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gongkaiwu
中国明末著名的综合性技术著作。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全书共十八卷,系统记述了古代工、农、矿、冶、兵器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操作图解123幅(陶涉园刊本增加到162幅)。著者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年间举人。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时,完成《天工开物》一书。以后又任福建汀州府推官和安徽亳州知州等职。中国明末手工业已很发达。著者还参考了已有的技术文献,如《考工记》、《梓人遗制》、《梦溪笔谈》、《便民图纂》以及《耕织图谱》、《远西奇器图说》等。他对全国各地以至朝鲜、南洋的生产方法,以及当时输入不久的西洋文化都有所描述和比较。
书中乃粒、乃服、粹精、冶铸、舟车、锤锻、佳兵等卷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机械技术的内容。在结构和传动方面,介绍了筒车、踏车、牛车、拔车、桔槔、辘轳等。这些机械基本上是采用简单的木制零件如齿轮、八字齿轮、链条、滑轮、杠杆等制成的传动机构,利用人力、畜力或水力为原动力,使投入较小的力,获得较大的功。在农业上,记述了水碓和水磨,是用水轮作原动轮,经过齿轮和轴的传动,在另一端磨面或加工稻谷。在风力方面,书中提到的扬郡风车,也一直流传到现在。又如压甘蔗的压榨机,结构原理和现代压榨机基本一致。
在冶铸方面,书中重点介绍了鼎、钟、釜(锅)、像、炮、镜、钱7种器物的铸造方法,并介绍了造型材料、金属材料的配制成分和熔炼炉制造方法。还特别介绍了用小炉子熔炼、铸造大型铸件的生产组织。《天工开物》记述的造型方法主要是泥型的(即古代的陶范)制作方法。如铸件要求有花纹时,就在外型的内侧雕刻花纹。失蜡铸造法是用80%的牛油和20%的黄蜡作蜡模;无模铸造法是在造外型时,使尺寸比内型稍大,中间的空隙即铸件的本体。书中还记述了用实物作模样,制造铸型,如铸钱。熔炼铜和铁的炉子均用耐火泥制造,炉后联接可以连续鼓风的活塞式木风箱。书中还记载了用多熔炉连续浇注铸造大型钟、鼎的方法。
在锻造和金属热处理方面,《天工开物》记述了大到重数千斤铁锚和小到微细绣花针的制造工艺过程,以及拉丝模制造,并介绍了金属材料的淬火和退火工艺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制造锯、刨、鎈、凿等的用料以及淬火的办法。此外还提到锻接、焊接的工艺。
《天工开物》的初刻本于1952年由浙江宁波李氏墨海楼捐献给北京图书馆,1959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天工开物》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006.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严群笠氤扇铡⒎ā⒂?国文字。