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xiandian tongxin
[外文]:radio communication
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可以用于传送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根据无线电波的不同波段和传播模式,无线电通信分为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散射通信。
简史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在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H.R.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1895年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G.马可尼和俄国物理学家Α.С.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的装置,并多次进行了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验。随着电真空器件的出现,无线电通信迅速地发展起来。
无线电通信在初创时期,所用的波长为数百米到数千米的中波和长波。20世纪20年代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波长为数十米的短波借助于高空电离层的反射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从此,无线电短波波段就成为长距离和洲际通信所用的主要波段。30年代发现超短波(米波),40年代发现微波(分米波和毫米波),由于超短波和微波传输频带很宽,大容量多路无线电接力通信发展起来。50年代出现利用大气的不均匀性所产生的散射波进行超视距的散射通信。60年代又出现了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空间转发中继站的卫星通信。目前世界各国的长距离通信和国际通信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电路应用无线电通信。
中国的无线电通信发展较早。1899年在广州、马口等要塞及各江防舰艇上就设置了无线电台。1923年喀什噶尔电台建立,可与印度通报。1930年上海国际电台建成,同旧金山、柏林、巴黎建立了直达无线电报电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线电通信得到迅速发展。60年代开始发展大容量的微波通信,70年代建立卫星通信地球站,1984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目前,无线电通信已经成为中国通信事业中的重要手段。
系统组成无线电通信包括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部分有发射机和发射天线,接收部分有接收机和接收天线。
典型的无线电发射机主要由调制器、高频振荡器、混频器和高频放大器组成。输入调制器的低频或基带信号控制或改变中频电流的参量,形成载有这一低频或基带信号的中频信号。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传播要求的射频频率。高频放大器则将已调制的射频信号功率放大到满足传输所需的天线辐射功率。最后,发射天线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电流变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接收天线的作用与发射天线相反,是把远方传来的电磁波能量接收下来,耦合至接收机。接收机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变频器、高频振荡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低频或基带放大器组成。前置放大器和变频器把天线接收下来的射频信号放大,并与高频本地振荡器的频率差拍,变为中频信号,以便进行高增益放大,满足解调器要求。解调器的功用是发射机调制器作用的还原,它把中频信号恢复为原来的低频或基带信号。最后,低频或基带放大器再把解调后的低频或基带信号放大到所需的输出电平。
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的稳定性,虽会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但在无线电通信收发信设备和无线电系统采取一定措施,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短波段电波的传播衰减,不仅随季节、昼夜而变化,而且会因磁暴、日蚀或太阳黑子的活动而受严重影响,对短波通信经常换用近于最高可用频率的工作频率,就能保持良好通信质量;微波段的电波传播也有衰落现象,雨雪云雾对它也有一定影响,在微波通信设备上采取了自动门限扩展和雨去极化一类的相应措施,能使微波通信具有与有线电通信相同的通信质量。无线电信道是开放型信道,因而从无线电作为通信工具之始就针对保密性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现在高密级的数字保密设备,就能保证通信的保密性。
(2)无线电通信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只要收信和发信双方建立台、站,便可通信。无线电通信灵活性大,采用移动通信方式,车、船、飞机即可在行动中进行通信。此外,还便于建立紧急的或临时的通信业务,如救灾通信业务等。
发展趋势卫星通信和微波接力通信因为质量高,容量大,已成为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短波通信虽然容量小,可靠性和保密性较差,但因灵活性大,将继续在一些特殊电路上使用。长波、超长波通信适用于水下或地下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更大容量和更大灵活性方向发展。微波接力通信每波道容量可达6000话路,卫星转发器的容量也已发展到数千条话路。微波系统的一点多址,卫星通信的时分多址和星上交换都大大提高了大通路微波系统的灵活性。
(2)向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3)向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监控和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章
- 无线电通信是怎样发展的?测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