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

生物科学2023-02-02 19:34:20百科

扇子

以竹篾、绢、鸟羽、葵叶、纸等制成,执于手中,用以煽风、取凉的工具。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古称箑。

沿革

商代,宫廷以长尾野鸡羽毛制成羽扇。春秋战国至汉代,文人流行执白鹤羽扇。汉代,宫廷嫔妃流行绢扇,又称宫扇。东晋,宫廷内使用葵扇。折扇见于宋代。南宋时杭州已成为折扇生产中心。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明成祖喜爱折扇,诏令宫廷匠师生产,作为赏赐之用,从此折扇广泛流传。江苏苏州成为明代折扇生产中心,著名匠师有李昭、马勋、蒋三(别名苏台)、柳玉堂、沈少楼等。其中李昭擅长制作尖形扇骨,人称“李尖头”;马勋擅长制作圆形扇骨,人称“马圆头”,闻名全国。宣德年间(1426~1435),达官显贵及文人学士在朝会、宴庆之时,相互观赏袖中所藏折扇珍品,蔚然成风。当时,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书画家喜在折扇扇面上题诗作画,在艺坛上有“小品胜于大品”之说。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杭州折扇匠师王星斋在北京创办王星记扇庄,是今王星记扇厂的前身。

现代,中国扇子主要产于江苏、 浙江、 四川、广东等地。其中折扇产于杭州和苏州,羽扇产于江苏高淳、浙江湖州、湖北洪湖地区,绢扇产于苏州,葵扇产于广东新会。中国的折扇大量出口,杭州王星记扇厂每年约出口1000万把。1982年5 月,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把杭州折扇,在30cm多长的黑纸扇面上以泥金书写唐诗300首,计11000多字,其字体横行相平,竖行贯气,点划分明,章法优美,人称“唐诗万字扇”。

品种和特色

中国扇子的品种主要有折扇、羽扇、绢扇、葵扇、篾丝扇、麦秸编织扇、竹板扇、笋壳扇等。

扇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绘画、装裱、烙画、玉器、漆器、刺绣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地,上洒银末,闪烁如星。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 100多种。扇坠以玉石、桃核、橄榄核雕刻而成,或编结流苏,摇晃生姿。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折扇

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 檀香扇、 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竹片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头部以钉铰固定,其余则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作扇面,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乌木为佳,每把扇子少则 7支,多达40支,一般多为14支或16支。40支扇骨的折扇,扇骨纤细,风格秀丽,古代专为妇女所执。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则以象牙、贝壳、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丝线将扇骨缀连为半圆形扇面,并在扇面上镂雕精巧、纤细的图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镂空图案外,又饰以烙画,或裱糊薄绢,彩绘花鸟、仕女画面,风格艳丽,为妇女所喜爱。苏州折扇以水磨竹扇骨为著名,即以细砂纸、浸湿的木贼草和榆树叶等反复将竹扇骨打磨,然后上蜡,滋润细腻,如同白玉。

羽扇

以孔雀、鹤、雕、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仅为纳凉、装饰、舞蹈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中国羽扇大多以3~4支鹅羽编织而成,呈上尖下圆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饰以五色绫缎剪镂或彩色丝线绣成的寿桃等图案。扇柄有的为木柄,有的将鹅羽管劈削成篾丝,编织成古钱等图案作为翎管柄。羽扇质轻,出风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为扇骨,孔雀羽毛编织为扇面,色彩富丽,也是舞蹈的道具。

绢扇

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满月。又称团扇。绢扇古代以竹篾为骨架,20世纪初改以铅丝为骨架,请名人书画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贵竹材制成,也有髹漆柄和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蝉翼的黑色薄纱为扇面,上以白粉画无数细竹,入手轻凉,人称蝉翼扇。绢扇的扇面除满月形外,还有腰圆、正六角等式样,上面彩绘仕女、山水、花鸟等,有的以五彩丝线绣制图案。

葵扇

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广东新会的葵扇,葵叶圆正,葵柄细匀,生产工艺复杂,品种多。葵扇制作工艺是先选择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摘后日晒约20天,干后,色泽变白;再以水洗、烘干,并以重物压平;然后随葵叶的大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形,再以篾丝、丝线缘其边,仍用其葵柄为扇柄。葵扇的品种很多,除一般常用的葵扇外,还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编织葵扇、烙画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选择初发未舒的浅绿嫩叶,经过日晒,色泽晶莹洁白,再经水洗、硫磺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编织葵扇是将玻璃白葵叶剖成2~4mm细条,然后手工编织成杏仁形的葵扇,并在扇面上以金银线、彩色丝线绣成各种图案。烙画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画人物、山水等,风格古雅。其中双面烙画葵扇是将两把形状、规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缝合为一把,然后在正反两面各烙画相同的画面,可以两面观赏。葵扇的扇面除了装饰以刺绣、烙画外,还有漆画,或用细针刺成各种图案。扇面的规格不一,大者长90多厘米,可以遮阳。扇面的边缘俗称细边,以金银线、绢、彩色丝线、篾丝、细长条藤皮等手工缠绕、缝制而成。葵扇的扇柄大多用原葵叶的柄,有的在葵柄外缠绕细长条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执于手中柔滑而舒适。高级的扇柄则另饰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竹材,或用象牙、玳瑁等制成扇柄。

篾丝扇

又称竹编扇。以篾丝编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四川为最著名。四川篾丝扇在明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四川自贡匠师龚爵伍编织的篾丝扇,人称龚扇,所用篾丝,细如毫发,每根长400mm、宽1mm、薄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明晶莹,微风拂之,则丝丝飞扬。所编织的扇面,光滑无痕,宛如绫绢。扇柄多为牛骨制成,下坠以流苏。20世纪初,龚爵伍之子龚玉璋继承父业,能编织复杂的仕女、山水、花鸟等画面,清晰、美观。现在,龚扇已传至第三代,即龚玉璋之子龚长荣、龚玉文兄弟。他们编织的篾丝扇曾在美国、日本展出。

其他类扇子

有麦秸编织扇、鸭脚扇、竹板扇、笋壳扇等。麦秸编织扇主要产于浙江浦江。它是以麦秸编织成扁带,然后缠绕成圆形作为扇面;再以竹片下端为柄,上端劈削而为二,将麦秸编织扇面夹于其中,并在扇面中央贴以五色绫绢,上绣图案,作为装饰。鸭脚扇因扇面形如鸭脚而得名。产于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它以长30cm左右的竹片制成,以其下端的三分之一为柄,其余三分之二则劈削成数十根篾丝,然后以细线将篾丝编结成鸭脚形扇面,再以纸糊扇面,以绢、锦缘其扇边而成。竹板扇产于浙江。它以长30cm、宽15cm左右的竹板为扇面,熨之使其平整。因竹板扇面色泽白润如玉,所以又名玉版扇。笋壳扇产于福建。它以巨笋壳压平而为扇面,长30cm,宽18cm左右。扇的正面洁白光润,有的饰以烙画;背面为笋壳外皮赭色,如同槟榔,所以又名槟榔扇。笋壳扇执于手中,朴实而高雅。

中国扇子的传播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法国宫廷贵妇们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贝壳、玳瑁、椴木等为扇骨,上面镂雕精巧的涡旋纹、玫瑰花等洛可可风格的图案;扇面以羊羔皮、纸、雏鸡皮、中国的绢和纱等制成,饰以彩绘、刺绣、珠绣等,风格秀丽。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使英国折扇生产逐渐兴盛。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准下,200多名伦敦折扇匠师成立了同业公会。1747年,伦敦折扇同业公会成员达839名。17和18世纪,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

参考文章

  • 扇子的由来生活知识
本文标签: 扇子  shanz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