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政治法律2023-02-04 15:47:22百科知识库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整理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理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内容如下: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四)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五)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胞子。

主旨

本条是关于本办法中有关用语的定义和解释。

释义和理解

(一)关于医院感染

本办法医院感染的定义来源于《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英文为Nosocomi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

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广义上讲,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狭义上讲,凡是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非已处于潜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不论受感染者在医院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对象指在医院范围内所获得的任何感染和疾病,其对象涵盖医院这一特定范围内和在医院时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所有人员,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医院各类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员在医院内所得到的感染或疾病都应称“医院感染”。但是,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员,由于他们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短暂,院外感染因素较多,其感染常常难于确定是否来自医院。正因为这种难确定性,医院感染的对象狭义地讲主要为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实际上,医院工作人员与医院外的接触也较频繁、密切,很难排除医院外感染,因此通常在医院感染统计时,对象往往只限于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的时间界定:医院感染的“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已开始或在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发生的时间是指病人出现症状和体征或实验室阳性证据的时间。

潜伏期是指自感染至发病之间的这段时间。各种感染性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仅数小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如狂犬病。

需要说明的是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l)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期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l)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关于医源性感染

本办法医源性感染的定义来源于《传染病防治法》。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或医务人员,在进行正常的疾病诊疗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的原因而造成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未经完全灭菌的各种医疗器械;环境污染严重,如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三)关于医院感染暴发

本办法规定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有时很难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再深究其概念上的差别,而相互通用。但医院感染暴发在发病地域上较为局限,一般只涉及一个科室或1一2个病房。

同一局部地区同源感染的病例超过3例(含3例)称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流行,是指任何在一个医院或某一个科室内同一种病源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同期散发发病率水平,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四)关于消毒

本办法关于消毒的定义来源于《消毒管理办法》。

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化学性质,消毒剂可分为醛、卤素类、过氧化氢物、醇、酚、季铵盐、双胍类和杂环类等。

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是医院消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热力灭菌(干热和湿热)、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灭菌。

生物消毒法: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如粪便和垃圾的发酵,利用嗜热细菌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微生物。

(五)关于灭菌

本办法将灭菌定义为: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抱和真菌孢子。

传播媒介: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