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jie meitan gongye
[外文]:world coal mining
世界各国煤炭实测储量总计1963886.6百万吨,经济可采储量硬煤为487997.5百万吨,低级煤为410791.2百万吨。煤炭实测储量最多的是中国为600000百万吨,其次为美国397657百万吨,再次为苏联276000百万吨(表1)。
煤炭是各国重要能源,它在能源消费构成中,长期占居首位。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廉价的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发,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才逐渐下降,1950年占58.6%,1960年占52.2%,1970年占35.4%,1980年占29.4%。然而世界煤炭总产量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仅就主要产煤国家看,1980年比1950年增长一倍左右,达3056百万吨(表2)。近30年来,中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的煤产量增产较快,而英国、法国、日本的煤产量,由于受储量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有下降趋势。
目前世界煤炭工业正向着矿井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促进这一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是长壁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的出现(见壁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幅度地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如联邦德国矿井平均日产量,1961年3970吨,1971年6891吨,1980年上升到8900吨。英国、苏联、波兰等国都同样显示出这一发展趋势。有些国家已经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大型矿井,日产量为2~3万吨。如英国selby矿井年产煤1000万吨,美国peabody Coal Co.10号井日产2万吨,法国最大的矿井日产煤1.8万吨。随着矿井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管现水平的提高,在有足够储量的地区,煤炭生产愈来愈集中。现在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年产原煤量都在亿吨以上,1980年美国阿巴拉契亚产煤465百万吨,波兰上西里西亚产煤231百万吨,苏联顿巴斯产煤214百万吨,库兹巴斯产煤148百万吨,联邦德国鲁尔产煤162百万吨。
随着煤炭需要量的增长与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开发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露天采煤比重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加大。近年来一些主要产煤国用最新的技术设备装备露天煤矿,使露天开采产量迅速增长。如美国露天开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1950年为23.9%,1970年为43.8%,1980年为59.7%,苏联露天开采的比重,1950年为10.4%,1970年26.7%,1980年37.4%;澳大利亚1980年露天开采产量占74.4%。其他各国都把露天开采作为发展方向,以便在合适的煤层地质条件下,取得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的效果。但是露天开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于开采深部煤层。世界一些主要产煤国,正在向矿井的深部进军,有的开采深度已超过1000m,德国的鲁尔区,矿井平均开采深度达869m。
近几十年来,作为矿井中心环节的回采工作面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出现滚筒采煤机和单体液压支柱,联邦德国出现刨煤机和重型可弯曲输送机,从而结束了截煤机掏槽、人工打眼放炮落煤、人力装煤、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的半手工采煤年代;60年代推广自移式液压支架(见工作面支架),加上可弯曲输送机、浅截式采煤机的配套使用,使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支四道工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回采工作面单产和采煤工效,从根本上消除笨重的体力劳动,为实现回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见煤回采工艺)。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都把综合机械化采煤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英国、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已基本实现采煤综合机械化,综采程度分别达到92.0%、96.8%和93.0%。日本、苏联和波兰等国,综合机械化采煤程度也达到了65~69%(表3)由于采煤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回采工作面各项指标随之变化。如1980年联邦德国综采工作面平均长度增加到226m,工作面平均日产量达1425吨,采煤效率平均每工达18.9吨(表4)。全矿井平均劳动效率,以采用房柱式采煤法为主的美国和澳大利亚最高,每工分别为8.16吨和 10.10吨;用长壁式采煤法为主的国家,矿井平均劳动效率每工不到4.0吨(表5)
水力采煤也是发展方向,世界水力采煤年总产量约为1800万吨。苏联有7个水力采煤矿井和3个水采区,年产量约1000万吨。日本和加拿大各有一个水采井。
为了提高原煤质量,要增大原煤入洗比重。英、法两国已高达92%,联邦德国87%,澳大利亚80%,苏联和美国分别为56%和50%。炼焦煤灰分普遍为7~8%(表6)。
从用途来看,世界产煤国煤炭消费构成主要是发电和炼焦(表7)。
1980年世界各国煤炭输出入情况,美国为最大输出国,达8350万吨,其次为澳大利亚,输出4210万吨,波兰居第三,输出3130万吨,南非、苏联和加拿大分别输出2600万吨、2160万吨和1400万吨。另有30多个国家为煤炭进口国,其中日本进口最多,高达6000万吨,其次为法、意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