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ijiao
[外文]:skin glue
以动物的皮为原料提取的动物胶的粗制品。纯度低,呈黄色到棕黑色,为不透明的块状或颗粒状固体,有特殊的臭味。
中国古代生产的动物胶大多数是皮胶。将动物的皮刮去脂肪层、去毛、洗净后,在大锅中用文火煎熬,得到的浓厚液体在盘中冷却成块状,切片后放在竹制框筛上阴干或晒干即成皮胶成品。由于加热的时间长,明胶质的降解剧烈,因此在同样浓度和其他条件下,皮胶的粘度和凝胶强度均比明胶低,而且混浊不透明。
当今用皮料或骨料生产明胶,在最后一道萃取时,由于物料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温度也逐步升到最高,因此所得的胶液色泽深而混浊,质量较差,只可作为皮胶。因此,现在皮胶一词的含义已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不再专指从皮料制取的动物胶,而是低档工业胶的代名词。中国规定这种工业胶(皮胶)的质量标准是:水分在16%以下,灰分在3%以下,氯根含量小于0.6%。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要尽可能减少最后一道萃取所得的低档次动物胶,或者对其进行提纯精制,以制取低粘度的明胶产品。
皮胶的最主要用途是作粘结剂。如用于火柴生产中药头和磷面的粘结。书写和绘画用墨就是以皮胶为粘结基料,加入松烟(炭黑)调制的。此外,在木制家具及砂纸、砂布等的制造中,尽管已有许多种合成粘结剂可供使用,但皮胶由于价格低廉、粘结性良好,仍然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