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yaxiaoji huahewu yu ai
[外文]:N-nitroso compounds and cancer
人类环境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种类很多,已知的有120多种,可以分为N-亚硝胺、N-亚硝酰胺和N-亚硝胍等三类。动物实验证实有些N-亚硝基化合物能诱发肿瘤。
污染来源
N-亚硝基胺在自然界中的本底浓度很小,但其前身物(如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仲胺等)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以及鱼类、谷类、绿色蔬菜等食物中。食物霉变后,仲胺可增高数十到数百倍。中国肿瘤工作者发现污染食品的霉菌(如串珠镰刀菌)可把亚硝酸盐转化成二甲基亚硝胺(DMNA)、二乙基亚硝胺(DENA)、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和一种新的 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等。
亚硝酸盐和仲胺在动物和人体内可转化成亚硝胺,合成亚硝胺最合适的 pH值是3。人和动物的胃液的pH值为1~3,并且胃液中含有合成亚硝胺的催化剂(硫氰酸盐等),有利于亚硝酸盐和仲胺转化为亚硝胺。临床观察发现,胃酸缺乏性胃炎同某些消化道肿瘤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胃酸缺乏时,胃内的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促进仲胺亚硝基化。
致癌性
1956年P.N.马吉和J.M.巴恩斯用含 50ppm的二甲基亚硝胺的饲料饲养大鼠,获得肝癌高发以后,许多学者相继探讨各种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经用大鼠、小鼠、豚鼠、兔、狗、猪、猴等动物实验表明,这种化合物除了以肝、食道为主要的致癌靶器官外,还能引起脑脊髓、末梢神经、肺、乳腺、膀胱、阴道等多种器官的癌症以及血液系统的白血病等。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器官亲和性,对器官的特异性和致癌能力主要取决于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对称的亚硝胺在大鼠身上主要引起肝癌,而不对称的亚硝胺主要引起食道癌。一些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性见表。
此外,还有人用N-亚硝基甲基尿素和N-亚硝基乙基尿素,投与妊娠的大鼠做实验,发现胎儿脑的恶性肿瘤高发,并证明N-亚硝基酰胺经胎盘的致癌作用比N-亚硝胺强。亚硝基化合物对人的致癌作用,尚无直接证明。(见彩图)
致癌机理
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研究较多的只有二甲基亚硝胺等几种物质,初步结果如下:二甲基亚硝胺在细胞内代谢中可转变为甲基亚硝胺、重氮甲烷和自由甲基。自由甲基具有亲电子性质,在细胞内可与 DNA的亲质子基团(亲核基团)结合成共价键的化合物,使细胞中的DNA受损伤;轻微的损伤可在短期内修复,严重的可引起细胞死亡。但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引起细胞癌变,只有当受损伤的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而且这种细胞仍能长期存在下去时,细胞癌变才会开始(见环境污染与DNA修复)。
预防
防止食品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亚硝基化,是降低人体对N-亚硝基化合物摄入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实验证明,维生素C可以阻断亚硝胺的合成;维生素A一类衍生物,具有减少或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