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aosheng dui tingli de yingxiang
[外文]:effect of noise on hearing
人们在强噪声环境中暴露一定时间后,听力会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阈移,又称听觉疲劳。但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听觉疲劳就不能恢复,而且内耳感觉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的病变,由暂时性阈移变成永久性阈移,即噪声性耳聋,或噪声性听力损失。暂时性阈移与永久性阈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青年工人在噪声环境中连续暴露8小时后的2分钟内,暂时性阈移(TTS2)大体上相当于在同一噪声环境中职业性暴露10年后所造成的永久性阈移。
听力比正常青年人差,在理论上应视为听力有了损失。由于人的听力个体差异很大,听力测定又有一定误差,一般临床取15±5分贝以内作为听力测定的波动范围。听力变化小于这一范围的视作基本正常,超出这一范围的视作听力异常。但这种听力损失如不超过一定数值,在临床上则视作听觉功能异常,而不视作听力损伤。这个数值叫作听力损伤的临界值。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于1964年建议以 500、1000、2000赫听力损失的平均值超过25分贝作为听力损伤的临界值。这个临界值表示言语听力开始发生轻度障碍,大体上相当于在安静环境中听熟悉的人用日常语言讲日常熟悉的话语,有轻度听不清的情况。
噪声性耳聋早在200年前已有发现。1765年,有人提出关于铜匠、锻工声致耳聋的报告;1830年出现了“铁匠聋”一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枪炮声引起耳聋的人数急剧增加,开始受到医学界的注意。在正常生活中,人耳也会逐渐变耷,暴露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会更快。附表为ISO于1971年公布的0~45年等效连续噪声A声级与噪声性耳聋发病率的关系。
A声级在80分贝以下的职业性噪声暴露,可能造成听力损失,一般不致引起噪声性耳聋。在80~85分贝,会造成轻度的听力损伤;在85~90分贝,会造成少量的噪声性耳聋;在90~100分贝,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噪声性耳聋;在100分贝以上,会造成相当多的噪声性耳聋。
上面说的都是慢性噪声性耳聋。还有一种暴震性耳聋。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如高达 150分贝)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感觉细胞和支持结构)从基底膜急性剥离,一次刺激就有可能使人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这种损伤称为声外伤。在战场上或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高强度噪声,常会出现暴震性耳聋。
近年来对城市噪声的研究日渐深入,得知噪声污染是老年聋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大城市中老年聋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子接触噪声的机会一般比女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