善利用使之永续发展,不仅是台湾,更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当前都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已是世界性的潮流趋势,本文之主要目的在于,描述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架构之理论基础,汇整国内外水回收再利用研究发展现况,藉以评析水回收再利用之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综合而言,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以废水处理技术为设计基础,考量回收水用途、水质需求、操作处理成本以及健康风险,因此相关研究发展,应朝向提升现有处理单元效率与降低操作成本;以模式评估并整合现有处理技术,协调各单元程序,架构最适处理流程;研发各项新兴处理技术;与引入自动化控制、实时监测技术系统为未来发展方向。
一、前言
水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用以维持生态的重要资源之一,以淡水及海水等地表水水源、地下水、土壤中的悬浮水,以及大气中的水气等型式,循环于自然环境中。在全球总水量中,咸水的海洋就占了97%以上,偏远而难以利用的两极冰帽及冰川约占2%,其余不到1%才是人类可取用的水资源。
水污染之成因系由于污染物质,如物质、生物或能量,未经妥善处理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涵容能力,致无法进行自净作用,因而变更水的品质,影响水体正常用途,进而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径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包括都市污水、工业废水、农畜牧废水、垃圾渗出水以及非点源污染,其中以都市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畜牧污染,为造成水质恶化之主要原因。
图1说明水资源于环境、使用者及处理系统间之循环。水源经给水系统收集送入净水厂中,依混凝沈淀、砂滤及加氯消毒等净水流程产生自来水,被使用者使用并掺入污染物后,排入下水道系统中,为达环境保护及资源永续利用之目的,在进入承受水体或移作其它用途之前,依水质需求之差异,以初级、二级处理甚至辅以高级处理技术加以处理,使放流或回收水质合乎要求。在都市、工业及农业地区,废水回收、循环与再利用已经成为水循环中主要单元。
台湾属海岛型国家,水资源受天侯、纬度与地形因素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近年来台湾随着人口持续成长,在产业结构改变之环境下,用水量逐年增加,使得无论是在民生用水或工业用水上,经常有缺水、限水情形发生,岛上水资源已面临[缺水]临界点。就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水的大量运用、开发水源水域,以及工厂、养殖业者大量超抽地下水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地层下陷;人口密集与都市人口集中,工厂林立、化学品使用量增加,家禽畜饲养数增加,伴随排泄物负荷,与任意排放污水,都将严重影响生态之发展平衡。因此未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消极方面应避免增加环境负荷,进而积极发展废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并架构最佳操作系统。故本文首先说明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之理论基础,汇整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现况,以评析水回收再利用之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二、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建立,系以废水处理单元为基础,所需处理程度差异极大,依特定用途之水质水量需求、考量能源消耗及操作处理成本等经济因素,与健康风险评估,以建立最适操作流程,使处理水质能符合回收再利用要求,并获得降低环境冲击之边际效益(Sala
and Serra,2004)。
图2为水循环中各阶段水质随着使用时程的变化,未受污染之水源首先经净水处理流程,使水质达到饮用标准,经都市与工业使用后,因污染物的大量排入使水质降低,为达法规订定之放流水标准以保护自然水体,此受污染水需经废水处理,提升水质至放流水标准方能放流;若欲将此处理水回收再利用,则需将水质提升至未受污染之水质,此为再生水;若辅以高级处理程序,如活性碳吸附、高级氧化与RO单元,则处理水质可达饮用水水质,是为再纯化水。
1.回收水用途
回收水常见之再利用用途,包括农业及绿地灌溉、工业用冷却、大型办公大楼厕所冲洗、地下水补注、景观用水及保育等非饮用水用途;至于作为饮用水水源之应用,则由于限制较多,必须经过审慎评估。
(1)农业灌溉:使用回收水作为灌溉用水以促进农业生产,除提供一个低成本水资源外,亦可增加农作物生产产量、减少化学肥料需求及增加森林破坏保护,故此类用水为回收水最佳去处。
(2)工业用途:为减低用水量并提升工业用水回收率,工业循环再利用的替代方法包括工业制程使用都市污水处理厂放流水,作为循环冷却塔补充水、单独循环冷却水及制程用水,或在行业内连续加工制程间,连续使用工业加工水。
(3)都市用途:回收水可作为灌溉及消防用途,至于其它回收选择,则包括次级饮用水,例如休闲湖泊、公园、游戏场、厕所冲洗水,以及产生湿地做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4)地下水补注:将水贮存于地下具有下列几项好处:人工补注成本会低于地面水库的成本;使用地下含水层作为一个最终分配系统,会减少地表管线或沟渠需求;贮存于地表水库之水会蒸发,且会因为藻类及其它水生植物生长产生潜在臭味问题与污染,而贮存于地下则可避免这些问题;地表水库可能无法提供适当贮存条件,而将回收水贮存于地下,可克服此类问题。
2.回收水质要求及相关规范
任何特定用途之回收水接受与否,依水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而定。水中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的存在,会影响回收水用于食用农作物灌溉、工业应用及间接饮用水回收再利用之接受度。而废水回收再利用衍生潜在健康风险,与直接接触回收水程度、处理系统的适用性、效果及可*性有关。
(1)水质要求:将回收废水用于各种不同用途,为了解其生物及化学安全性,与个别处理技术效果,必须进行水质特性评估。美国环保署于1992年发布『水回收再利用指南』中,提出回收废水水质参数的评估,以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物(TSS)、总或粪便大肠杆菌、营养盐浓度(氮及磷)及余氯等水质指标为主。
(2)健康风险管理:尽管废水回收再利用在世界许多地方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废水回收再利用的安全问题仍然难界定,可接受健康风险仍热烈地被讨论。当经处理之都市污水出流水用于都市环境中,由于有许多可能的机会接触人体,故许多健康方面的关切,必须加以考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所订定之『废污水再利用于农业及渔业的卫生指引』(Health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Wastewater in Agriculture and Aquaculture),提出针对回收废水在农业再利用上相关之生物基准,而Blumenthal
et al.,(2000)再加以修正,以降低健康风险,详细说明如表2所示。整体而言,一个废水回收再利用计划是否可行,端视详细经济评估、回收水潜在用途、严格废水排放标准、大众健康考量及强调水资源保育的公共政策而定。
3.废水处理技术
将传统废水处理程序,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程序,加以多重组合,可扮演多重屏障,以去除各种污染物,如固体物、有机物、致病菌、重金属及营养盐。就技术面而言,以传统废水处理单元结合其它高级废水处理技术,理论上可以处理任何排放水质和水量,以因应回收再利用所需水质和水量要求。传统废水处理技术,依处理方式可分为分离处理、生物处理及破坏处理(Asano
and Levine,1998):
(1)分离处理(Separation Process):
分离技术系利用污染物之化学或物理特性,将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如浮除分离、沈淀可去除悬浮固体物及化学胶羽,过滤甚至可移除水中致病菌,作为消毒之前处理;吸附用于去除有机物;化学混凝法则藉由沈淀及过滤机制分离水中胶羽;离子交换法可应用于水的除矿(demineralization)、硬水软化(water
softening),并藉由浓缩或再生回收有价物质;薄膜程序则包含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逆渗透(reverse osmosis,RO)、奈滤 (nanofiltration,NF)、电透析(electrodialysis,
ED)及薄膜生物程序(Membrane Bioreactor,MBR)。
(2)生物处理(Biotreatment technology):
微生物以悬浮生长或固定生长的型式,与废水中的溶解性或悬浮性有机物接触,利用微生物代谢之方式,将污染物分解以提供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达到去除或降低污染之目的。生物处理对象主要为有机污染物,废水中可生物分解之有机物,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能量及营养盐,并氧化而产生二氧化碳、水及其它最
终产物,此外,对于部份金属离子亦有相当高的去除能力。相较于悬浮性微生物处理程序,固定式生物膜法可处理对微生物具有难分解性之物质。
(3)破坏处理(Destruction Process):
以生物处理法或物化方法,如混凝沈淀、活性碳吸附,处理水中所含之污染物,在处理及应用上皆有其限制,且对于污染物之去除仅为相转移,而非破坏分解。随着污染物处理技术观念之演进,处理技术目标朝向完全破坏去除污染物之方向发展。相关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法,氧化可使废水中部分有机物分解,且有消毒及杀菌作用,常用于废水处理之氧化剂,包括空气、氧气、臭氧、氯、次氯酸盐及二氧化氯等;常见之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法,系于废水中添加氧化能力强的化学品,如氯气、臭氧、过氧化氢或溴,以消灭水生细菌、病毒、阿米巴囊虫及原虫等致病菌;此外,紫外线消毒已被视为可以替代传统化学消毒程序(Darby
et al.,1993)。
回收再利用系统,建立于废水处理技术之基础上,故提升废水处理技术效能,为近年来重要之研究课题。此外,可依废水水质特性及所要求处理程度的不同,选用单一或混合处理方法,加入现有废水处理设施中,提升处理效率与降低操作成本,达到回收再利用之目的。
我国环保署为因应水资源匮乏问题,除放宽污水补注地下水、废污水土壤处理的限制外,并藉由增加用水成本,以提升废污水回收再利用。此外,亦积极推动节约用水之行动与政策,并期透过废污水回收再利用、都市下水道污水回收灌溉等方式,以满足全台用水需求量。
三、国内外水回收再利用研究发展现况
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中,处理技术之选择及各单元组合方式,依所处理的对象、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除在技术面须考量各程序之处理效能,所回收之处理水是否能达到水再利用之要求外,亦必须将经济诱因及健康风险纳入加以评估,以建立一高处理效率、低操作成本之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本研究汇整分析自2000年迄今,水回收再利用之相关文献,认为近几年来水回收再利用之研究发展趋势可分为三大方向,分别为高级处理程序之应用、新技术之研发以及模式评估,说明如下。
1.高级处理程序之应用
可作为回收再利用之原水水源,包括工业废水、都市污水及其它水源,其中以染整工业废水及食品工业废水应用最广且相关研究亦最多。受限于废水处理技术之效能,以传统废水处理单元,处理各类别废水,并无法达到水质及降低人体健康风险之需求,故以初级、二级处理技术为基础,导入高级处理程序,以提升处理效能,可增进回收再利用系统之处理效益,为水回收再利用之研究重点之一。常见之处理技术包括:
(1)过滤/吸附/砂滤:在Voigt et al.,(2001)的研究中,利用前处理-过滤-UV消毒之配套流程,针对食品工业废水进行脱盐及有机物去除,处理水可回收做为锅炉及清洁用水。Hamoda
et al.,(2004)以砂滤作为三级处理单元,处理活性污泥放流水,操作一年后,系统可稳定的去除95%SS以及99%之BOD及COD,回收水可应用于灌溉。Ramirez
Camperos et al.,(2004)建立过滤-吸附-RO/离子交换处理流程,去除饮料工业清洗用水中所含的污染物,COD去除率可达80%,TDS为75%,回收率提升为50%。以砂滤配合加氯消毒单元,处理社区污水处理场之二级放流水,在BOD、臭味、色度及外观上无法达到水回收再利用之参考标准,若改以臭氧消毒,则除可达到再利用标准外,同时对大肠杆菌及浊度的去除有相当之助益(倪振鸿等人,2001)。
(2)离子交换/电透析:Jacek and Grazyna(2001)以电透析及离子交换作为基本处理单元,藉由单元程序组合的改变,如二阶段电透析;电透析-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二阶段电透析,探讨最适操作流程以处理废酸或含金属盐类溶液。研究指出,以阳离子交换-二阶段电透析,可得最佳水质,然因树脂再生液使用量大,操作成本反较其它二者为高。
(3)好氧-缺氧-厌氧程序:Ahn et al.,(2003)利用好氧-缺氧-厌氧MBR去除家庭生活污水中所含之营养盐,磷的去除可达93%,而氮则为60%。Cheng
et al.,(2004)以厌氧消化方式处理含高浓度COD 18,000 mg/L、TKN 1,600 mg/L、TP 360
mg/L之畜牧废水,处理过程中可回收沼气作为能源,且处理水可做农业用途生产蕃茄。郑幸雄等人(2003)利用三段式流体化床生物程序,包含高温厌氧反应槽、脱硝槽及硝化槽,处理压克力纤维制程废水,实验证实COD去除率在90%以上,硝酸氮去除率高于97%,有机氮去除率介于60%~80%间,显示有一定程度的处理效率。陈重男等人(2002)则利用无氧/好氧MBR程序处理都市污水,COD去除率可达97%,总氮及SS则为88及100%。
(4)薄膜程序:Ismail et al.,(2004)以NF单元,处理含有高NaCl及染料、色度浓度之染整废水,处理水经回收后可再进入制程中被使用,估计两年内可回收单元设置及操作成本;Frank
et al.,(2002)以二阶段NF去除染整工业废水中98%之色度,使水回收率达90%;而Tang and Chen(2002)同样以NF处理染整废水中电解质及色度,水回收率可达99%。由于制革工业之制程中使用大量化学药品,故制程废水即使经过二级处理,出流水仍含有大量之TDS及有机物,无法以传统之处理程序处理。Suthanthararajan
et al.,(2004)使用RO单元,去除98% TDS,回收率提升为78%,若将NF结合RO单元,除可提升回收率外,亦可延长薄膜寿命以及增加渗流量。Low
et al.,(2003)指出,以传统混凝及沈淀处理电视映像管制程废水,有高成本及大量污泥产生之缺点,若改以薄膜程序处理,则浓缩液中的碳微粒可在回收应用于制程中,处理水亦可再被使用。Noronha
et al.,(2002)结合MBR可去除有机物,及NF可移除无机物之优点,辅以UV消毒,可使果汁工业制程废水回收作为冷却或锅炉用水。而乳制品产业废水,因其含有部分牛乳,故水中COD增加,使用RO或NF需再结合其它单元,才能使处理水符合再利用标准(Béatrice,
2002)。在Miyagi andNakajima(2002)的研究中,利用UF处理含矿油及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APE)之乳化废水,结果显示,UF薄膜系统可去除97%矿油及90%APE。Mutlu
et al.,(2002)使用0.8μm MF结合400Da之NF,处理含有大量BOD、4000 mg/L COD及11000
Pt-Co色度之面包发酵工业废水,实验结果可使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89%,而COD去除率则为72%。Karabelas et al.,(2001)考虑技术及经济条件,选用RO作为处理肥料工业废水之主要单元,浓缩液中所含之化学物可回收再利用于制程中,而处理水可作为冷却水水源。Alan
et al.,(2000)利用UF-RO程序处理中水及雨水,处理水经消毒单元后可做为厕所冲洗水,其中中水由于含较多有机物质,故进入薄膜组合程序前,需先经生物滤床进行前处理。Otaki
et al.,(1998)以河川水为处理对象,认为UF系统对E.Coli的去除率可达100%;而Bian et al.,(1999)发现,单独利用UF处理河川水,并无法有效去除水中腐植质,若配合预混凝程序,则去除率可达80%,或利用MF配合活性碳吸附,可增进腐植质之去除效率。黄信仁等人(2001)发现,经适当前处理后,以不同操作压力进行UF操作,能使半导体业之化学机械研磨废水浊度,降至0.5
NTU以下,所得之澄清液,可回收利用于非制程系统,甚至进入纯水系统进一步纯化再利用。江万豪等人(2001)以UF薄膜结合混凝前处理,回收CMP废水。结果显示,混凝的确可增进浊度、TOC的去除率,采用薄膜分离技术回收CMP废水,适当的混凝前处理不但增加废水回收效率、延长薄膜操作滤程,且省下沉淀池的用地。在Chen
and Chen(2004)研究中,以MBR结合RO程序处理液晶显示器工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7%、TOC为98%,BOD则为99%,处理之回收水可作为冷却水或其它功能用水。黄益助等人(2001)利用混凝沉淀作为实验前处理,再配合逆渗透分离的技术来净化经二级处理之放流水,评估薄膜技术应用在水回收再利用具有可行性。
(5)其它:Rubio et al.,(2002)利用浮除法去除矿场、冶金工业废水中所含之污染物、粉末颗粒、金属离子油脂、有机物及少量有价金属,发现具有低污泥量且高分离效果。Al-Jamal
et al.,(2002)以人工湿地去除废水中所含之污染物,并将处理水应用于灌溉,可回收营养盐、有机物做为植物生长之用,并维持水源涵养量,以此系统模式可处理都市污水。人工湿地可应用于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所含之营养盐,可使总氮去除达95-98%,总磷为32-71%,使养殖用水循环再利用(Lin
et al.,2002)。单以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则因水质特性,处理效果有限,可于添加生活污水提供湿地生态系统发展之所需,促进处理效率(林欣怡及杨磊,2000)。而人工湿地亦可取代传统处理方式处理垃圾渗出水(蔡凯元及杨磊,2003)。
事实上,各废水处理技术,在操作上皆有其瓶颈,且在水回收再利用之应用上,受限于原水水质及回收水质需求,表3整理各再生水源应用于不同回收用途之适用处理技术。都市污水中污染物多为有机物、致病菌,以及氮磷等营养盐,多以生物处理配合消毒单元,使回收水可做农业灌溉及厕所冲洗水等用途;厌氧消化法,可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适用于处理畜牧废水。工业废水水质特性依业别及制程而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染整废水、食品废水及化学机械研磨废水,由于废水量大,水之回收再利用亦格外引人关注。染整废水中含有大量之有机物极高色度,利用薄膜程序如NF或RO可有效去除水中色度及有机物,回收水可再导入染色制程中使用;食品废水中多为生物可降解有机物,藉由MBR结合薄膜程序,并辅以消毒单元,所处理水质可做为锅炉或清洁用水;而化学机械研磨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成分为无机物,以电化学混凝,处理水可用作冷却用水,若以混凝前处理结合RO,处理水甚至可进入纯水系统,作为纯水水源。
2.新技术之研发
随着人类生活模式的转变,工业产品及制程发展的多样化,经由人类活动所排放至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其种类及性质亦有相当程度的改变。传统的废水处理流程,为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污泥最终处理等程序单元的组合,然其处理过程冗长繁琐,成本居高不下,在操作上常会有许多限制。近年来,建立可*处理技术,以产生高品质及稳定水源,相关研究有逐年增加之趋势。本文提出四项新兴废水回收再利用处理技术,以做说明。
(1)高级氧化程序(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之定义为,当溶液中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时,可产生氢氧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产物,并以此破坏目标污染物,或中间产物之程序,可有效的去除难分解有机物,达到将污染物破坏分解之目的。而这些程序时常结合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催化剂如过渡金属离子;或光催化剂及射线(UV、超音波或电子束),因而可形成各种组合。常被使用之AOP处理程序,在这些氧化程序中最主要的起始攻击均为氢氧自由基Durán
et al.,(2004)以Electro-Fenton处理都市污水及实验室废水之混合水,去除率COD可达65-75%、浊度77-92%、色度80-100%,且无细菌残留。此外,Raffaele
et al.,(2002)研发反应器设计,将光催化程序结合薄膜单元,用于水纯化系统,可改善处理效率。陈孝行等人(2001)利用Fenton程序可降低染整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及色度之优点,结合RO薄膜程序,可使处理水质符合染整工业再利用标准,并建议将放流水与地下水混合,再以RO处理后进入制程中,可降低处理成本。
(2)电聚浮除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vigator,EPN),是利用电化学、流体力学及电子学等,相关技术结合而成的处理技术。电聚浮除法可强化电荷凝聚之特性,使杂质在水中产生自凝作用,同时杂质粒径又能成长形成胶羽,再予以去除。以电聚浮除法结合加氯消毒或是离子交换,处理啤酒工业之二级出流水,依处理程序之不同,回收水可做为河川补注、厕所冲洗水或是景观用水之用(李俊德等人,2000)。
(3)电化学混凝系利用直流电的供应,由牺牲性阳极(通常为铁或铝电极)释出铁离子或铝离子,取代传统之铁盐或铝盐混凝剂,产生混凝效果,可有效去除水中不稳定之胶体颗粒(Chen
et al.,2002; Larue et al.,2003),且所需之机械搅拌动力,可被电解过程中解离及分散效果所取代。此外,在电解过程中,静电磁场所产生之消毒效果,为此一程序另一项优点。李俊德等人(2003)则认为半导体化学研磨废水经电化学混凝程序处理,可作为循环冷却用水,若再经加氯、臭氧或UV消毒可回收做为景观用水或厕所冲洗水,甚至回收进入超纯水制程。此处理方法可节省大量混凝剂、运送及贮存之成本,且操作与维护简单,适用于小型社区,与传统胶凝程序比较,可减少潜在操作成本超过40-45%,并能降低卤化有机物先驱物,减少中重金属浓度及消毒用氯量,以达到加强环境保护目的。
(4)冻结分离法,利用溶液冻结时,纯水比杂质先凝固析出之原理,将废水冷冻成较纯净的冰与最终含水率低的污泥饼,达到分离杂质之目的(Jensen
and Mullin,2003)。分离后的回收水(冰)可供低温制程或空调系统之冷却能再利用,亦可视回收量与处理水质,供制程用水使用(谢文德,2003)。传统的废水处理程序所产生之大量污泥,若以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仅能将其自由水移出,无法移出污泥胶羽中的间隙水、表面水及结合水,因而保有85%的含水率,且体积过大,处置不易。将冻结分离技术应用在污泥处理,可破坏污泥胶羽结构,让其内部的自由水、间隙水、表面水及结合水被移出,使最后的污泥量降至最低(减量),获得较佳之结果。
3.模式评估
模式之建立,除了作为系统可行性之评估外,亦可用以分析所选择之处理单元适用性。Rosario et al.,(2003)依用水需求建立数学模式,藉由输入用水水价、处理成本以及处理水放流之负担成本,评估以人工湿地处理都市及食品工业废水之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以人工湿地作为处理手段,在水回收再利用之应用上,具有相当之潜力。Cornel
and Weber(2004)利用模式仿真都市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单元,评估出流水作为灌溉用水之可能性。研究指出,作为灌溉用水之出流水质可容许少量之营养盐存在。都市污水之二级处理出流水,经加氯消毒单元后可做为河川补注之用,Funamizu
et al.,(2004)针对补注水所残存的余氯,以数学模式探讨放流水中余氯与河川中有机物之反应行为,对水体中生态的影响。Juanicó
and Milstein(2004)以好氧/厌氧生物程序处理都市污水,BOD去除率约为75-80%,且产生污泥量少,处理水可应用于灌溉。以此程序结合之概念,可以活性污泥法或滴滤床取代好氧池;以厌氧污泥床取代厌氧槽,同时结合湿地设施去除水中所含藻类。此组合程序可同时分解BOD及难分解物质,较一般活性污泥法省能源,土地利用面积亦少于需长期操作之氧化渠。
传统废水处理程序,仅能使废水水质达到放流水标准,而无法被再利用于制程或其它用用途。为达水回收再利用之目的,依所处理的对象、目的不同,以现有技术为基础,利用模式评估各单元程序之最适组合,使处理水质达到需求,为水回收再利用之研究重点。此外,为突破现有技术之应用瓶颈,各新兴技术亦被研发引用,以作为水回收再利用之处理。
四、水回收再利用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废污水之处理、回收再利用,由于受到原水水质、水量、成本以及法规之限制,故必须从技术及经济层面考虑系统之适用性。图3为Alegre
et al.,(2004)所提出之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分析概念,根据原水水质及水量,以现有技术以及处理规模,建立水回收再利用流程,处理流程需考虑再利用之用途及水质水量需求。处理技术之选用系以处理效率及可*度为依据,此外,必须衡量处理设备及操作维护成本。针对所拟定之水回收再利用方案,评估水回收效率、成本降低及废弃物减量,并经修正处理程序,可得最适处理系统。
现有之水回收再利用相关研究方向,以技术面考量为主,着重于建立最适操作单元组合及流程,使处理水质达到水回收再利用标准,对于经济面及人体健康风险相关评估着墨较少。实际上,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中,处理技术之选择及各单元组合方式,除在技术面须考量各程序之处理效能,所回收之处理水是否能达到水再利用之要求外,亦必须将经济诱因及健康风险纳入加以评估,以建立一高处理效率、低操作成本之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将资源管理之理念,用于架构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在水回收再利用之推广及水资源保育上,具有相当程度之助力。
五、结论与建议
台湾地形地势陡峭,坡陡流急,水资源蓄积本已不易,由于时有降雨量不足之情况发生,导致近年来每逄枯水期,经常有严重的缺水现象,民众饱受缺水之苦。相较于其它国家,台湾地区水价偏低,就工厂投入制造生产的总成本而言,水费所占的比例不高,但一旦遭逢缺、限水危机时,所面临的损失,却常令业主难以消受,尤以高科技产业所蒙受的损失最为可观,连带限制我国高科技产业之发展。废水回收再利用,除可达到水资源之永续使用外,可以达到许多目的,最显著的可以归纳如下:
1.可以处置废水,且经由出流水灌溉使农作物生长;
2.取代其它水资源的需求;
3.一种具经济效益之废水处理及处置方法;
4.提供区域性经济发展所需之供水;
5.增强环境保护。
综合而言,效率用水管理、用水减量、加强回收利用以及寻求替代水源,为水资源管理之重要理念,而水回收再利用相关研究发展方向,可归纳为下列几项重点:
1.应用高级氧化程序以提升处理效率与降低操作成本;
2.整合现有处理技术,协调各单元程序,架构最适处理流程,以符合水质要求;
3.研发新兴处理技术,以达到处理废水之目的,并符合未来水资源调配需求;
4.引入自动化控制、实时监测技术,以减低人力需求,并建立操作效能模式。

本文标签: 废水治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