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义务的适用范围
从我国法律规定看,不真正义务作为一项规则,仅仅适用于合同关系中,那么侵权关系中是否适用该规则?本文认为,不真正义务应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领域,既适用于合同关系,又适用于侵权关系。
首先,该规则的制度功能能够在侵权关系中促使当事人调整各自的行为,发挥制度激励作用。举例来说,一个原告房屋的裂缝是由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则原告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就会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防止裂缝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仅仅是裂缝是由于他人造成的,就不再当成自己的事务处理,既不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甚至采取不合理行为促使损失扩大,尽而要求被告赔偿自己的一切损失,这样一来,原告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由被告赔偿,被告的利益显然受到损害,如果采用这一规则,就会激励原告采取积极的措施,其损失就不会扩大,即使扩大,则由原告自己承担,被告不对扩大的损失负责,只就因其过错造成的损失负责,其利益就得到了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在这一制度点上寻得了平衡,这显然与该规则的功能相吻合。
其次,该规则的内容与一般侵权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要求相一致。一般侵权中,行为人只能对自己能够预见的结果享有行为的自由,对不可预见的结果,则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也不应承担责任。因此一般侵权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行为人无过错,便无责任,有过错,只承担与过错程度相一致的责任。在不真正义务规则中,侵权人对受害人扩大的损失无法预见,因此对损失的扩大,侵权人没有过错,因此对扩大的损失不应承担责任。而受害人对损失的扩大,应该能够预见,但不采取合理措施,对损失的扩大存在过错,因此造成的损失应由受害人自己承担。这恰恰体现了一般侵权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要求。
最后,该规则的功能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相吻合,是诚实信用原则在侵权关系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既调整合同关系,又调整侵权关系。它要求当事人依善意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加害于他人,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未作规定时,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无论是在合同关系中,还是在侵权关系中,都有受害人损失问题,在合同关系中,如果非违约方不遵循该规则,致使损失扩大,该后果由他自己承担,而在侵权关系中,受害人在遭到损失后,不采取任何措施,致使损失扩大,该后果却由侵权人承担,显然有违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尤其是在违约与侵权存在竞合的情形下,受害人的同一行为仅仅因为损害发生的原因不同,却遭到截然相反的法律评价,明显与诚实信用原则相悖。因此,不真正义务规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化,在侵权关系中,受害人同样要遵循该规则,惟有遵循该规则,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便是滥用权利,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便会遭到法律的否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