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烟草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异名:烟叶(北方俗称),野烟(《滇南本草》),烟酒(《粤志》),金丝醺(《纲目拾遗》),土烟草(《福建民间草药》),辣烟、相思草(《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基源:为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的叶或全草。烟草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有4种,其中药用的有2种。
原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历史:原产南美洲,明代中后期传入中国的经济作物。《纲目拾遗》记载:“此物自古未闻,近我明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方以智《物理小识》谓:“烟草,明万历末年,有携至漳泉者,……崇祯时,严禁之不止。其本似春不老而叶大于菜。”《粤志》记:“其种得自大西洋,一名淡巴菰。”另名有淡巴姑、担不归、淡肉果之称,与本种拉丁种名“tabacum”似同出一源,应是本种无疑。
形态: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直立草本,全体被腺毛。茎粗壮,高1~2m,基部稍木质化。单叶互生,叶片甚大,矩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10~30cm,宽8~15cm,叶端渐尖,叶基狭楔形半抱茎,略呈耳状,叶缘微波状或全缘。圆锥花序顶生,多花,花梗长5~20mm,花萼坛状,5裂,花冠淡红色或白色,长筒状漏斗形,长4~5cm,为花萼长之2~3倍,裂片短尖,雄蕊5枚,其中一枚显著较其余4枚为短,雌蕊一枚,花柱细长。蒴果卵球形,长1.5cm,约与宿萼等长,2瓣裂。种子细小,多数,黄褐色,类圆形,径约0.5mm。花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67卷.第1分册.153页.图39)
生境与分布:广植于全球温带、热带地区,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栽培:宜高温湿润气候。以排水良好而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育苗繁殖,通常在春季进行苗床播种,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中,匀撒于苗床中,覆薄细土后稍加镇压,再盖草浇水。出苗后注意肥、水管理,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匀苗。4月中、下旬苗高10~13cm时,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50~60cm开穴,深10~15cm,穴内先施基肥,培上细土,然后将带土的幼苗浅栽,每穴1株,覆土浇水。定植后应勤中耕除草,注意追肥,氮肥用量不宜过多,钾肥需要增施。花蕾出现时,及早摘去顶端花芽和侧芽,以利茎叶生长。
采集:通常于7月,烟叶由深绿色变为淡黄色,叶尖下垂时采摘叶,由于叶的成熟有先后,可分数次采摘,采后晒干或烘干,再经回潮、发酵,再干燥。药材主产于山东、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山西、四川、贵州。
鉴别: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柄甚短,有翅,长10~30cm,宽8~15cm;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较淡,主脉宽而凸出,多腺毛,稍湿润则带粘着性。具特异的香气,味苦、辣。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从烟草中分离得到60多种双萜的西松烷(烟草烷,新松烷,Cembrane)化合物。其中2个(1S,2E,6R,7E,11E)-2,6,11-西松三烯-4,6-二醇和其4位差向异构体具有抗癌作用。此外,烟草中还含有生物碱、烟碱、毒藜碱、去氢毒藜碱、芸香碱、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脂肪、树脂、无机质、γ-谷甾醇葡萄糖甙、环木波罗烯醇[2]。
附 近又从烟草花中分离得到(1S,2E,4S,6R,7R,11S)-2,8(19),12(20)-西松三烯-4,6,7,11-四醇和其相应的7位差向异构体;(1S,2E,4S,8S,11S)-4,8,11-三羟基-2,12(20)-西松二烯-6-酮和其相应的8位差向异构体以及(1S,2E,4S,6R,7E,11S,12R)-2,7-西松二烯-4,6,11,12-四醇[1]。
参考文献
[1] Acta Chem Scand 1990;44(8):814。
[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