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管理

生物科学2023-02-02 19:47:14百科

计算机辅助管理

利用电子计算机高速、准确、大量地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管理人员处理各项业务工作。它是现代管理(见管理工程)的重要手段。电子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而准确、通信传输能力强并可以联网等优点,可以解决许多单靠人力不易及时完成的管理任务,如可将上万种型号规格的材料和元件的库存情况存储在磁盘或磁带中,随时按照订货情况、生产情况和发货情况进行调整,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准确的库存帐目,定期分析库存情况和提高资金周转率。计算机辅助管理还能对车间或全厂的生产情况迅速进行处理,结合订货和生产负荷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有助于挖掘企业生产能力。许多现代大企业还利用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全球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承接订货并组织跨国合作生产,调剂全球性库存,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作用。

发展简况

1954年,电子计算机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因当时的计算机存储容量小,输入输出的速度不高,使用不方便,主要承担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如结算帐目、统计和打印报表等。60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在硬件方面,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成倍增长;在软件方面,研制成功操作系统,可以按要求自动控制输入、输出和运算等功能,一般管理人员经过训练后都能操作。这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公司、大企业中建立了实时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计算中心成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的中心,大量的数据、情报、资料由各个部门汇集到这里,经过分析处理存入数据库。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可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进行查询、计划安排、核算、造表等业务管理工作。自7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向小型化发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使用计算机。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已不仅是将所有的业务集中到一个计算机中心,而是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分布式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若干台小型计算机组成网络,既可独立处理所属业务,又可共享信息资源。70年代后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微型计算机发展很快。微型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逐渐成为辅助管理的有力工具,它主要用于单项业务的管理,如资料管理、仓库管理、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也可与上一层管理计算机联网使用。

中国的机械工业企业和科学研究单位于70年代开始建立若干计算机管理系统,如用微型计算机管理自动化仓库,利用中型计算机编制全厂年、季、月的生产计划,应用计算机进行生产预测等。

应用

计算机在企业中可应用于 3个层次的管理工作。

(1)上层管理工作:属于战略决策性质的管理,通过建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些决策性的工作。例如,收集整理有关经营决策的数据资料;建立企业经营管理的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对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进行预测;对各种资源分配方案、规划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找出最佳方案,对市场进行预测和编制生产规划等。计算机用于决策工作需要很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技术,一般使用功能较强的电子计算机。

(2)中层管理工作:属于计划和组织性质的管理。计算机可以编制年度的生产计划和供应计划,平衡人力、设备、资金、材料等资源条件,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管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建立生产调度系统;组织企业内外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掌握各部门的工作动态,进行分析比较,以作出正确的指示等。

(3)基层管理:属于执行性质的管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大多由基层入手,它最适合完成大量重复性的业务工作。例如,处理和结算来往的帐目;管理文库、统计库存情况;打印工票;编制统计报表;管理图样和技术档案,按照生产计划检出缩微底片,复制后供应各部门使用;管理工艺装备和工具;管理订货合同,答复用户查询;起草文件或信件,修改编辑打印;管理人事档案,统计工时,发放工资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