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发展史

生物科学2023-03-21 22:22:19百科

制药工业发展史

药品生产是从传统医药开始的,后来演变到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天然药物,进而逐步开发和建立了化学药物的工业生产体系。随着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制药工业也得到同步发展,并且一直在化学工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医药的渊源

中国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初时采用新鲜植物捣碎使用,商代开始应用汤剂,公元前中国最早的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已有方剂、丸、散、膏、丹、药酒以及药材加工的记载。汉代张仲景(150~219)的《伤寒论》记载方剂加工技术甚详,为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发展奠定了基础。晋代葛洪(281~341)的《肘后方》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成批生产,加以贮备,供急时之需。唐代孙思邈(581~682)的《千金方》中,有制药总论专章,叙述了制药理论、工艺和质量问题。659年唐朝颁布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共载录844种药物。宋熙宁9年(1076)设立太医局专卖所(即太平惠民药局),制备丸、散、膏、丹等成药出售(见彩图),这是商业性成药的开始。1080年又编印和颁发了《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使药剂制造有了统一的规范和准则,对中成药的生产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明代李时珍(1518~1593)于1578年著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明代以前的医药实践经验,共收载1892种药材和近40种成药剂型(见中药)。

中国早期的制药厂之一——胡庆余堂的金铲、银锅,用于中药丸、丹的炼制

化学制药工业的形成

化学制药工业发源于西欧。19世纪初至60年代,科学家先后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如那可丁(1803)、吗啡(1805)、吐根碱(1817)、番木鳖碱(1818)、奎宁(1820)、烟碱(1828)、阿托品(1831)、可卡因(1855)和毒扁豆碱(1867)等。这些有效成分的分离为化学药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

(1)从此开始有准确剂量的药品用于治疗;

(2)植物中的杂质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可以消除;

(3)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合成和结构改造,可以得到新的化学药品。例如通过可卡因的化学结构改造的研究,发明了一系列结构简单的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等)。

19世纪还先后出现了一批化学合成药,如麻醉药乙醚(1842)和氯仿(1847),外科消毒药石炭酸(1865),催眠药水合氯醛(1869)、索佛那(1888)和巴比妥类,血管扩张剂有机亚硝酸酯(1874),解热镇痛药退热冰(1886)、非那西丁(1887)、阿司匹林(1889)等。于此同时,制剂学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见药物制剂)。到19世纪末,化学制药工业已初具雏型。

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

可分为如下几个重要阶段:

有机砷制剂的发明

1910年的有机砷制剂胂凡纳明(即“606”)和 1912年新胂凡纳明(“914”)的发明,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从此人们认识到:

(1)药物治疗可以针对病因治本,而不仅仅是治标疗法;

(2)药物可以做到专属性地对付某一种病原体;

(3)化学结构的微小变化对于药物的疗效有重大的影响。

磺胺药的发明

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磺胺药的发明是化学治疗又一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有了对付细菌感染的有效武器。过去年年夺走数以万计生命的许多细菌性传染病,如产褥热、流行性脑膜炎、肝炎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磺胶药的产量曾达到4500t的高峰。

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1928)和分离提纯(1941)以及不久实现的深层发酵生产,使人类有了对付细菌性感染更为有效的武器。接着许多其他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相继出现,并投入生产和应用,更丰富了人类对细菌性疾病作战的武库。1959年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分离成功,为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头孢菌素 C的发现(1961)推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开发。

其他一些重要进展

对于化学制药工业曾作出贡献的尚有:

(1)胰岛素(1921)和其他生物化学药的提取和精制;

(2)抗疟药的研究和生产始于20年代,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峰;

(3)维生素的人工合成始于30年代,其产量在整个化学制药工业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份额;

(4)激素(包括性激素和皮质激素)的人工合成和生产也始于30年代,最后发展到计划生育药物的生产和应用。

其后,各种抗结核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合成降血糖药、安定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和非甾体消炎药等相继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发展。

制剂加工技术的发展

近30年来,随着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许多药物的疗效不仅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剂量有关,而且也与其晶型、粒度和药物制剂的剂型、所用的辅料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现在,对于药品的有效性要求也提高了,对于固体剂型,提出了溶出速率、释放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等问题。各国制药企业非常重视研究开发新的剂型和新型给药系统,先后推出多种缓释制剂,可控释放制剂、定位释放制剂、前体药物制剂和透皮制剂等。

本文标签: 制药工业发展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