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工艺

生物科学2023-02-03 11:53:24百科

服装加工工艺

将服装材料加工成服装的技艺和过程。主要体现在裁剪、缝纫、熨烫几个方面。

裁剪

将衣料分割成各种形态衣片的工艺。有批量裁剪(又称工业裁剪)和单件裁剪之分。

批量裁剪

按照服装号型系列制作样板进行多叠层的裁剪。是服装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裁剪形式。主要步骤为:

(1)材料检验。主要是对衣料的伸缩率、色牢度、耐热度的理化检验,检查疵点,测幅宽,整理纬斜以及热预缩等。

(2)制定规格和样板。根据服装款式、规格、衣料性能和缝制工艺要求,用硬纸板制成划样用的衣片样板,并制定规格搭配等。

(3)排料。将各衣片样板排列在衣料上或与衣料幅宽相同的纸上,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衣料利用率。

(4)划样。按排料确定的格式,依样板划出衣片轮廓和记号。批量大的产品通常用漏花样板(将排料线路钻成等距连续针孔的样板),以刷样(用粉末刷入孔内使之漏下显形)取代划样。20世纪60年代出现用于服装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按实样或比例绘出排料图的新技术。

(5)铺料。按排料划样所需长度、幅宽、数量,将衣料多层叠铺在裁剪台上。50年代除手工铺料外,采用手推车或往返式电动铺料机操作。80年代应用微电脑控制的自动铺料机,能自动进行正、反面交叉或单面铺料,自动理边、记数等。

(6)开裁。按划样线路将衣料裁成衣片。通常用立式电剪刀(见日用五金),最高开裁厚度可达160mm,薄型织物约200层。此外还有各种辅助裁剪设备,如带式裁布机(又称环形刀裁剪机)、冲裁机等。60年代末出现使用电脑控制的自动裁剪机 (CAM)。

(7)分包。将裁好的衣片按不同的规格、颜色归类,分成若干包。

(8)编号。将一件(包)服装的各组合衣片编成同一个顺序号。有以包编号或以件编号两种。衬衫、睡衣等产品通常以一匹同色原料按序编号,对易产生色差的采取分层以件编号。用自动号码机打印。

(9)扎包。将产品的组合裁片按规定的搭配要求包扎在一起,并在包外注明标号,挂上标签。

单件裁剪

对合体要求较高或特殊体型的定制服装、样品等进行裁剪。根据穿着对象的体型或样品测取各种裁剪数据。上衣主要测量部位有衣长、胸围、肩宽、袖长、领围。紧身式女装还需增测腰围、臀围、乳高、乳距、前后腰节长度等。裤的主要测量部位有裤长、腰围、臀围、上裆长。单件裁剪的方法主要有 5种。

(1)比例法:即胸度法或臀度法。上衣以人体胸围为基础,下装以人体臀围为基础,对其他部位尺寸根据胸围或臀围进行比例分配。

(2)原型法:又称基型法。依测量人体的尺寸为基准,绘制模具式衣片原型,然后在原型基础上按款式特点作局部调整,再进行裁剪。

(3)定寸法:用文字或图形将各部位裁剪所需数据全部标出,然后按标出的尺寸裁剪。

(4)短寸法:对人体各部位尽可能进行测量,然后按取得的数据进行裁剪。

(5)立体法:在人体模型或人体上直接塑造服装款式,并做好各种标记,是将设计造型和裁剪融为一体的方法。缝制前还需复原为平面,作必要的修正或复制成样板。常用于裁剪某些立体感强,造型难度高,衣料柔软,具悬垂特性的女式时装。

缝纫

把衣片缝合成服装的工艺。可分为手缝工艺、机缝工艺、特殊工艺等。

手缝工艺

采用手针进行缝制的工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很多针法及其作用尚不能用现代缝纫机替代。具有线迹精细、平整,针法丰富等特点,被誉为高档工艺。常用手缝工艺针法见表。

图 图 图

手缝工艺的主要工具是手缝针和顶针箍。丝绸等纤维较细的织物宜用7~9号针;锁眼钉纽宜用4~5号针,一般毛料则用粗细适中的6~8号针。

机缝工艺

采用缝纫机进行缝制的工艺。具有针迹整齐、工效高等优点。常用的机缝工艺有以下几种。

(1)合缝(含兜缝);将衣片组合缝缉。用于暗缝衣片组合或袋盖、衣领、袖头等三边缝合的翻转部件。

(2)包缝:以一层衣片边包住另一层衣片边缝缉,再作第二或第三次缝缉。有明包,暗包之别。一般用于布服装不锁边的缝口。

(3)咬缝:由上下层衣片咬住中间一层衣片,正面缉明线。用于装袖头、腰头等。

(4)骑缝:两块织物缝口衔接(不叠起),在衔接处缉W状线迹,使两块布互相牵牢。一般用于高档服装的衬布拼接和收颡。

(5)平接缝:两块织物缝口拼接,互为衔接补充。用于接长衣片部件等。

(6)平叠缝:两块织物缝口重叠,居中缝缉。用于衬布拼接和收颡等。

(7)来去缝:将两块衣片叠合,先沿毛口正面缉狭缝(3mm),再在反面缉阔缝(约7mm)。多用于单衣缝合。

(8)分缉缝:两层衣片叠合缝缉,缝口分开,两边各缉一道明线。常用于不易折转的衣料(如皮革)或线迹装饰等。

(9)坐缉缝:两块衣片缝合,缝口倾倒,正面作第二次缝缉。常用作固定缝口或线迹装饰。

(10)分坐缉缝:两块衣片先合缉,将缉缝倾倒缝口分开,在分缝上缉一道明线。多用于布服装的前袖缝、裤裆缝、后缝等。压缉缝(闷缉缝):上层衣片缝口折光,覆盖下层衣片,一次缝缉成型。多用于前后过肩或呈圆弧型、尖角型等部件的装接。漏落缝:明缉线漏落于分缝槽内或紧挨坐缝边沿,既能使线迹暗藏,又能固定下层衣片。常用于装腰头、里襟等。卷边:用卷边压脚或用手指将衣片毛口卷光。常用于单衣或衣里的下口边。倒回针:在原线迹上往返缝缉。用于缉缝的始末加固,装封口,叉封口,装带襻等。

现代服装加工的主要机缝设备,除高速平缝缝纫机(简称平缝机)外,还有多针多线包缝缝纫机(简称包缝机)以及取代手工的开袋、锁眼、钉扣、扎驳、复衬(衣面与衣衬组合)、装袖、装裤腰、打褶等各种专用单机,并有多功能自动调速固体电路电子缝纫机问世。20世纪80年代,较先进的机缝设备是自动缝纫系统,采用工业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监控,能自动识别裁片的样式,传送并进行自动分类控制。

装饰工艺

起装饰点缀作用的服装加工工艺,原多用手工。具有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历史悠久的特点。用装饰工艺制作的服装,被视为精美的艺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些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扬。加工方面除创制诸如镶、嵌、滚、荡、盘、绣等专用小工具外,还发展到使用机器,常用的设备有绣花机、高频轧花机、绗花机以及各种多功能装饰缝纫机。先进的电脑绣花机,采用九色彩绣,24个机头同步工作,并配有二针到二十五针机的10多种装饰机,可在织物上创造出复杂的美术图案。装饰工艺有传统装饰、花式装饰、特艺装饰3种。

传统装饰

主要指传统的镶、嵌、滚(也称绲)、荡、盘。

(1)镶:将异色或异质的布料,以镶边、镶条、镶色的形式组成不同韵味的服装整体。

(2)嵌:在两层织物中间装上嵌线。嵌线按部位有外嵌、里嵌,按形状有扁嵌、圆嵌(嵌条内加细绳)。

(3)滚:按材料经纬方向取45°条状斜料将衣片边缘包实、包光。是处理服装边缘的常用装饰方法。种类有细香滚、狭滚、阔滚、单滚、双滚;或按缉缝的层次有二层滚、三层滚、四层滚(俗称皮头滚)。滚和嵌常组合使用,给人以精致、华贵的美感,用于衣襟、领、领口、底边、衩口等部位。

(4)荡:俗称荡条。用异料悬缉在衣片某部位呈条状的装饰形式。有单层荡、双层荡、单边明线荡、狭荡、阔荡、单荡、双荡、一滚一荡、一滚二荡。多用于女装、童装装饰,有朴实、高雅、别具一格的特点。

(5)盘:用织物或丝绳制成的纽襻条,盘成各种花型。分盘花、盘纽两种。盘花是将纽襻条弯曲成各种花卉图案,用于服装的领口、前胸、摆缝等部位的扣合或装饰,产生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是高档服装的精致装饰。盘纽是用纽襻条盘曲成各种花色纽扣。有空心花纽、实心花纽、双色花纽等 3种。题材丰富,内涵深刻,如“福、禄、寿”、“寿桃”、花卉、动物等各种象形花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

花式装饰

主要指在服装上增设荷叶边、穗坠、包纽、绒球、穿绳等附件,或进行缉线、缉花、抽褶、打裥等。

特艺装饰

在服装上运用特殊技艺显示装饰效果。绣花、手绘、蜡染、扎染等是常用的特艺装饰手法(见工艺装饰服装)。

熨烫

对服装部件或成衣作热处理的工艺。

作用

熨烫的作用有:

(1)平整,消除织物褶绉。

(2)整纬,矫正织物染整工艺中形成的纬向丝绺歪斜,使织物复原,以利裁剪、缝制。

(3)预伸缩,防止衣片在缝制中因受热而产生伸缩现象。

(4)变形,利用织物可塑性,将织物局部变形,促使衣片形态由直变弧或由弧变直,以便加工出合体的成衣。

(5)整形,对成衣外形进行修改整理,弥补工艺操作中的不足,使外观平挺、贴服、不外翘。

条件

熨烫需具备温度、湿度、压力三方面的条件。其中温度是关键。按各类织物的性能特点,使外加的输热度与织物固有的耐热度要相适应。温度过高会损坏织物,过低则熨烫无效。通常掌握的熨烫温度:合成纤维90~160℃(其中锦纶90℃左右),丝类120℃左右,羊毛类160℃左右(加湿布200℃左右),棉布类180℃左右,麻类190℃左右。

熨烫压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需根据衣料厚薄和原料固有性能而定。一般薄型质松的衣料所需压力较小,熨烫时间也短,厚型质密衣料反之。织物不能直接放在案面上熨烫,需垫薄毯,毛料产品还需上盖湿布,以保持衣服整洁而不产生反射光。

方法

熨烫方法主要有:

(1)推、归、拔。是加工毛料服装的传统熨烫技法,能使平面状衣片产生立体造型,以及服装贴体平整的效果。推与归交互进行。推,是在衣片的胸、背、臀等部位进行推烫,使织物隆起;归,是根据人体凸起的边缘部位,将衣片相应部位的织物进行聚集归缩熨烫,使边缘长度缩短,使凸起部位效果更显著。拔,是对衣片需要延展的部分,将织物拔开(伸长)熨烫,通常用于衣片的腰部、袖肘、领脚和裤片中裆(膝位)等部位。

(2)磨烫。用力多次往返重复熨烫。多用于胸衬和胸颡顶端烫服。

(3)压烫。用力压住熨斗进行熨烫,使织物定型并烫薄。用于熨烫衣襟、衣角等。

(4)烘烫。熨斗悬空不直接接触织物,用传温方式进行熨烫。用于熨烫服装的领、驳领、下摆等有角部位,使之不外翘。

(5)轧烫。运用熨斗外侧,沿缝缉的圆弧,借助铁凳(烫肩部、袖窿的凳状工具)熨烫。常用于熨烫上衣的袖窿弧、西裤的裆弧等。

(6)吸烫。在织物上覆盖湿布,高温快速轻浮熨烫。用于熨烫厚呢绒面的毛茸,以及消除水花、亮光等。

(7)分烫。运用熨斗尖部将叠合的缉缝分开熨烫。

(8)扣烫。将缝口或褶边折转扣住熨烫,用于熨烫贴袋缝口或各类褶边等。

(9)坐烫。用熨斗前侧将缉缝一边定向烫倒。多用于夹里褶缝口熨烫。

(10)翻烫。部件经反面缝缉后翻出于正面熨烫。用于熨烫袋盖、衣领、门襟、里襟等部件。粘烫。刮浆熨烫式粘合衬(见服装材料)熨烫,起粘合作用。

工具

熨斗是服装熨烫的主要工具。中国汉代已有熨斗,又称“火斗”,为装炭火的勺形物。近代熨烫是烙铁和以炭为热源利用风箱催温的炭熨斗(俗称炭火轮)。20世纪50年代起较普遍使用电熨斗。50年代后期,中国第一代“三领机”研制成功,用于衬衫领的粘合和弧定型;英国发明以热压方式粘合可熔性衬布的专用粘合机。现在粘合机已发展成能控时、控压、控温的滚压和平压式两种,成为与缝制新工艺配套的新型熨烫工具。对半成品和成品的熨烫,目前已应用模压、充气、多工位回转等蒸汽熨烫机和衣片归拔机。一套西服蒸汽熨烫设备可完成熨烫衣袖、衣身、立体整形等12种最终熨烫和分缝、归拔等18种中间熨烫,使产品干燥、烫迹定型、无亮光。现代熨烫新设备、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熨烫质量。

本文标签: 服装加工工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